小弟的迅光已經21歲高齡了,最近在物色新車,但各家廠商各有千秋,想煩請廣大朋友推坑
1.馬力
2.每日通勤30KM左右
3.舒適度
4.沒BUG(入手還得更換零件問題)
PS:沒廠牌情節 沒預算問題
大自然 wrote:
1.馬力
2.每日通勤30KM左右
3.舒適度
4.沒BUG(入手還得更換零件問題)
...(恕刪)
* 馬力:
I. Tigra (150 中馬力最強)
II. Fighter 6 (僅次於 Tigra)
* 長途通勤 & 舒適度:
Fighter 6 (全原廠)
每天台北來回桃園通勤 60km 以上(市區、山路、平地全都有)
假日出遊雙載都是 100km 起跳
馴車期油耗只有 35km/L, 里程過一萬公里後
油耗平均超過 40km/L, 單人70kg 一桶油可以跑出 44km/L (市區)
西濱極速 121km/L,一次跑完 200km,中途休息不超過3分鐘
全程全油門都不是問題,照樣把 G6, Force 刷到只能看我的車尾燈
如果你有雙載需求
建議挑車箱大一點的
車箱最大的車款只有 Fighter
至於坐墊,建議樓主你自己去租出來自己騎騎最準
* Bug?
我覺得應該算災情吧?SYM 高層改組後
2018 的車款有什麼災情?沒聽過
我在 Fighter 社團裡
也沒看到車友有爆什麼災情
多數都是舊車的老問題(2017年以前的車款)
補充:
建議樓主選車最好選有前、後輪都有 BOSCH ABS 的車款
不是有 CBS, ABS 都好
錢花的都一樣,效果卻是差了一大截
就像買安全帽一樣,同樣花1000元
一個是買全罩、另一個是買四分之三
同樣衝擊力下,下場會是兩種(輕傷 vs 破相)
很多人說 ABS 無用
但我建議樓主把 ABS 看成是另類的安全帽
ABS 作用之後,不僅僅是讓輪胎不會鎖死
抑制車身因為煞車而產生的晃動
減少駕駛人為控制錯誤(比如:沒依路況去控制前後輪煞車的力道)
降低輪胎因為急煞而造成的過度耗損
急煞造成輪胎鎖死
胎體就會因為過度單點磨耗而受損
容易造成胎體變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