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出門騎車那風吹得人莫名其妙還以為是颱風要來了似的
天冷想必客人都貓起來不出門覺得很悶
於是決定小翹一下囉!!
從台南騎車經168線道經中興林場再轉左鎮內岡林接台20乙線來到南化
延途的風吹得人都四肢都冰了起來
在南化市區草草吃個中餐後
11:45來到台3線上"龍麟山登山步道"路口
龍麟山登山步道又稱桶頭山,更早之前叫「王爺崙」,位於台南縣南化鄉及高雄縣內門鄉交界,是烏山稜脈最南端的山頭。從台三線387.8K(東和村6鄰道路口)處的小路上1.2K至最上方的停車場是登山步道起點,一個O型路程,僅要2~3小時。登山步道整理得很好走,老少咸宜是當地熱門的登山路線。停車場收費30元,上山前可買一缶30元的冰凍青草茶,一路冰到山頂,下山再回來吃碗25元的挫冰愛玉圓仔湯,清涼解渴,消除疲勞。

上來到土雞城停車場前的指示標誌
停下來看一下(因為我還沒來過今天是初次來訪)

一般開車來的朋友大多將車輛停放在土雞城的停車場再順著水泥產業道路步行
小弟是騎機車加上今天不是假日所以呢!我就一路騎車延著產業道路上來了!
路旁看到一處巨石綁著紅布條很奇特
走近一看應該是村民祭祀的"石頭公"吧!有貢桌還有花瓶
信仰的力量是何其偉大,真令人動容。我們登山,不應也是一種信仰的執著嗎?唯有抱持一顆誠敬與感恩的心,透過對山川大地與大自然的熱愛,我們的心才會有感動,也才能得到山神永恆的庇佑。

巨石石頭公旁的產業道路
路上落葉紛紛下雨天不建議將車騎上來
一路的落葉讓我有點以為是不是又走錯路了
看起來很久沒人來的樣子

菁芳草(荷蓮豆草)
菁芳草(heartleaf drymary)
學名:Drymariaa cordata subsp,diandra
科名: 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別名: 荷蘭豆草、豌豆草、荷乳豆草、對葉蓮、水藍青
屬性:多年生草本植物
菁芳草,一般的長度大概是30公分,而它開花是在8~9月的時候,花呈綠白色狀,而為腋生或頂生,屬於聚繖花序,且為雌雄同株,而至於蒴果為卵形,而有棕白色橢圓的種子,而至於小花梗上有黏性的腺毛,這有利於種子的傳播,至於它的莖直立,且可分泌黃色的乳汁,且有尖刺。至於它的葉為對生,且為短柄、圓腎形的葉片,且是全緣。此外,菁芳草是典型的陰濕地區指標植物,只要有一大片菁芳草群生的地方,一定不是「濕」就是「陰」。

菁芳草 石竹科(Caryophyllaceae)荷蓮豆草屬(Drymaria )
別名 : 荷蘭豆草、荷蓮豆菜、水藍青、對葉蓮、乳豆草、河乳豆草、
蚋仔草、水冰片、水蛙草、穿線蛇、團葉鵝兒腸、有米菜、水荷蘭
原產地 : 熱帶地區;中國南部及西南部,亞洲、非洲及澳洲
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度10至50公分,莖的分枝眾多,節間不定根發達,
葉對生,橢圓形或圓腎形。
花白色,花瓣5枚尖端深2裂直徑約4公釐,花序頂生或腋生為聚繖花序。
瘦果卵圓形。在花梗上具有黏性線毛,只要人畜經過菁芳草聚集地,
種子就可以搭便車到下一站,這一招很有效,咸豐草也使用鉤子來讓種子搭便車。
果實是蒴果卵圓形或三角形,具梗,其葉與蔬菜荷蘭豆相似故又名荷蓮豆草。
台灣全境山野、果園、水邊、路旁陰涼濕潤地,平地至中海拔 1.500 公尺的山區,常成大群落。
菁芳草是最典型的陰濕地區指標植物
莖葉搗碎可當藥用,外敷有消炎退腫功效

‧中文名稱: 山珠豆
‧英文名稱: Pubescent Butterflypea
‧學名: Centrosema pubescens Benth.
‧科名: 豆科(Fabaceae)山珠豆屬(Centrosema)
‧別名: 距瓣豆
‧原產地: 南美洲地區。
‧分佈: 台中以南低於 500 公尺地區
‧用途: 1.綠肥作物、覆蓋作物、飼料作物。
‧莖: 纏繞性蔓藤類植物,全株被細毛。
‧葉: 三出複葉,互生,葉緣為全緣,小葉為卵形或橢圓形,葉基部圓形,葉尖短漸尖形,長 5-7 公分,寬 2-3 公分。
‧花: 總狀花序,著生於葉腋,苞片闊卵形,花萼鐘形,萼片5裂,長 3-5 公分,有花 3-5 朵,紫色或淺紫色蝶形花,旗瓣較翼瓣長,翼瓣鐮狀倒卵形,龍骨瓣內曲,雌雄同株,兩體雄蕊,雄蕊子房具多數胚珠,花柱內曲,花期11月至次年1月。

‧果實: 莢果,扁平,線形,表面光滑,長漸尖形,背腹縫均隆起,長 4-10 公分,內含種子 7-15 粒,種子長 0.5-0.7 公分,寬 0.3 公分,褐色,有斑紋。
‧特性: 多年生草本植物,纏繞性蔓藤類植物,全株被細毛。三出複葉,互生,葉緣為全緣,小葉為卵形或橢圓形,葉基部圓形,葉尖短漸尖形,長 5-7 公分,寬 2-3 公分。總狀花序,著生於葉腋,苞片闊卵形,花萼鐘形,萼片5裂,長 3-5 公分,有花 3-5 朵,紫色或淺紫色蝶形花,旗瓣較翼瓣長,翼瓣鐮狀倒卵形,龍骨瓣內曲,雌雄同株,兩體雄蕊,雄蕊子房具多數胚珠,花柱內曲,花期11月至次年1月。莢果,扁平,線形,表面光滑,長漸尖形,背腹縫均隆起,長 4-10 公分,內含種子 7-15 粒,種子長 0.5-0.7 公分,寬 0.3 公分,褐色,有斑紋。

龍船花
學名:Clerodendrum paiculatum L.
科別:馬鞭草科
別名:發瘋花
龍船花屬於馬鞭草科的小灌木,大陸地區大多在端午龍舟競渡時節開花,所以它才被稱為「龍船花」。植株的高度大約是1~2公尺左右。小枝四稜形;葉子有長柄,廣卵形至卵狀心形,三至五淺裂,長15~21公分,葉端尖瑞,掌狀脈五至七條,葉基心形或近圓形,全緣或細鋸齒緣;春末至深秋間開花。大形圓錐花序頂生,全體呈深紅色,花梗基部有線狀苞片;花萼深裂,花冠不整齊,五裂;雄蕊四枚,約為花冠筒的兩倍長,這種特長的雄蕊,在其他花朵很少見,也是它最大的特色;核果近乎球形,徑約7mm,成熟後是墨綠色。
龍船花深綠色的大葉子,火紅色的花,很容易辨認。果實成熟後種子掉落,便在附近發芽,因此龍船花常成群生長。它深紅或潔白的花朵很吸引人,可是台灣民間傳說卻認為它是一種很不吉祥的「發瘋花」,因此園藝栽培不多,深怕種了會發瘋。 龍船花全草都可以入藥。具有清熱消炎、利尿解毒、袪風利濕、調經去帶的功效喔。

龍船花生命小檔案
龍船花美麗的花點綴綴惡地形的荒涼,吸引蝴蝶前來採密。龍船花在大陸福建、浙江一帶是划龍船的時節才開花,所以叫做龍船花,也有人叫它五月花。台灣季節的分際不是很明顯,所以開花季節也不穩定,可以從三月份一直開到十月底,時間很長,漢人來到台灣看到這個情形以為它瘋了,所以就叫它瘋婆子花。
傳說以前在中國大陸有個雕刻工夫很厲害的木匠,而且娶到一位很漂亮的老婆,但是女人太漂亮就是禍水。漂亮的老婆被縣衙的師爺看上了,師爺當然想佔為已有,於是就設計一個陷阱陷害木匠。當龍船節快到了,宮廷要請一位木匠雕龍船給皇帝欣賞,師爺向皇帝奏明後,皇帝就降旨命令木匠進宮雕刻。木匠在龍船快完工時,寫信回家,意思是端午節時會回來。等到端午節快到時,老婆穿著紅色的衣服到村莊門口等,穿紅色衣服是表示喜氣。但是一直等,丈夫都沒回來,此時師爺告訴她木匠不會回來了,以後就由師爺來照顧。木匠的老婆當然不願意,當時社會風氣講的是三從四德,丈夫回不來,還要和仇人一起生活那怎麼行,當天晚上木匠的老婆就自殺了。隔天,村莊門口就長出一棵植物,並開出一朵朵紅色的花,木匠的老婆雖然死了,這朵花代替她繼續等。

11:59來到龍麟山步道A、B線叉路口
將伙計停放好後背起行囊準備出發吧!!

<左線距登山口200M & 右線距登山口100M>路程指示牌。由此選擇上行的山路,往左是較急陡攀繩的步徑,往右雖長一點,但屬比較和緩的步徑,此行取右上左下的O型路線。(若取左線,難度加0.1)

冷氣團南下整個天空灰濛濛的一片
不過只要不要下雨就好啦!!

B路線的產業道路(決定由A路線上再走B路線下山回來)

今天的視野不佳
不過有點水墨畫的味道

龍麟奇石900公尺
旁邊許多的絹毛鳶尾紅花
只是大概是季節過了吧!都枯萎了!

開始的枕木階梯
不知道是不是要符合步道的名稱
所以整個步道所有的木頭階梯都雕刻成麟片圖樣

名稱: 台灣鱗球花
別名:
原產地: 台灣原生種。
生長分佈: 分布於全島低海拔地區。
科名: 爵床科Acanthaceae.鱗球花屬
學名: Lepidagathis formosensis.
英名:
用途: 誘蝶植物。
生長形態: 多年生半灌木草本。
根系:
莖幹: 莖4稜,基部略木質化。
葉的形態: 單葉對生,葉脈上被疏毛葉,膜質,卵形披針形,長8~10公分,葉柄長2‧5公分。
花的形態: 穗狀花序;萼5裂;花冠2唇形,白色;雄蕊4,2強,花藥2室;子房每室2胚珠。
果實: 蒴果,圓錐形,具2或4種子。
種子:
花果期: 全年均開花,盛花期冬、春季。
繁殖: 繁殖採播種或扦插法。

台灣鱗球花
為台灣原生種,分布於全島低海拔地區,多年生半灌木草本。單葉對生,葉脈上被疏毛葉,膜質,卵形披針形,葉緣略波狀起伏。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朵密集,花冠白色,全年均開花,盛花期為冬、春季。為枯葉蝶、黑擬蛺蝶、眼紋擬蛺蝶……等,多種蝶類幼蟲的食草。

望著天際跟山腳下
雲層看似不高心想若是在高海拔的山上往下望
會不會又是美麗的雲海呢?

嘉義林管處確實是有用心在維護步道
近年來登山健行的人口不斷增加
當然在親近大自然的同時也得注意安全

‧中文名稱: 玉葉金花
‧英文名稱: Buddha's Lamp,Mussaenda
‧學名: Mussaenda parviflora Matsum. Mussaenda pubescens Miq.
‧科名: 茜草科(Rubiaceae)玉葉金花屬(Mussaenda)
‧別名: 白紙扇、白紙角、白頭公、白甘草、野白紙扇、毛玉葉金花、山甘草、土甘草、涼口茶、仙甘藤、蝴蝶藤、蜻蜓翅、生肌藤、黃蜂藤、白葉子、涼藤子、涼茶藤、大涼藤、小涼藤、黏滴草、白茶、白梅、臺北玉葉金花、紅心穿山龍、Bantsarisun(排灣)
‧原產地: 亞熱帶地區,中國大陸南部、琉球、日本。
‧分佈: 分佈於山麓至低海拔山區灌叢中或路旁,以中北部地區較常見。向陰植物,溝谷及溪旁可見。
‧用途: 1. 觀賞:適合蔓籬、庭植美化或盆栽。2.藥用:根可以治瘧疾,葉可以敷腫毒,藤與根、莖、葉更可以清熱、解毒。性味:根、莖:甘、淡、涼。效用:根、莖:消熱解暑,涼血解毒:根:清熱利濕,固肺滋腎,和血解毒。治肺熱咳嗽,腰骨酸痛,腎炎,瘧疾發熱;莖、葉:解表清暑,活血化瘀,利水止腫。治感冒,中暑,咳嗽,咽喉炎,胃腸炎,泄瀉,痢疾,腎火水腫,溼熱小便不利,瘡瘍膿腫,跌打毒蛇咬傷。

‧莖: 藤本狀小灌木,小枝蔓延,初時被柔毛,成長後脫落。
‧葉: 單葉,對生,有短柄,柄長 1~1.5 公分;葉片卵狀矩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 5~12 公分,寬 2~5 公分,先端漸尖,基部嫩尖,全緣,上面無毛或被疏毛,下面被柔毛;托葉三角形,長 0.6~0.9 公分,先端漸尖, 2 深裂,被柔毛。
‧花: 花多數,單性,雌雄異株,開放時徑 0.9~1.5 公分,呈頂生的聚繖花序排列;花序長 3~6 公分,有毛茸或近似光滑無毛;花柄長 0.4~0.6 公分,粗壯;花萼二型,筒狀,與子房相連,長 0.25~0.4 公分,5 裂;花序中邊生花的花萼裂片中有一枚特別大型,呈花瓣狀,其他四枚則為線形;花瓣狀花萼裂片卵形,白色,長 1.5~2.5 公分,寬 1~1.5 公分,先端銳尖,基部漸狹;其他裂片為線形,長 1.5~2 公分,寬 0.1~0.2 公分;花冠漏斗形,黃色,長 1~1.5 公分,外面光滑無毛或略有毛茸,內面密生黃色毛茸,先端有裂片 5 枚;裂片卵形,整齊,長 0.7~0.9 公分,寬 0.25~0.35 公分,先端銳尖,有毛茸或光滑無毛;雄花:雄蕊 5 枚,著生於花冠開口;花絲甚短或無,花藥圓柱形,退化雌蕊存在,花柱甚短,不伸出於花冠筒外,柱頭 2 裂;雌花:花柱細長,約與花冠同長;柱頭 2 裂;子房 2 室,胚珠多數;退化雄蕊為稔性,著生於花冠近中部處。花期 4~5 月。
‧果實: 果實為漿果,橢圓形,長 0.8~1 公分,寬 0.6~0.75 公分,先端截斷狀,成熟時紫黑色;種子多數,甚小。
‧特性: 蔓性灌木,小枝略有短柔毛。單葉,對生,有短柄,橢圓形至闊卵形,長 8~11 公分,寬 3~4 公分,先端漸尖,基部鈍至銳,托葉成對,鑿形。聚撒花序預生,單性花,雌雄同株;花冠漏斗形,雄花中具有雄蕊5 枚及短短的退化花柱,雌花中具有細長的二叉狀花柱,但沒有雄蕊,常具 1~2 枚大型葉狀苞片;圓形或廣卵形,長 3~5 公分;白色或淡黃白色,而最醒目的就是那片由花苞片增大變成的白色葉狀瓣。種子繁殖。屬陽性植物,全日照、半日照均理想。

步道行進中很常見到繩索
當然不是讓人想不開用的啦!
是當作暫時性的護欄保障安全用的
往往旁邊可能就是斷崖或深壑當然要小心囉!

走在登山步道上
每次見到那盤生長在岩石上的植物時
我都會很佩服那種堅忍的毅力讓我都覺得汗顏

也許是名聲不若關仔嶺大棟山的響亮吧!
非假日上大棟山人影不絕
而在這裡今天只見剛走完行程下山的一隊四人山友

闊葉麥門冬
【來源】本品為百合科(Liliaceae)植物闊葉麥門冬(Liriope platyphylla WANT et TANG)的塊根。
【形態】多年生常綠草本。具短粗根莖。鬚根先端及中部常有膨大成若肉質的長圓柱形塊根。葉叢生,線形或尖端擴大,長35~60(~72)cm,寬8~15mm,9~15葉脈。總狀花序頂生,花淡紫色或白色;花被片6,紫色;具花柄;一個包片3~5朵花,花和花柄下垂;雄蕊6,花葯橢圓形,花絲幾乎與花葯等長;子房上位。果實發育早期子房壁不增厚而漸乾枯而後露出種子;漿果圓球形,熟後黑紫色。
【產地】大陸、台灣、日本。
【成分】略
【性味】性微寒,味甘、微苦。
【歸經】入肺、胃、心經。
【功能、主治】養陰生津,潤肺清火。用於肺燥乾咳、津傷口渴、心煩失眠、內熱消渴。用量6~12 g。

透過樹梢望一下山腳下的村落
讓人真有點遠離塵世般的片刻瀟遙

很喜歡這樣還保留些原始風貌的感覺
見那綠意盎然的植物生態很是舒服

小花蔓澤蘭

小花蔓澤蘭

小花蔓澤蘭

我想就算是烈日下在這裡行走應該還是蠻不錯的

是不是還蠻不錯的呢?有點原始的感覺?

上階梯囉!兩旁的姑婆芋倒是長得茂盛

雖然山坡上的大小岩石眾多
但是植物依舊在這裡生長茂密
處處可見勃勃的生機

來到500公尺處的標示柱

尖舌草(全唇尖舌苣苔)
科屬名:苦苣苔科(Gesneriaceae)尖舌草屬 (Rhynchoglossum)
學名:Rhynchoglossum obliguum Blume var. hologlossum (Hayata) W.T.Wang
介紹: 尖舌草的葉形,像極了稚氣的小女孩嬌羞的吐出舌頭,名稱把葉形描繪地如此傳神逼真的倒不多見。
尖舌草略帶歪斜挾卵形的葉為互生,葉脈兩側的大小雖不勻稱,卻能以搶眼的紋路轉移焦點。嬌小的筒狀花形,繪上高貴的深藍色彩,我見猶憐之心油然生起。想近距離的一賭為快,就請在夏秋時節,在步道旁、山路邊或陰涼潮濕的林緣,輕輕的尋找我似小藍鑽般可愛的花朵

看到延途多處有小紙條
原來是相關單位對於步道的維護工程備忘
真的很不錯
有在用心!!

側著身的樹軀依舊把它的根緊緊扎在山壁中的那種精神
大自然是個天生的導師總是藉由許多的表相來告訴我們許多遺忘了的道理

斜坡旁很多紅色的絹毛鳶尾群
我很想找一株拍下來只是走遍整個步道
放眼看去不是枯萎了就是被啃食了大半
真是的!莫非烏山這裡的彌猴對這有興趣啊!!

這段路的繩索綁得是有點誇張
是怕山友的安全呢?還是怕樹倒呢?
總之小心彎腰過吧!

一度以為是台灣懸勾子
回來一查卻又不是!等它開花還是結果時在查看看囉!

攀附在岩壁旁生長

想到了跟大棟山的不同感覺了!
這裡沒有檳榔樹所以林相自然就原始多也美多了!!

途中供山友休憩的木製椅子有自然的粗曠線條美

接下來越是接近山頂稜線的路可就又跟剛剛來的路徑不同了
跨越石頭堆穿梭巨石間

乍看之下有點原始荒涼的感覺
不過以最不破壞大自然生態與大自然共處是對的
否則太過人工化那跟逛都市裡的公園又有何不同呢?

‧中文名稱: 大花咸豐草
‧英文名稱: Pilose Beggarticks,Spanish Needles,Beggar-ticks,Bur-marigold,Cobbler's-pegs,Common Blackjack,Hairy Beggar Ticks,Kosendangusa
‧學名: Bidens pilosa L. var. radiata Sch. Bidens pilosa L. var. radiata (Bl.) Sherff
Bidens chilensis DC. Bidens pilosa L. var. radiata Sch. Bip.
‧科別: 菊科 (Compositae)鬼針草屬(Bidens)
‧別名: 大花咸豐草、大花咸豐草、鬼針草、同治草、白花婆婆針、黃花霧、蝦箝草、黃花母、符因頭、瘋女人(台語)、赤查某、南方草、錦洲草、刺針草
‧原產地: 琉球
‧分佈: 台灣全島各地
‧用途: 咸豐草是青草茶重要的原料之一,也可以當藥材,功能是清涼退火,全草有疏表清熱、解毒、利尿、散瘀之效,治盲腸炎、肝病、糖尿病、咽喉腫毒、腸炎、子宮炎、感冒。救荒野菜。

‧莖: 一或二年生草本,莖四方形,高度約為 70 公分。
‧葉: 葉對生,有柄長約 3 公分,三出複葉或五葉,小葉卵形或卵橢圓形,先端銳尖或漸尖。
‧花: 頭狀花序呈繖形狀排列,頂生或腋生,具長梗,總苞綠色,基部有細毛,舌狀花白色 4~8 枚,管狀花兩性,黃色五裂。雄蕊五枚,雌蕊一枚,柱頭兩分歧。
‧果實: 果實黑褐色,細長,上端有具逆刺的萼片,以附著人畜,散佈果實。
‧特性: 大花咸豐草一或二年生草本,莖四方形,高度約為 70 公分。葉對生,有柄長約 3 公分,三出複葉或五葉,小葉卵形或卵橢圓形,先端銳尖或漸尖。頭狀花序呈繖形狀排列,頂生或腋生,具長梗,總苞綠色,基部有細毛,舌狀花白色 4~8 枚,管狀花兩性,黃色五裂。雄蕊五枚,雌蕊一枚,柱頭兩分歧。果實黑褐色,細長,上端有具逆刺的萼片,以附著人畜,散佈果實。
‧更多資料: 鬼針屬的成員「咸豐草-小白花」、「大花咸豐草-大白花」、「鬼針草-無白花」經常會被混淆誤認,其實它們的花是最大的辨識特徵。其中的差異在於「大花咸豐草」的舌狀花較長約 0.8~1.5 公分,而「咸豐草」的舌狀花較短約 0.5 公分左右,「鬼針草」就沒有白色舌狀花。

雖然走在這稜線上的石塊中
但卻一點也不覺累
反倒有一種回到小時候玩耍的快樂

12:42上來到稜線上的觀景平台了
休息一會兒吧!也看一看視野吧!

到觀景平台,可瞰烏山,東望可見溝坪部落,往北遙觀紫竹寺上方的金光山,一望無際,迤邐如線。

全景圖1

全景圖2

仰望遠方雖然天氣不佳但是還是覺得不錯

站在稜線上除了望遠外
我還可以聽到山下的車聲跟狗叫聲
有種感覺很遠卻又很近的感覺!真有趣!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
水不在深有龍則吟
中級山跟郊山不見得有百岳般的深邃壯麗
但有些卻有小巧靈瓏的美值得一覽

走在稜線上雖然有大樹遮擋著
不過那冷氣團的南下風卻刮得樹海沙沙作響有如排山倒海般的聲勢讓人心驚膽跳啊!

穿梭在樹木滿怖岩石堆的稜線上
有種叢林探險般的野趣是這條步道最精彩的特點

小小的石徑路徑雖小但走起來卻也不太吃力
緩步其中上仍游刃有餘可以慢慢觀看延途景緻

‧中文名稱: 雙花龍葵
‧英文名稱: Towflowered nightshade.
‧學名: Solanum biflorum Lour.
‧科名: 茄科(Solanaceae)茄屬(Solanum)紅絲線屬
‧別名: 耳鉤草、紅絲線、耳草、血見愁、枝仔草、十萼茄、金錦紐、紅子仔菜
‧原產地: 中國大陸、台灣、菲律賓、馬來西亞。
‧分佈: 本省低海拔山野。
‧用途: 藥用 : 全株可供藥用,具有清熱、解毒、補虛的效果,莖葉曬乾以水煎服可解熱。
觀賞用

‧葉: 脈序為羽狀網脈。單葉,互生葉序,無托葉,葉基漸狹,具短葉柄,葉尖漸尖狀,葉形為長橢圓狀卵形或狹卵形,葉緣為全緣,膜質。
‧花: 夏至秋季開花。單生或成對著生,腋 出,具花梗,花萼杯形,具10枚線形齒裂,花冠漏斗形或接近鐘形,花色為鐘形白色,5裂,裂片卵狀三角形,雄蕊5枚,花藥相靠合,頂端孔裂。花期4~10月。
‧莖: 莖的基部多少有木質化現象。
‧果實: 漿果球形或扁球形,宿萼盤狀,成熟時鮮紅色,徑約0.7~1公分。種子呈卵狀三角形。可用種子播種繁殖。
‧特性: 草本; 原生; 普遍多年生草本,全株有細毛,葉膜質卵狀披針形,夏至秋季開花,花朵鐘形白色。全株可供藥用,具有清熱、解毒、補虛的效果,莖葉曬乾以水煎服可解熱。全年皆可採集,夏季至初冬較佳。
‧其他: 雙花龍葵周圍裂出十條線形的花萼,中央滿滿托著球形的綠漿果,成熟的紅果實無毒,果實鮮紅光滑剔透,模樣可口,但事實上口味卻極平淡。

雙花龍葵

生長在巨石縫邊的闊葉麥門冬

這裡開始就是龍麟山步道最有名的"龍麟奇石"了
山脊的岩石像龍的脊背一路綿延

巨石的空隙中還是見到樹木想盡辦法也要插隊一下
謀求個安身立命之地啊!

延著繩索一路走來

如龍麟的狹長石塊稜線。管理單位體恤山友的辛苦,在岩石上用水泥做成腳踏,真是用心良苦。

像龍的脊背一般的石龍
大自然的天生造化讓人嘖嘖稱奇
如此天然奇景真是珍貴

南化區境內各山高度:三角南山1187,西阿里關山973,圓山853,
竹頭崎山279,石頭山226,烏山730,刣牛湖山799,石松子山588,王爺崙530

人家說老虎嘴上拔毛不知死活
而我走在龍脊上會不會把這條巨龍給驚醒了呢?

龍麟步道奇石區是烏山步道中最美又最刺激的精華稜線─「龍鱗岩」,亦有人稱
「龍蘭石」,這一條長達三、 四百公尺 的岩稜會稱之「龍鱗岩」,意思就是該稜線
均由大小不一之岩石所構成,鱗次櫛比、尖銳如刃有如龍脊鱗櫛一般,令人行走其
上無不心驚膽跳、戰戰兢兢。岩稜旁邊一路設有不鏽鋼柱串著鍊條以保護登山客安
全,不過如今已全數更改為木柱串以繩索以維護遊客的安全。

稜線上有許多的相思樹林
若是在炎炎夏日該也覺得清爽快活

奇石旁的陡峭山壁雖有樹木生長其中
不過若不小心滑下去可就不好玩的

這一條長達三、四百公尺的岩稜會稱之「龍鱗岩」意思就是該稜線均由大小不一之岩石所構成,鱗次櫛比、尖銳如刃有如龍脊鱗櫛一般,
令人行走其上無不心驚膽跳、戰戰兢兢。

突然有點童心大發般擅自攀爬在龍麟岩上一個跳過一個還好巨石不會溼滑
我們每個人在這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裡往往都學著戴上一付假面具應對
難得能夠放下來用真實的一面去對待
想想還真是可悲

前方應該就是王爺崙的山頭了吧!

「龍麟奇石」,這段由岩石所排列而成的稜脈,為王爺崙山最著名的景觀,亦有山友稱之為豆腐岩。行走在宛如龍背般的巨岩上,非常具有特色。

12:54來到1k處

回望剛剛走過來的龍麟奇石

繼續往下走了

步道途中一景

別名:兔仔菜、鵝仔菜、小金英、蒲公英、山苦妹
科名:菊科Compositae
學名:Ixeris chinesis (Thunb.) Nakai
原產地:
簡介: 葉互生,根生葉大而發達,莖生葉較小,葉膜質,淡綠色略帶粉白色,披針形,全緣或疏鋸齒緣,部分呈淺羽裂, 耳形腳,銳尖頭,長12㎝,莖上部葉略抱莖。頭花呈聚繖狀,呈圓錐花序。頭花黃色,全部由舌狀花構成,近看酷似大菊花,它的頭狀花幾乎整個白天都在開放。它的果實乾燥不開裂(稱為瘦果),成熟後便由頂端一圈由花萼變化成的冠毛帶著飛行,種子因此可以飛得更久、更遠,傳播的範圍也越大了,它的瘦果具有長嘴,冠毛為白色,小瘦果將冠毛往外頂,整個冠毛張開的果序,有如一個別緻的六面體。
藥用部分:全草。有消炎、解熱、鎮痛之功。主治乳癰、癰腫、瘡癤、皮膚病、便秘、膀胱炎、喉痛、外痔等。

科別:菊科
別名:免仔菜、鵝仔菜、蒲公英、山苦妹
原產地:中國南部、中南半島
根:主根粗大
莖:莖葉帶些粉綠色調,它全株光滑無毛
葉:葉互生、披針形
花:由舌狀花構成的小野菊,頭花黃色
果:它的果實長著長長的喙,上方頂著張開的白色冠毛,像顆綿球,果實乾燥不開裂(稱為瘦果),成熟後便由頂端一圈由花萼變化成的冠毛帶著飛行,種子因此可以飛得更久、更遠,傳播的範圍也就更大了。
特色:兔兒菜為兔子之最佳飼料,其嫩芽及出苔前之根生葉,可當野菜煮食,但具有微麻醉性,不可多食。

路徑不見了嗎?
沒錯就是順著繩索前進攀爬在巨石上就對啦!

晴空下的視野將是一級棒才對
等好天氣時在來一探吧!

山稜上的馬櫻丹

又是爬又是跳的走過剛剛的那段小徑
這種感覺真的挺有趣的
龍麟山步道海拔不高但卻有獨特的巨石稜線值得來訪

破骨碎!

踩在巨石上而過的步道

造型特殊的木梯造型也像龍麟

高雄內門和台南南化交界有座標高530公尺的山頭,叫做王爺崙山,三等三角點498號,高點置有高屏溪水源護樁一顆,2008年以前尚保有未經人為建築的原始風貌,後來,迭經林務單位的大伐土木,築造步道,雖然安全性比較改進却也自此喪失了昔日的山川野味。

山岳河川是最自然的分界線,大烏山山脈綿延於南化鄉東緣,自然成為高雄縣與台南縣的縣界。

台20省道中央突破將大烏山山脈切成南北兩段,北為大烏山,南為內烏山,均為台南縣綠色長城登山路線主要山脊。

陡峭的山壁一路下降不知道有人走過嗎?

南化鄉公所整合內烏山山群的觀光資源,形成近年來台南縣最新興而熱門的登山路線,取名為烏山健康步道。

植物名 長穗木
科 馬鞭草科
別名 木馬鞭、蘭蝶猿尾木
簡介 多年生草本,枝呈二叉分枝,花穗又細又長,長穗木是一種蜜源植物,全年開花。常見於荒地、旱地、路旁等。
莖 莖的基部也會有木質化的現象。
葉 葉對生, 卵狀長橢圓形,葉面粗糙,粗鋸齒緣,綠色,紙質,羽狀脈。
花 頂生,穗狀花序, 花軸肥大,花梗細長,幾乎全年開花,花深藍色,花冠筒狀。
果實 蒴果,長橢圓形。

草名:長穗木
別名:玉龍鞭、木馬鞭、藍蝶猿尾木
科別:馬鞭草科
效能:通經、活血、消炎、解熱
主治:感冒發熱、肝病、風濕症、痢疾

原本生長於熱帶美洲,因為觀賞價值而引進台灣,因為適應良好,早已被馴化,尤其在中南部、恆春半島及蘭嶼等地區的山坡地更見其大量繁衍。
「紫花長穗木」名稱很長,好像很不容易記清楚,但只要你看過他的花,就可以輕而易舉的記得,因為他的花正如其名,為紫色的花,而長穗呢?就是他有著又長又細的花穗。但很奇怪的是,在他這長長的花穗上,小花絕對不會同時盛放,而是稀稀落落地一次開兩、三朵,這也是他獨特的地方。

才想說怎麼往前走沒路了
原來是要攀繩索往上爬呀!

行走在王爺崙山南稜之籠麟步道,亂石交錯,坎坷難行,上上下下,手腳並用,儘管如此却可令遊人嚐盡登山的野趣。

大烏山海拔約在七百公尺以上,高而偏遠且大部份未開發;內烏山則為500公尺山稜,為昔日南化四保之背脊,也是為南化鄉最精華地帶,目前整片內烏山西麓大體上已全部開發,佈滿家屋、寺廟及果園。

漫步於王爺崙山北稜花木扶疏,樹影遙蕩,整排高大的相思樹清風徐來別有一番宜人的風情;

今天的風大雲也跑的快
才正午當中走在這裡好像都傍晚時分
加上沒有人影還真是個中滋味盡在其中呀!

應該又是設立在山上的基地台吧!!

光線昏暗很怕不知道會不會下起雨來
沒帶雨衣上山若是下起雨來可就頭大了

右下約三小時可抵內門鄉
直行往上90M是王爺崙山的觀景台。

本路線為日據時代防火線,種滿相思林,步行林間,相當舒爽,且登高漫步山脊,東望中央山脈南段諸峰歷歷在目,楠梓仙溪河谷平原晴川歷歷,西眺新化丘陵及嘉南平原,遠及台灣海峽六十公里大視野,北瞰南化水庫及鏡面水庫,波光瀲艷,南瞻內門、旗山及草山月世界,近瞰台三省道蜿蜒腳下,心胸豁然開朗,俗慮盡消,這是走在南高縣界上格外之享受。

漂亮的相思樹林

13:13來到王爺崙山的三角點旁建置一座壯觀的木造平台,
立於台上除了北稜少許高大的相思樹影響是線外應可盡攬周圍360度景緻美麗的山水風光,
天氣條件夠的話,百公里外北大武山及中央山脈的南二段都可看到,西邊台灣海峽的落日黃昏更將一望無際的海岸線染成一片金黃,絢爛美麗!

"王爺崙",標高530m,498號三等三角點

台灣省水利局立石柱三角點

王爺崙山觀景台往西看去就是高雄縣和層層疊疊,如國畫般的中央山脈
走在烏山的陵線上,一邊是台南縣,一邊是高雄縣

王爺崙山西簏的金馬寮﹝早年稱心仔寮﹞,是烏山沿線庒社最平坦也最大的山埔地,初墾時期,因庒內人家大多從事「拍草鞋」,「编製草鞋」,因此也叫做「草鞋庒仔」,誠是相當令今人興思古之幽情的地方色彩!
1993年,南化鄉公所由台三線省道398.5公里處,建設「烏山登山步道」由金馬寮經王爺崙山、石松子山、五峰山、金光山、枕頭山、刣牛湖山,小烏山,風空子山抵雲山寺下『上歸林』北側的台20線省道51.5公里處出口,全長13公里,沿線稜脈可鳥瞰嘉南平原和甲仙、杉林村舍風光,並可盡覽南化水庫,鏡面水庫全景。
依上述健走一趟,就是岳界稱名的『烏山大縱走』,縱走約七個小時,夏天時因是南部山悶熱之故,很少有人敢冒險,秋冬來走最宜,山峰起起落落,山風無處不吹,冬陽又是無力,頗為適合一般登山客的挑戰行程,萬一體力不夠亦可中途溜下暫歇,等同伴縱走歸來駛車來載?

風呼呼的吹得一旁的相思林樹像瘋婆子似的張牙五爪

烏山步道全長十二公里,北從台20南橫公路51.5K的下歸林登山口為起點,順著內烏山山脊稜線縱走,終點在台3省道398.5K南高兩縣交界的金馬寮。走一趟約需九至十個小時,是南台灣著名的中海拔縱走健行線。

好奇特的東西!是菌菇還是靈芝呢?

若非今天氣候不佳的話
走在稜線上一邊可觀台南境內一邊可觀高雄內門
那無限風光豈不快哉啊!!

高聳的枯枝看似雖雜亂無章但卻又有一種混亂的美感
大自然的高超畫工可得細細品嚐方能體會

下來到一處休憩處了

長像可愛討喜的菁芳草(荷蓮豆草)

善心的山友留了兩瓶水放在此處方便上山的山友使用
龍麟山步道並沒設置廁所跟水源
所以要方便請於土雞城停車場處準備充足再上路

休憩處的四岔路口指示標誌

往金馬寮的木製棧道
但是見一橫躺樹幹不知是否告知山友此路不通呢?

四叉路口,直行往石松子山,約一小時可抵紫竹寺,右下木製階梯往金馬寮,取左下切回登山口,一路大多是陡下切的拉繩,若是取這段路上山,是有點點的難度。

B路線走台階下山囉!

還蠻陡峭的階梯
難怪山友說若走B徑上山的話是考驗體力還真不假

看左側步道有倒樹擋道(據山友說若不通的路徑通常會放障礙警告莫入)
見右側的登山布條及繩索(心想難道是要走右側嗎?)
走沒幾公尺覺得那是路呢?很懷疑決定還是走左側的路徑比較保險

兩旁的繩索看的我是有點霧煞煞
滿地的落葉好像已經許久沒人走過了
心想頂多順原路走返罷了!

還好目前為止路是通的
那就繼續走吧!不過路上比較溼滑陡峭還是小心點吧!

又看到繩索及登山布條
原來剛剛上面右側路徑是下來到這裡

繩索野道很像野戰訓練
想要享受一下藍波的野戰滋味的朋友可以走B徑來試試
但是下雨天過後並不建議安全重要

B徑的感覺比較像荒山野嶺
先前也遭天災破壞多處
所以皆觸目可見繩索圍繞一方面安全一方面也是路徑
真是不一樣的感覺

又見倒木
突然聽到旁邊竹林有聲響以為是有人在整裡坡地
結果跑出一隻彌猴半人高彼此都嚇了一跳
只見一轉眼那彌猴飛也似的竄入林中
而我也擔心此地可能有猴群
所以走為上策吧!野地裡還是小心一點吧!

回頭望一下剛剛走下來的路
不知道彌猴是否有回去呼朋引伴跟過來
因為一直聽到彌猴的吵雜聲深怕跑來一群猴群

鋪滿地的竹葉像天然的地毯
幽幽竹林悠然其中讓人頓時忘卻人間甲子

13:42下來到B路徑的登山口處

和A路徑一樣兩邊都有設置給山友休憩的木椅

又看到水泥產業道路了
這表示旅途將要接近終點了

名 稱:長穗木
學 名: Stachytarpheta jamaicensis (L.)Vahl
科 屬: 馬鞭草科
原產地: 台灣,熱帶美洲。全台低海拔荒地或路旁
俗 稱: 木馬鞭、玉龍鞭、馬鞭草
描 述:
外形為常綠亞灌木 .
莖高約1~2m。小枝呈四方形,光滑。莖的基部也會有木質化的現象。
葉對生,菱形或卵狀長橢圓形,先端銳,長3~8cm,葉面油亮深綠色,紙質,葉緣具粗鋸齒,葉脈十分的明顯,摸起來有粗糙的感覺,聞略有刺鼻的氣味。
花穗正如其名,又長又細,花藍紫色,頂生,穗狀花序,呈長鞭形,苞片膜質鑿形,雌雄同株,花序可達30cm長,花長9mm,由底部往上開花。
果實為蒴果,長橢圓形。

沒有那讓人厭煩的檳榔樹
還保留有點原始感卻生態豐富的"龍麟山步道"
真是很值得讓人再三的來親近

13:46右去左回A徑上B徑下
又回到起點了!

離開了南化回程走168線道時才發覺怎麼地上都是溼的
原來剛剛我在山上的時後山下是真下過雨
心裡頭還真感激上蒼對我不薄
雖然風大但卻仍留給我無雨的機會登山
來到內岡林派出所前看到一處池塘有對白鵝悠游其中
一付純樸的鄉村景像讓人動容

很奇怪怎麼今天放假騎車到二寮的人那麼多
後來才知道人家是公司舉辦騎自行車活動健身
還真是不錯一般企業總是希望員公不斷的為公司賣命
但要知道人才是公司的資產可不是奴隸啊!
野外踏青健健身總比老是聚餐唱歌有意義多了是吧!
只是我見很多的年輕人騎到呼爹喊娘的一看就知道平時是不運動的
身體是自己的別等到上了年紀有空有閒卻那裡也去不了啊!

像不像世外桃花源呢?前有池塘白鵝悠游其中
鄉村的恬靜讓我心中想起又將回到那水泥叢林的城市時
突然又有一點的落寞與失落感呢!!

後記: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忙碌著
有點像生活在水泥叢林裡的螞蟻般茫目的忙著
若是說生命中該有一些感動才能刺激自己再度往前的話
我發覺為何要騎車出遊為何想攀登山峰
原來我想找尋那種感動
讓自己感覺到
原來自己還是有血有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