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又到每個月初上白河崁頂拜拜的同時
一向不喜歡浪費時間的我
就取道繞到崁頭山步道去逛一逛
由崁頂福安宮下來接175號東山咖啡公路
沒一會看到仙公廟的指標(南104-1號鄉道)轉入往山上走就對了

沒錯看到孚佑宮的牌樓轉入就對了
記得上回走這咖啡公路時經過這裡
見到許多的車輛往來我還納悶都是香客嗎?
原來也有許多登山客

樹上開滿紫色的花朵
地放掉落的紫花有如紫色的地毯般歡迎往來的旅客

第一次上來孚佑宮
入目所見為其規模之廣有點震憾

俗稱「仙公廟」的崁頭山「孚佑宮」,位於台南縣東山鄉南方崁頭山山麓,風景秀麗、山勢雄偉,佇立該宮,向四周瞭望,「心曠神怡,寵辱皆忘」,不愧為人間仙境,難怪三、四百年前,孚佑帝君(呂洞賓)就曾雲遊至此,渡化眾生。
姑且不論「孚佑宮」真正建廟年代起於何時,但在此我們可以看到民國三十五年(一九四六)初建草創廟宇的遺跡,也可以看到民國五十一年(一九六二)募建的木造水泥鋼筋廟宇,這棟老建築,廟方已決定壁為「文物陳列室」。
目前正在興建的宮殿,採華北式廟構,大殿已竣工入火安座,其餘外部及周邊結構體也大致完成。大殿的建築特色為:三川步口簷下網目斗栱下的橫樑,拋棄傳統的石雕、木雕或是彩繪,改採磁繪及陶瓷裝飾,左右外牆盡是大幅的「木雕」作品。
參訪「孚佑宮」後,亦可以輕鬆休閒的心情,暢遊與該宮有關的十二景、十八洞。十二景分別是:石蟾蜍、石寶風洞、明理龍頭穴、白猴洞、石寶八卦圖、去邪風洞穴、石寶金印、入道十門、坤寶爐、石蟹穴、石寶境台、乾寶塔爐等。在「孚佑宮」左側有塊酷似蟾蜍的奇石,當地人謂之「蟾蜍公」,祂有一則美麗的傳奇。有幸來此,別忘了探尋一下祂的神蹟。

人間仙境東山崁頭山孚佑宮仙公廟 東山鄉崁頭山孚佑宮仙公廟,據傳為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先祖,在四百餘年前,約在明朝萬曆年前(一五七三至一六一九),曾經顯化於崁頭山欲度化眾生,並留下古跡。
崁頭山仙公廟主祀孚佑帝君,有、「妙道真人」、「純陽夫子」、「純陽演正警化真君」、「純陽演正警化孚佑帝君」、「三教統真興行演化妙道天尊」、「大羅天仙」等稱號,台灣民間多以孚佑帝君、仙公祖、呂仙祖等尊稱。 孚佑帝君俗稱呂名瓊,字伯玉,一名紹先,自號純陽子。

唐代關西浦州河東道,河中府水樂縣人氏,生於唐德宗貞元十四年(公元七九八年)農曆四月十四日已時。古籍記載,其誕生時有異象顯端,馥香滿室、瑞雲昇騰、有白鶴自天而降飛入帳中,頃而不見,據傳乃三清玉虛仙鶴真仙轉世,遂有此異兆。
唐武宗會昌年間,呂仙祖四十餘歲,兩次赴京會試皆不第,闈場失意之時,曾在長安酒肆巧遇鍾離權祖師,兩人一見如故,飲酒作詞,並相約翌日於祖師道觀歡敘。後追隨鍾離權赴終南山鶴頂峰修道,習得吐納修真秘訣符暨冶金鍊永之術。
唐僖宗乾符元年(公元八七四年),呂祖年逾八十,因避黃巢之亂,偕夫人金氏,隱居於山洞,以洞闈家,遂誌其名為「洞賓」。質後,金氏逝世,獨居山洞自號「純陽子」,在悼念夫人一段時日後,易黃冠服改號「回道人」雲遊四海,不問世事。 呂祖一生游跡甚廣,曾於山西廬山火龍真人,得授天遁劍法,因而雲遊四海之時,場佩劍在身,故當時世人稱其無「劍仙」,隨後,又曾於武昌黃龍山巧遇黃龍禪師,得禪師授以禪宗大法,而證佛果,時約一百一十二歲,質會晤黃龍禪師後約十餘年,即圓寂升天,世壽一百二至三十歲之間。
呂祖得道後,不時顯化救人,天人兩界皆有褒封,由玉皇上帝救封名號有「昊天金闕內相孚佑帝君文尼真佛」、「三教統真興行演化妙道天尊」、「大羅天仙」由歷代皇帝誥封的聖號有北宋太祖封「妙道真人」,元世祖封「純陽演正警卷孚佑帝君」等。

由於呂祖志在濟度眾生,常雲遊四海,隨緣度化,流傳於民間的軼聞與聖跡便因運而生。 呂仙祖亦為理髮業守護神,明太祖朱元璋因長疔瘡,致每逢整理頭髮,疔瘡濃泡生痛,怒惱朱元璋,而被宮中大臣,押放大牢或斬之,所以理髮匠皆聞駭之,驚慌不已,而真命天子朱元璋怒氣也使玉帝為難,以致玉帝命呂仙祖下凡塵化為理髮匠幫朱元璋理髮,並治癒疔瘡使朱元璋大悅,並賜一紅旗給予仙祖,從此理髮匠擔子前面皆插有紅旗以示感恩先祖,更崇祀呂仙祖為祖師爺。
孚佑宮仙公廟二樓更有全國唯一奉祀齊全的八仙勝會。孚佑公仙宮廟可說是靈山毓秀,靜心、休憩健行之聖地,又八仙皆為逍遙仙,唯獨仙公祖為度化有緣人,才使眾仙能皆聚一堂,所以才另設有「八仙勝會」配合南極仙翁諸位善信大德也能朝山參拜,正為五湖四海皆兄弟,但願你我有緣也能相聚。
民國七十六年,當八仙勝會完成入火之際,更有一群罕見的白鶴飛到仙公廟象徵眾仙皆到,停留於大殿及八仙勝會神聖金尊,七月七日為進食才離開,真是人神共仰之,更是神蹟玄妙顯化。

崁頭山步道登山口就位於孚佑宮後面

附近停車很方便
但是假日香客登山客較多
車輛就必需停放在產業道路多步行幾步

崁頭山位於臺南縣東山鄉境內,海拔高度自 580m 至844m,為關子嶺大凍山脈向南延伸之山稜,步道登山口位於仙公廟(孚佑宮)右後方,全長約3.2km,來回步行時間約2 小時,坡度適中,攀登難度不高,適合一般民眾健行。步道沿途林蔭茂密,視野展望極佳,若天氣晴朗,可俯瞰東山地區之聚落景觀及遠眺嘉南平原景觀。本區屬低海拔闊葉林,植被豐富,至今仍保留自然原始之風貌,為嘉南地區著名的健行步道,亦是戶外觀察及生態體驗的好場所。

旅遊小叮嚀:
•出發前請注意氣象報告,如天候不佳,請勿上山。
•山區天黑得較快,請注意下山時間,並隨身攜帶手電筒,方便辨識前方路況與路線。
•請自行攜帶飲用水、乾糧、防晒用品及雨具。
•山區蚊蟲多,最好穿著長袖衣褲,以避免蚊蟲叮咬。
•遵守步道指示、警告標誌,並隨時注意自身安全。
•請勿生火炊煮、小心煙蒂,以免引起森林火災。
•請把垃圾帶下山,維護山林清潔。
•請愛護野生動物,避免攀折植物、刻字或放置路條及標示牌。
•行經草叢,請提高警覺,注意蛇類出沒。
•雨季路面潮濕,行走步道、踏石,請小心濕滑。
•請隨身攜帶個人藥品、急救及通訊用品。
•緊急聯絡電話 - 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 05-2787006
•防火中心專線: 0800-057-930 、 0800-000-930

13:38停好機車準備了一下
就上來去走一走吧!!


0K步道入口

崁頭山步道算是一郊山健行步道
對於台南的民眾來說是很方便親近的了

林務局把步道都修築的很不錯
說實在話我還蠻喜歡走林務局所規劃的步道

步道延著孚佑宮的後方一路蜿蜒而上

大葉楠介紹說明
沿途拾階而上可先至大葉楠平台上仰望強而有力如神龍般依附在植株上的崖薑厥,而在闊葉林下地表的植被裡,則有龐大族群出現的冷清草,舖滿在步道的兩旁。

大葉楠
學名:Machilus kusanoi
俗名、別名:草野楨楠、大葉楠仔。
科別:樟科
植物特點:
1.常綠大喬木,與香楠、紅楠同屬樟科之楨楠屬,故亦具有樟科芳香。
2.葉大型倒披針形,革質,多著生枝端,春天發芽時具有多枚淡紅色苞片,新葉淡紫綠色,老葉濃綠色。
3.樟科之花被細小,無萼瓣之分,故大葉楠之花亦具此特徵。
4.果實為球形之核果,成熟時為紫黑色,基部宿存花被反捲。

和香楠、紅楠同屬於樟科家族的大葉楠,顧名思義其葉片一定較為大型。在福山地區的楠木類中,大葉楠最為高聳,離瓣花區就有一棵高約三十公尺的大樹。當春季來臨時其新葉所呈現的紅葉景觀,雖沒有紅楠的豔麗,但淡淡的嫩紅卻也散發出另一種秀麗。
和香楠一樣,大葉楠的樹皮含豐富黏質液,可供作線香原料用;根可入藥;木材淡紅褐色,堅軟中庸,保存期長,加工容易,可供建築、傢具、樂器、雕刻等用途。

仰望著大葉楠的同時
我更加欽配那依附在樹上像鳥巢一般的巢蕨
那堅韌的生命力是否讓我們該學習之呢?

闊葉樓梯草是位於中低海拔的草本植物,喜陰暗潮濕的環境,在這裡可見其整片大面積的生長
雖然看起來不就是兩旁的野草
不過若是肯用點時間去觀察會有不一樣的收穫呢!!


吊竹草
名稱 : 吊竹草
別稱 : 鴨跖草、紫霞草
學名 : Zebrina pendula
分佈 : 中美洲
分類 : 鴨跖草科
型態 : 葉形為尖卵形,青綠色葉面具有顯著的灰白色或紫色條紋,葉背依品種又分為豔麗的紫紅色或翠綠色,風格粗獷卻不失雅致,其莖枝為蔓性匍匐生長。
用途 : 盆栽、吊盆
花期 : 全年
花語 : 率真樸實
日照 : 光線明亮或稍蔭處都可以生長
管理 : 喜高溫、多濕環境
水份 : 冬季澆水量需減少

蕨類植物(過溝菜蕨)

最近對於觀察植物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徜佯在山徑步道時總是像小孩似的充滿好奇心般探索著


崁頭山地區低海拔闊葉林相說明
崁頭山地區屬低海拔闊葉樹林,氣候溫暖多濕、土壤肥沃,植物生長茂盛,以桑科及樟科植物為主,代表植物如水同木、澀葉榕、正榕、稜果榕、雀榕、小葉桑、屏東木薑子、大葉楠等。在崁頭山頂可發見有一棵榕樹的氣根向地面延伸而長成支柱根,樹形如同躲在林中的恐龍般有趣的畫面;當抵達山頂涼亭時,不妨仔細找找恐龍的蹤跡!

石璧旁的吊竹草族群形成像瀑布般的景觀
乍看下好不嚇人啊!!

先前上阿里山行走龍銀山步道時也曾發現
回來找了很多資料一度還誤以為是"西瓜皮椒草"
所幸找到正確的資料了!蠻開心的就像找到考題的正確答案一樣

崁頭山常見林下植物
據專家說明東山崁頭山的攀援植物有23科40種
真是讓我有如"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
大呼不可思議啊!

吊竹草盛開的小花

火炭母草
科名:蓼科(Polygonaceae)
學名:Polygonum chinense L.
別名:清飯藤、冷飯藤、烏炭子
型態特徵:稍呈蔓性散開之多年生草本,葉寬卵形全緣,葉柄短小,但兩側有葉基延伸下來的狹翼,托葉鞘膜質,花序由10-20朵花聚集成頭狀,再排列成頂生的圓錐或繖形,花白色或粉紅,堅果具三稜,卵球形,包藏在宿存的肉質花被巾,成熟時黑色,味甜可食。

「火炭母草的藥用」效用:全草:清熱解毒,利濕止癢,明目退翳。全草治跌打閃挫,久年傷痛,肝炎,感冒,喉炎,敷腫毒,癰疽,痢疾,腸炎,消化不良,扁桃腺炎,咽喉炎,角膜雲翳,白喉,百日咳,子宮頸炎,霉菌性陰道炎,皮膚炎,濕疹,白帶,乳腺炎,癤腫,小兒膿瘡,毒蛇咬傷。

「火炭母草的食用」嫩葉以開水滾燙後可食用,也有利用食鹽浸泡醃製後食用者。成熟黑色的果實可直接採食。若與米飯共煮,煮出來的米飯氣味清香甘甜,黑白相綴。

崁頭山常見動物生態
由於崁頭山大多屬於國有林所以人為破壞少
所以動物生態還蠻豐富還曾有山有在此見到彌猴家族喔!

大到嚇死人的姑婆芋葉
葉子上是我的像機外套簡直是不成比例了

前方到了棧橋

豬母乳榕(好奇怪的名稱)
豬母乳榕
科名:桑科
學名:Ficus benguetensis
位置:魚池 旁
原產地:臺灣 及熱帶亞洲。
形態特徵:
枝幹:小或中喬木。
葉:葉長橢圓形或倒卵形,厚紙質,葉色濃綠油亮,上表面近光滑,下表面被褐色粗毛,長10-20 cm,寬4-8 cm,側脈8~10對,波緣或全緣,柄長1~4㎝,有毛。
花、果:榕果腋生,或著生幹上,卵形或球形 。雌雄異株。隱花果密生於幹基部,或分散在枝條,徑1.5~2㎝,梗長1~2㎝;小花花被片紫紅色。

稜果榕是台灣原生種的常綠性喬木。葉互生,葉有柄和扥葉。葉面有透明腺點。因為綠色至黃白色的隱頭果有稜線,所以才叫做「稜果榕」 。
稜果榕通常生長在本省低海拔的地區,尤其以靠近山邊或溪流兩岸最多,等到她的果實成熟之後,洗一洗還可以當成野果來食用,在本省 的鄉間,她的用途很多,大多作為藥用,例如:中藥上把它的根用來 解食物中毒或是海產魚貝類咬傷的毒,它的乳汁很多,用刀子輕輕一劃或 摘片葉子,就會有很多乳白色的汁液流出,所以也有豬母乳的別名。

崁頭山常見的昆蟲

隨著文明的進步人類與大自然爭地與日俱增
不想將來當毀壞殆盡僅剩圖片可供遙想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我的追求
而每當徜佯在大自然的懷抱裡
總是能夠讓我的心情沉澱與自己對話而讓自己能更加了解自己

途中眺望底下的孚佑宮

步道寬度縮減囉!不過卻也維護得很不錯

幼蕨很像鳥類的羽翼

步道兩側攀爬植物茂盛
改日可已慢慢的研究研究一番

粉紅色的野花

大自然的畫布上所展現的
是一幅既平衡又合諧的圖畫
自然就是美啊!

眺望東山地區景觀說明

今天的天氣不太晴朗整個一片迷朦可惜

哇!好大的一顆巨石出現眼前

13:58石蟾蜍解說牌

石蟾蜍
石蟾蜍位於孚佑宮左後方,為步道勝景之一,此一天然巨石,外形酷似蟾蜍,當地人謂之「蟾蜍公」。自然環境中,植物自會演化出特殊的生存機制以適應惡劣環境,在冬天氣候乾燥時,岩壁上除了苔蘚之外,似乎沒有其他植物生長,當雨季過後,受到雨水的滋潤,植物便開始生長。步道岩壁上所著生的植物,植株不會很高且枝條柔軟,只要有一點點的風化土層即可生長,例如臺灣蘆竹、臺灣車前蕨、伏石蕨、風藤、柚葉藤等。

石蟾蜍底下還蠻涼爽的
是一個很好的小歇之處

遇到岔路(順臺階往上可到達山頂的涼亭)

粉紅色花叢

眺望枕頭山

天氣不佳還是沒看到
不過相信大晴天應該是不錯才對

步道旁轉灣處皆可以看到別的登山隊所留下的塑膠登山標示

望著底下蜿蜒而上的步道木造扶手倒也像美景

大到嚇人的姑婆芋
下雨天還可當天然雨傘喔!

闊葉樓梯草
學名:Elatostema platyphylloides B. L. Shih a Yuen P. Yang
中名:闊葉樓梯草
別名:闊葉赤車使者
科名:Urticaceae( 蕁麻科 )

特徵:莖肉質,粗厚,長30~70公分,很少分枝
綠色略呈「之」字形彎曲,呈斜上昇狀,多光滑無毛茸
葉互生,兩列狀排列,大形
長橢圓形或長橢圓狀倒卵形,有時亦為橢圓形
長 15~30 公分,寬 5~12 公分
先端漸尖或漸尖短尾狀,基部強烈地歪形,心形或圓鈍形
左右不對稱,糙紙質,葉緣中部以上或上部有粗鋸齒緣
鐘乳體密集生長於表面,表裏兩面光滑無毛或近似無毛
葉柄無或很短,托葉長橢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
花多數,小形,綠色或淡綠色,偶爾稍帶粉紅色,單性
雌雄同株,少數為異株,密集生長而呈一腋生的頭狀花序
瘦果闊橢圓形
生態:原產於中國大陸及台灣
廣泛分布於全島低至中海拔山地約500~1800公尺處
潮濕而有陽光的溪谷或森林邊緣,極為常見

綠意茂密的山徑步道

山壁旁的樹木盡力撐長了身子也想要多分享一絲的陽光

蕨類

我很喜歡這種之字形慢慢爬昇的步道感覺

闊葉樓梯草

越是往上林相也出現些許不同
橫跨在步道上方的竹子就像是拱門般

另一種蕨類


14:15乾寶塔爐

乾寶塔爐為步道上特殊的景觀,巨大的岩石風化成蜂窩狀,外形狀似一座寶塔。據傳在晨昏之際,塔爐之中會有一股煙霧裊裊而升。在森林中散步,除清新的空氣及迷人的景色外,無形中也享受了森林浴。不同的植物會有不同的氣味,而含有不同的芬多精,藉由風吹、樹葉摩擦,經由呼吸或皮膚接觸進入體內,有鎮定、殺菌、提神、舒緩情緒等效果。

還真是顆奇石
仔細一看還有貝類化石
想一想億萬年前造山運動的偉大工程

我想除了這有著遠久歷史的巨石外
攀附在巨石上奮力生存的植物是我所敬佩的
生命不管是在任何的環境下都為了生存活命而努力
那麼稱之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呢?

14:17來到情人石囉!

情人石位於涼亭旁,亦是乾寶塔爐上方,佇立於山頭,視野展望極佳,若天氣晴朗,可俯瞰嘉南平原、二尖山、三尖山、劍文山及曾文水庫等景觀。

步步高升啊!

視野確實不錯相信好天氣更棒

情人石旁休息涼亭

台灣巢蕨
台灣巢蕨 (鐵角蕨科) Asplenium nidus
別 名 台灣山蘇花
特 徵 大型地生性或著生性蕨類植物,根狀莖短而直立,有暗棕色或黑色的鱗片保護,氣生根非常發達。葉輻射狀叢生於莖頂,狀如鳥巢,葉片大而光滑,闊披針形,革質,老株葉長1.5公尺以上,寬10至15公分。性喜陰濕,生長在叢林潮溼的樹幹、石頭上或腐植土堆積的地面。
用 途 原住民常用的可食用野菜,為主食之一。
根據老一輩族人的說法,是一種能利尿、預防高血壓糖尿病的良好食物,
很適合現代人的健康飲食。
栽種台灣巢蕨也可應用在園藝方面,美化景觀,也便於採集。
食用方式 捲曲的新葉可煮食或炒食,也可川燙涼拌。
沙拉山蘇、山蘇牛肉沙茶、香魚山蘇…都是口味絕佳的菜餚。

剛剛上來的步道

崁頭山林下常見植物說明

涼亭的環境很清幽是登山遊客休憩的好地點
相信假日必定是人滿為患

涼亭旁的台階是通往崁頭山三角點

既然都上來到這當然是一定要到三角點去看一看囉!

山徑稍微凌亂不過路跡清楚

竹林台階星光大道

攀爬在竹幹上的植物

可能上來的人少所以植物生態豐富

14:26到達崁頂山三角點
崁頭山(844m),小百岳No.064,土地調查局圖跟點No.123,爬升高度約:250m(自停車場算起)

民國72年設

急水溪水源

無線電中繼站

霍香薊
學名:Ageratum conyzoides L. 科名:菊科 Asteraceae

科別:菊科霍香薊屬
別稱:勝利薊、南風草白、紫花霍香薊、鹹蝦花、毛麝香、柳仔黃
有毒部位:全株含氫氰酸及有毒植物鹼。
中毒症狀:誤食造成小腸充血、急性腸黏膜血管鬱積。
主治:感冒發熱、咽喉痛、癰疽腫毒


常常看到這像頭髮的綠葉但不知名

下來到涼亭時居然發現到有幾台機車騎上來
原來機車就可以直接上來了
真是不會說了(不過走走也好啦!)

喔!還有其他的步道系統
不錯!可以讓遊客依照自己的體力負荷而定

下山時正考慮是延原路而下還是由另一端產業道路下
後來一想既然是環形規劃就走它個環形吧!

順著產業道路下的好處就是不用走梯階膝蓋磨損小一點
看來真的該來去買個護膝了

山黃
科名:榆科(Ulmaceae)
學名:Trema orientalis L. Bl.Tr
別名:又名「麻布樹」、「山油麻」等
型態特徵:常綠性中喬木或大喬木,生長極為迅速,樹皮具有多樹皮孔;嫩枝密生毛茸,葉紙質,先端銳形,基部歪形或近於心形,細鋸齒緣,表面生有粗毛,背面具有密集的銀白色伏毛;花序聚散狀,腋出,花被黃綠色;核果卵形,徑約3公厘,熟時黑色。分布於平地及低海拔山地,十分常見。韌皮纖維可製繩索及供紡織用。山黃麻為次生闊葉樹林中的代表樹種,其樹幹高大,故樹冠常位居最上層,清晰可辨。由於花數繁多,結果率亦高,故出現頻度極大。

分布: 生長於全島低海拔地區之開闢地,代木跡地及次生林中,為海拔500m以下最常見之先驅樹種,亦分布於中國大陸廣東、廣西、雲南、福建及印度、馬來、琉球。
常在坍方之裸露地天然下種而長成大樹。小喬木,枝幹較脆弱,葉紙質卵狀橢圓形至披針形。葉可做為水鹿之飼料及姬雙尾蝶、台灣三線蝶等的食草。

過山洞啦!傾倒橫跨在道路上方的樹

兩旁滿地的植物殘骸想必前沒多久有關單位該才派遣人力修整過

看到登山隊留下的標示帶(我心想這沿途路況應該沒那麼難分辨吧!)

路旁的電線杆表示附近有住戶
也就是不算荒郊野外啦!

接上水泥產業道路了

也許是產業道路過往人多的關係
回程的路上植物的生態就沒那麼豐富了

14:54來到超高壓電塔

看到高壓電塔我心想那些電力公司的施工人員真是辛苦
不管是高山峻嶺還是窮鄉僻壤為了大家的便利翻山越嶺的架設
無名英雄啊!

來到交會的主要道路了

往三尖山方向的登山道

崁頭山區域步道系統圖

崁頭山系統步道長度說明

雀榕

雀榕
學名: Ficus superba (Miq.) var. japonica Miq.
科名: 桑科 Morareae
別名: 赤榕、鳥榕、山榕、紅肉榕、鳥屎榕、筆管榕
特徵: 落葉喬木,具氣生根,具乳汁液,葉於芽中向內旋卷。
單葉,互生,托葉合生,包被頂芽,早落而留環狀托葉痕,側脈7-9對,長橢圓形,長10-20㎝,全緣,柄長3-7㎝。
雌雄同株,隱頭花序生於中空花托內,先端有一孔,內具多數苞片。
花5型:雄花具花被片及雄蕊,偶具退化雌蕊;雌花具花被片及子房;蟲癭花具花被片及子房;假兩性花具花被片、子房及1枚雄蕊;中性花僅具數枚匙狀之花被片。
瘦果細小,聚合為隱花果;隱花果徑1-1.5㎝,具短柄,柄長0.4-0.9㎝,生於枝或幹,單一或叢木,熟時淡紅,表面有斑點。
分布: 生長中、低海拔地區,亦分布於中國大陸華南、日本、琉球等。

很不錯的巨大地標

往回望剛剛由崁頭山下來的產業步道

雀榕位於十字形產業道路交會處
可以往獅額山

另一側往一尖山
而我卻是要往仙公廟(孚祐宮)的

在繼續往仙公廟的路上看到一棵巨大枯木吸引我的目光

枯枝上寄生了些巢蕨像不像老木逢春啊!


左前方是一尖山二尖山跟三尖山

灰濛濛的天氣好處是爬山不覺得熱而壞處是無法展望視野可惜!!

好像是有點要撥雲見日囉!

高聳的枯木一枝獨秀
我好像越來越喜歡看那枯木倒是別有一般風趣

正當我後悔剛剛應該在山上順原路走台階下山的時候
忽見前方轉彎處出現"孚祐宮"
哈哈!總算快踢產業道路踢到終點了

全景圖

山下的農戶住家跟休閒咖啡園

唉呀!近在眼前囉!

往停車方向

03:15繞了一圈回來到起點處了
好伙計休息夠了吧!

回到停車處一口氣把剛買的礦泉水喝光真是舒暢
東望西望看到對面有一間客棧觀光大飯店(瞧瞧)
看那像不像巢蕨族群入住的客棧呢?

很誇張吧!整棵樹都快住滿了

我望著孚祐宮心想改天可以早上來走一走中午還可以去嚐嚐齋飯喔!

下山路接回175號咖啡公路往山上望去
看似山上晚點也許會下雨
於是廢話少說打道回府吧!

後記:其實很多時候想親近大自然並不一定就得要往外求
在我們週遭就有很多的美景值得賞玩不是嗎?
台南還是有蠻多地方可以走一走的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