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阿里山地區跑了三個月了幾乎都跑遍了吧!
是啊!可是接下來呢?
於是我的心告訴我雖都有到過還不夠深入吧!而且每個季節的阿里山也都不一樣啊!對吧!
所以今天大清早我就又上山啦!
今天的阿里山區山嵐未退起霧
很像嬌羞的女子半遮著臉不讓人看清楚
反倒讓人更加好奇想接近

由於台18線71K施工管制還沒結束所以6:30出門的我要趕在9:00這波放行經過
所幸趕過了 來到阿里山森林鐵道的十字路車站
看著遠處的山上可以判斷由這裡越往阿里山遊樂區的方向霧肯定更濃
車站旁的老宿舍沿著鐵軌佇立著看的出來維護得乾淨清爽

陰天裡的十字路車站

木造建築老宿舍(其實我特愛這種老建築的感覺風吹雨打日曬加上歲月的摧殘
有種歷盡滄桑的感覺但是別看它老舊你我的家不見得能像它整理得如此清爽呢!)

十字路車站旁邊民居屋前種的大概是蘭花吧!
一上來到這裡就看到一整排的蘭花翠綠清雅脫俗

停駛中的鐵路只見軌道延伸到視線外沒入霧中

站在海拔1534公尺的十字路車站標示牌前看著距離多林站跟屏遮那車站的距離
我低頭細思要不要走一下呢?

往屏遮那的方向鐵軌旁那無人踩踏的木頭階梯似乎催促著我別遲疑上路吧!

等一下讓我再看一下木造建築老宿舍

唉!等一下還有連接底下台18線公路的步道

好吧!就往屏遮那走吧!

走著走著!鐵軌勒?被雜草淹沒了

鐵軌旁邊的龍鬚菜
整片碧綠其實蠻是不錯的

回首來時路

喔喔!39號隧道(是不長啦!只是遠處又見霧起有點毛毛的我又沒帶手電筒)

隧道內(走幾步後決定還是找W大或安大一塊來走小弟今天沒帶膽出來
還真不曉得上星期一個人走特富野古道比這更幽暗示跟誰借膽的)

又快回到十字路車站了看到旁邊有條道路就走看看囉!

在這可以眺望十字路社區跟台18線公路還不賴!

社區的步道(喜歡它不加人工雕塑過的自然樓梯扶手)

越過馬路往下走去是十字路社區
社區道路旁不是綠葉就是花紅(我愛阿里山的部落跟村落就是這自然造景
沒有名貴的花種也沒有高貴的盆栽但是卻更自然漂亮萬分)

延著山坡而居的民居
阿里山鄉十字村原本沒有地名,是原住民達邦部落、來吉部落兩部落之間來往的交通要道,日本人為開發阿里山林木,建立森林鐵路。鐵路與步道形成十字型,日本人取名十字路,人口聚集成村稱為十字村。
早期居民是由森林鐵路道班工作人員、樟腦寮的工人、造林的工作人員組成。許姓家族當時擔任樟腦長(樟腦寮主管),為十字村最大家族,另有廖姓、吳姓、劉姓、蕭姓等家族。開發順序為先有派出所(現已改建為觀景台)、十字路車站。

在阿里山的部落或村落常見到栽種植物
隼人瓜為葫蘆科梨瓜屬之多年生宿根蔓性植物。別稱佛手瓜,萬年瓜,香櫞瓜,菜餚梨瓜及梨瓜等。原產於南墨西哥及中美洲,本省於 1935年自日本引進種植。 隼人瓜之嫩梢及幼果均可食用, 依果實顏色有綠色種及白色種。白色種果實較小,腥味淡,品質甚優,惟產量較低,因此栽培少。綠色種,植株生育旺盛,產量佳,目前栽培品種以無刺綠色種較多。
隼人瓜以南投縣埔里、水里、嘉義縣竹崎、梅山,阿里山,高雄縣六龜鄉,屏東縣高樹鄉及花蓮縣等淺坡山地生產較多。盛產期為4月至10月。 購時,嫩梢以新鮮脆綠,長 15—20公分,帶2—3節葉片之莖蔓最佳。至於做為食用之幼果以果肩部位光澤及果皮表面縱溝較淺者,果皮鮮綠色、細嫩、未硬化為佳。

社區道路(旁邊欄杆平台上的建築物是村辦公室)

馬路旁有賣菜車叫賣聲見到一位老婆婆從陡坡底下慢慢走上來買菜
我很好奇路那麼陡莫非還有人居住在那?那我當然要去看看了

這路真的挺陡的不過兩旁竹林綠樹倒是顯得清淨

能想像的到著裡不過離公路不過幾百公尺可是我再這卻聽不到外面馬路來來往往的車聲

處處翠綠我喜歡不過坡度超過40度

真的有人住那兒還有菜園真是世外桃花源啊!

山裡人家交通真是辛苦那麼陡的斜坡這下雨天真危險啊!

原木欄杆與自然融合為一體真是美!

路旁擋土牆上栽種的綠葉植物雖然我不知道叫什麼不過看起來卻很搭配很自然

好山好水就連山上的蚯蚓也那麼大一隻

這陡波我爬下又爬上都有點喘不過氣來
那老婆婆還兩手插在背後安步當車真是讓在下佩服萬分!

來吉步道
十字路來吉步道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連接十字村與來吉村,該步道乃早期來吉村原住民通往達邦、特富野必經之地,十字路車站亦為阿里山森林鐵路之其中一站,當時造就鐵道兩旁的商店街,為當地帶來繁榮,目前仍可看見部份日式建築物景觀。

不過目前步道受損所以只能從台18線公路走上十字路車站啦!
皆梯旁有很多翠綠的山蘇
台灣山蘇,俗稱鳥巢蕨、山蘇花、歪頭菜、雀巢羊齒等,原產我國及東南亞一帶,全省平地至海拔1200公尺左右山區,均有它的蹤跡,常著生於陰濕的樹幹或岩石細縫上。葉片如海帶細長條形,葉形優美,切葉是插花時最好的陪襯材料不易凋謝,嫩葉光滑鮮綠,作為蔬菜調理時,適合以炒、煮、燴、涼拌等方法烹調,烹調時又不易變色,食用時香脆可口,無苦澀異味,在野菜餐館為一道可口上等美餚。

石頭階梯感覺蠻懷舊的啦!

又在上來十字路車站
這回不訪順著鐵道往多林車站走看看吧!

媽呀!又消失在草叢裡
算了擇日再來吧!

其實就算待在這已經閒置的車站也不錯

車站旁瞭望台上眺望車站一景

看著遠方的濃霧

哈哈!老宿舍

太陽露臉下的老宿舍

老屋與老機車

有點時空錯亂的場景

離開十字路車站後繼續往二萬坪方向前進
台18線79K路邊的瀑布

山頂雲霧繚繞層層水流有如由天上灑向人間一般

來到二萬坪車站
車站旁有一條二萬坪步道(黑森林步道)

鐵軌上停放著空著的貨車廂有點落寞

海拔2000公尺的二萬坪車站
今天在雲霧中

二萬坪車站晴天時景觀視野很不錯喔!

今天的雲霧瀰漫

二萬坪步道

二萬坪步道全長約320公尺,大概只需要10~15分鐘即可走完全程,是一條簡單卻原始的林間步道!步道的起點與終點皆位於森林鐵道旁,沿途會經過兩座紀念碑,一座是紀念因開拓森林鐵道而殉職的日本工程師「進藤雄之助」,另一座則是紀念森林測量員「二宮英雄」。

進藤雄之助紀念碑

在鬱鬱的林木中,二萬坪步道貫穿林間,從鐵道旁的森林步道起點進入,立即可感受到「黑森林」名號的由來,一棵棵高聳的柳杉直入雲霄,濃密的樹稍遮掩了陽光的投射,彷彿在護衛著不讓外界所干擾,隻身漫步其中,杉林的韻味纏繞全身,貪婪地吞吐著大自然的芬多精,好不舒暢!

仰望高聳的黑森林柳杉林木

雲霧裡的柳杉樹林
如何?不比溪頭差吧!

二宮英雄紀念碑

像不像在仙境只是沒看到森林裡的小精靈

步道出口剛好銜接鐵道
薄霧裡的鐵道很美

很想順著鐵道步行到阿里山車站


青年活動中心住宿小木屋

森林加鐵道加步道(很喜歡照片裡鐵軌延伸到視線外的感覺很棒)

禁止公告(不准遊客藉由鐵道步行入森林遊樂區抓到罰款)

小木屋旁就有專屬停車位

開始起濃霧的青年活動中心

今天真是雲霧裡來雲霧裡去

孤單的台車

霧裡的前院廣場

二萬坪車站旁的百年檜木

雲霧裡的二萬坪車站

華山松
華山松廣布於大陸華中至華西之高山地帶,最常見於陝西華山,故稱華山松。本種於台灣分布在高海拔地區(2,100~3,350公尺);在如此高海拔能夠見到之松類,就只有它與二葉松,但華山松一束針葉是由五根針葉所組成,台灣二葉松則是兩針一束,而且華山松之毬果特大,長可達14公分,故雲南地區亦稱華山松為「果松」。

二萬坪的霧越來越濃了看一看時間可以趕上台18線71K整點放行
所以走囉!

快到石棹時看到有條叉路往頂湖
好像還沒到頂湖過就去看一下了

兩旁盡是翠綠的竹蔭大道

頂湖森林公園屬於阿里山鄉樂野村,是新闢建的森林公園,內有孟宗竹林步道、天然原始林道、化石等,漫步其中野趣十足。由阿里山鄉葉代表主席原梅山鄉瑞峰人,多年爭取籌畫建設也是登大凍山的另一登山口,該公園規畫完善景緻幽美,可做其他社區發展的借鏡。其視野遼闊加上大片的油菜花田,山嵐層層疊疊,阿管處已規畫一條自行車道,穿過頂湖附近的綠竹林道,沿著園區內的步道行走,可以看到廣大的孟宗竹林,沿著原始林木可達大凍山森林公園,並連接奮起湖及太和風景區。

頂湖大道(我自己幫它取的啦!)

生態水池

頂湖大道兩旁滿山遍野翠綠的茶園

全景圖

嘉義縣阿里山區有個很特別的山間聚落,名稱就叫「頂湖」,讓人不由聯想起阿里山鐵路線上的聚落「奮起湖」。聚落名稱同樣有個「湖」字,遊客來到奮起湖或頂湖,卻從不曾見山中湖。據說,頂湖聚落曾是個湖,早年稱上湖底。

估不論頂湖是否曾有個湖,今天的頂湖早已不見湖,從聚落邊的茶園看去,倒是可見向聚落區緩斜延伸出去的茶園,還真有幾分湖泊盆地遺跡味道。而這片茶園連同聚落區,也是頂湖聚落最寬廣的平地,這兒有寬廣的道路、聚落民宅和茶園。
深處在阿里山區1500公尺的山間盆地,頂湖聚落的行政區屬於阿里山鄉。遊人走在聚落寬廣的茶園間道路會發現,這兒似乎不見原住民,反倒居住的是漢人。

由於頂湖聚落為走訪大凍山步道路線之一,吸引不少登山遊客到訪,因應遊人餐廳需求,部落也發展出多家的民宿和餐飲咖啡館,而且住宿率還不低。風災過後,因為阿里山道路路況不佳,阿里山區遊人減少,大凍山人氣也略下滑。
頂湖聚落不大,住家和民宿多偏處於盆地角邊上,其餘大片空地全用來種茶,使得頂湖的茶園顯得格外寬闊,聚落宛如包圍在茶園間,加上四周山林青翠優美,讓人有置身「世外桃源」錯覺,時間彷彿凍結在山間,頗有「山中無歲月」意境。

來到小小的山中聚落頂湖,不妨花些時間閒步漫遊村落和茶園。因為氣候涼爽怡人,這兒的人家喜愛種植花木美化家園。春天來到頂湖,可見到日本鳶尾、麻葉繡球、櫻花和梨山正在盛開,也成為這「世外桃源」聚落最佳註腳。

觀音石

介紹說明

觀音石旁的步道

雲霧中的頂湖公園

幽靜的登山步道

觀音石確實蠻大的

不知名的花

雲霧裡的茶園

步道口的大腳怪

往左往右皆是登山路線(還可到多林?)

往十八羅漢洞的步道

可通往多林的步道(據當地人說很多人在這條道迷路所以可別亂走啊!)

算了我還是走一下近一點的步道景點吧!

巨石不少竹林很多

步道濕滑要小心

峭壁雄峰

指示牌

林間巨石

一夫當關一線天?

竹林步道

鐵達尼石像嗎?

這邊看也不像看來我沒有想像力

我想頂湖公園步道區再連接大棟山步道系統足夠走個一天了

蠻幽靜的適合情侶來漫步

迷糊步道旁的休憩涼亭

在這歇一會吧!

有股自然野趣

階梯步道

涼亭旁的巨石駁崁

上山幾乎整天騎車
偶爾也得下來散散步

呼吸一下山林綠野間的芬多精

遠山還是霧濛濛

迷糊步道景觀

我個人是覺得挺美的

這是我個人很喜歡的一條步道

怎麼看都漂亮(我想當你喜歡的時候怎麼看都漂亮對吧!)

休息夠了離開迷糊步道經過石棹又跑上來看一下金針花

雖然規模不大但也有一種不同的美感

含苞待開

遠眺石棹街上霧濛濛(今天我被霧一路追著跑)

路邊的野花也是如此豔麗

萬綠叢中一樹獨秀?

茶園裡辛苦採茶的大姐們

看她們滿山滿谷採茶(誰知採茶苦杯杯入口皆辛苦)

來到龍美看到一條嘉131鄉道(可以往草山村到台3線)

沒走過就探路走看看
路旁嚇人的岩壁

嘉131鄉道岩壁都很驚人

近距離看起來氣勢過人

真是不好惹走快一點吧!

草山社區
草山村,位於嘉義縣番路鄉最南端,東鄰阿里山山美村,南鄰大埔鄉和平村、永樂村,西鄰中埔鄉石硦村、中崙村,北鄰公興村。金村面積:26.029平方公里,人口:466人(2010年12月底統計),密度:18人/Km²。
一、地方沿革
清代時屬嘉義縣嘉義東堡草山庄,1901年嘉義廳中埔支廳中埔區草山庄,1920年10月臺南州嘉義郡蕃路庄草山(大字)番仔寮、草山(小字)。1946屬公田村管轄,1953年由公田村劃出,民國1964年10月,原屬中埔鄉中崙村的永興二鄰,及石硦村、藤寮仔部份地區,劃歸草山村。本村聚落有永興、水井仔、鹿窟仔、大吹、半嶺、公田底、山黃麻湖、草山、猴櫥底、交椅背、水笨湖。
草山村因最大聚落草山而命名,是番路鄉較晚設立的村里,人口主要集中在草山與永興二個地方。
二、地理環境
草山村主要河流草山溪發源於北草山,上游處山麻湖溪銜接半嶺溪,後納鍾連溪為沙米箕溪,流過沙崙橋總稱草山溪,最後注入曾文水庫。草山溪溪谷橫越本村,將整個行政區劃分為東西兩部份,東部以連接阿里山公路為進出門戶,西部由曾文溪上游進入,越過曾文溪上游,進入烏山頭,多斷崖、狹谷。草山境內山嶺起伏交錯,在海拔700到1300公尺之間,石崁頂位於南方,因整座山都是波紋岩層疊成石岩山而得名,是與大埔鄉交界之山嶺。猴鹽(猴岩),由三座洞連成,洞內會自然流出有鹽份在山壁,山羊、猴、鹿都會來此吃鹽。頭凍山,位於西北方,海拔1285公尺,因來到山頂就會覺得頭重重而取名。烏山頭位於東南方,因每逢氣候轉變,此山頭只要有烏雲必定會下雨因取名。
三、聚落分布
草山,位於草山村東北部,因聚落原是一片菅草林,二十世紀初期才開始造林,而得名。現在大部份居民祖先都是清末時從瀨頭(公興村龍美)越嶺進入草山。
永興,舊名為番仔寮,位於草山村西南部,清代年間原住民到此打獵,在此蓋草寮、小屋居住歇息而得名,出入由台三線中埔進入永興,再到大埔鄉。沿途多山峰、狹谷瀑布群,地勢險惡,居民種植竹、梅、桃等及養蜂採蜜。永興是草山村第二大聚落,有一間永興國小,地景奇麗。
半嶺,因位處草山村東西兩部份的半山腰而得名,東往草山聚落,西往走到台三線永興(番仔寮)聚落,以前遍地杉、竹,現已改種茶葉及其他作物。
水井仔,位草山村西部中段,由半嶺往下走,山丘上有一口天然水井,井水流源不斷而得名。

嘉131鄉道來到草山村1鄰有個九彎仔步道

往台3線路況不明銜接道路越來越小也越來越難走於是決定折返
後來在山美的原住民朋友說路是有通只是很少人走不好走

又再回到草山村
草山村的風景名勝(超深度旅遊級)
灰窯崁,位於嘉鄉道131線(草山產業道路)五公里處,是一垂直山壁,有段地層露頭,山壁上的岩層節理是地質地景。大峭壁高十公尺,寬二十公尺,鮮少植被。灰窯崁岩壁上,可觀察到岩層沈積現象,一層層的堆積。層理是多數的沈積岩所呈現出的層次。此構造因隨著沈積時沈積物供應來源的變化、或水流速度的變異、搬運時能量的大小不同等因素造成。沈積物若處於平靜環境下多呈水平層次,但如受到擠壓或抬升作用,會改變水平狀態,呈傾斜狀,或是垂直、斷裂。灰窯崁是草山地區獨特的地景特色,是研究地質的自然教材。
葫蘆谷,位處草山村中部,屬山麻湖溪域。因其峽谷呈葫蘆狀而得名。葫蘆谷由天然岩壁構成,溪底繁生青苔,巨石錯落林立,溪水清澈見底,風景奇佳。
猴櫥底瀑布群,位處草山村東南部,主要是由瑞文、瑞龍、瑞草瀑布所構成,瑞文瀑布美如純淨少女,清麗脫俗;瑞龍瀑布,狀如出水祥龍,水擊三千;瑞草瀑布,形如離塵道人,清幽深澈。
鍾連溪瀑布群,位處草山村南部,主要是合流瀑布及連雲瀑布,過鍾靈溪瀑布,有一處寬廣的溪谷,為橄欖谷。橄欖谷繼續上溯,可到達天龍、天馬及沖天瀑布。

隙頂國小草山分校

回到龍美看了看時間還早於是決定到山美喝咖啡
雅瑪家咖啡民宿

五花十色漂亮的景觀植物

三隻懶洋洋的狗狗

鄒族風味的烤肉

沒錯我又來到"游芭絲"原住民美食咖啡館

喜歡它的交通便利跟原住民特色景觀與音樂

藝術塗鴉

來杯熱咖啡犒賞自己一下
老闆娘的弟弟特地請我品嚐一下芭蕉"嗯!很不錯喔!"

原住民朋友對於植物美化實在很有天份
總是能搭配得那麼協調

附近農家寄賣的有機蔬果
每回來到這裡總是讓人覺得很輕鬆很自在
還可以和老闆娘一家人談天說地很開心
這也是我特別喜歡來這裡的原因

路邊的野花也是如此嬌艷
不知不覺都在這待到快5點了是該回家了
好!下山

每回上台18線阿里山公路時總會看到"腦寮"
所以特別繞進去看一看
原來是有一條河流叫腦寮溪

溪谷還不錯今天在這有看到人家在這拍攝美女取景

夏天想玩水這裡倒是蠻理想的
不過要注意午後山上是否下雨造成水位上升
安全是最重要的

腦寮溪溪谷景觀

土匪山步道
土匪山 又稱番路山,標高794M,全長約2.1K,爬升450M,上行二小時,下行約1.5小時,成環狀。中途建一涼亭,沿途陡峭處建有木枕道,並備有木椅供休息,步道整修良好。山頂為茶園,有基點二座,為內務局補登三角點。之所以稱為土匪山,係因日據時代日軍對當地反抗居民稱呼,久而成習。以現在的觀點,這些反抗居民應屬義民。

可通往公興社區

步道入口

腦寮溪生態工法示範區
地理位置屬嘉義縣番路鄉公興村,包括大埔事業區第150-155等六個國有林班地及約20公頃私有地,屬八掌溪流域仁義潭集水區,腦寮溪子集水區,係仁義潭水源水質保護區。集水區面積1,416公頃,海拔310~1,379公尺,溪流長度5,470公尺,年平均雨量2,850公釐,年平均溫度16.5℃。

台18線山林溪谷風光

近距離照片

天長吊橋

早期居民使用的流籠

由高處眺望地久吊橋

地久吊橋

觸口附近還有另一座吊橋
只是大家都只知道天長跟地久吊橋
往往忽略了"情人橋"吊橋

滔滔河水依舊不斷流淌

哈哈!情人吊橋

沒有觀光人潮顯得落寞(雖然它不過距離天長地久橋沒有幾百公尺)

秋天的芒草

芒草溪水伴著"情人橋"吊橋

觸口"慈雲寺
回家前來此燒個香拜拜祈求平安

就這樣又上山晃了一天
感謝老天爺賞臉今天雖然山上一整天都是霧濛濛
不過到也偶爾讓太陽露個臉
其實只要不下雨我就心滿意足囉!
回程趕路回永康就不再述說
不管晴天陰天或是雨天
阿里山永遠都有讓人難以忘懷的想念
對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