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條起點從彰化伸港開始,終點在南投鹿谷,行經八卦山脈全長約67公里的縣道139線,就不像八卦山大佛那樣廣為人知了。
但對於喜歡公路旅遊的人來說,實際上縣道139線在縱貫八卦山脈其間的約30多公里路段,卻是條可〝一兼二顧摸蛤兼洗褲〞的漫遊路線。
趁著二老闆放我一天假的機會,不管它是沒有出現陽光的低溫天氣,歐里桑騎上〝老黑〞就往一縣之隔的彰化八卦山出發囉。

特意選在離家不遠的國美館當這次旅遊的出發點,希望有個美好的開始。


看到這麼美麗的園道如果你不來此地走走,那就枉費歐里桑在此幫台中市政府打廣告了。


從科博館、植物園開始一直到國美館,有台中市府特意規劃打造,很適合徒步慢遊的綠園道。不管是藝術的、人文的、瞎拼的、運動健身遛狗的、或者是品嘗異國料理都很適合。

這位阿姐呀~妳不要飆車露出小褲褲啦!這樣會害偶長針眼的溜!

台中往南投有中投快速公路,往彰化也有中彰快速道路,〝老黑〞跟歐里桑同樣挑快速道路的平面道路走,以避免一般公路的擁擠和烏煙瘴氣。

就說從快速道路的平面道路走會比較舒服的嘛~還可以欣賞到這條沒魚、沒蝦、沒人、沒鳥的筏子溪堤岸。

忽然發現中彰快速道路跟中投有些不同的是:它的平面道路不全是在高架道路之下的,所以…

不要說歐里桑迷路啦!偶才沒有迷路咧!偶只是順路在高鐵站附近瞎晃,然後給晃到這裡來啦。

偶是來拍台1乙線終點路標的,直行的是位於台1線185公里處,橫跨中彰縣市界大肚溪的大度橋,遠處的高架道路是從台中經彰化轉進到南投的國3線福爾摩沙高速公路。

拍公路起點和終點的路標已成為一個習慣了,這樣可以幫助自己紀錄行車路線,可是…(又在可是甚麼咧?)

才穿過一座隧道而已,怎麼台1丙就變成台14丙了?是誰沒事多塞了13個丙出來?
不過…(前面的所以…可是…後面還有不過?)
為什麼偶在台中高鐵站那附近時找不到台74線快速道路的機車道,來到彰化這邊卻看見有其他機車騎士可以上下台74線的咧?



迷路是探險的開始,反正台中、彰化再騎一趟也不會有多遠,於是…
痾~歐里桑在中彰交界處的台74線以q字型繞了個圈之後,總算知道消失的台74線平面道路若是騎機車是該怎麼走了。


歐里桑個人認為適合慢遊的縣道139線是從台74甲線以東開始的。(台74線在與台14線交接之後,從高架快速道路轉為平面的台74甲線)

参山國家風景區裡,八卦山的海拔高度和行車路線算是最容易親近的吧?

哞~這次公路旅遊入鏡的動物明星很快就出現了。(電視廣告中賣調味乳的-好笨呦!)

看到這個路口的景觀設計就可以知道,很多自行車騎士應該蠻喜歡走縣道139線的。


除了一開始的上坡路段之外,在八卦山稜線的縣道139線有很長一段由小葉欖仁形成的林蔭道路。



公路旅遊未必都要挑險峻的高山路線走,一家大小來此騎小折應該很輕鬆吧?

雖然重機的引擎聲稍微吵了點,但是行車秩序良好,就給這一隊重機騎士按個讚吧!

獨行的重機騎士雖然酷炫又帥氣,阿不過厚~你這個就跨過雙黃線了喔!

像這樣規規矩矩的自行車騎士才是享受公路旅遊的正確方式。(人家還是老外耶!)


下坡彎道前讓人會心一笑的路邊警語,希望愛惜生命的騎士都能稍加警惕。

近年為了迎合民眾味口,各地縣市政府都在到處種櫻花,所以櫻花處處看得到。


其實本土的李花在盛開時一點也不輸給櫻花。

在我們阿公、阿嬤的那個年代,可不是扭開水龍頭水就會嘩啦啦流出來的,所以許多山區地方都會有著類似的挑水古道。


位於南投縣境內縣道139線旁的「微熱山丘」,數年前光是靠著賣土鳳梨酥這一味,就賣到讓遊客絡繹不絕的。

「微熱山丘」並沒有很明顯的大招牌,但是人家說只要看到路兩旁一長串的攤販就知道「微熱山丘」到了。

跟著排隊進入之後,就能免費享用一個爆紅的土鳳梨酥,還有自由取用的熱茶。(順帶一提此處近南投民間鄉,也是盛產茶葉的地方)

這段寬廣的連續彎道大概連F1方程式賽車都可以開上來飆一下了。


在南投縣政府大力宣傳之下,近年來縣道139線旁最火紅的觀光景點出現了。


沒錯!就是這個讓許多人慕名而來的天空之橋啦!

別以為歐里桑明明說不愛往人多的地方去,幹嘛卻又來此湊熱鬧嘿!看到上面數字沒有呀!偶是不小心挑到人少的時候進來滴。
所謂來得早不如來得巧,沒多久之後天空之橋入口處就開始大排長龍了。

只是厚~這個天空之橋為了控管橋上人數的安全起見,只能單向的從一端走過來,是不能再走回去的。
而走回停車場的那八百公尺幾乎就全是賣農特產、點心飲料,創造地方商機的各式攤販囉。



不走天空之橋的,在入口收票處另有一處小公園,也就是「猴探井遊憩區」。
在縣道139線的約39公里處另有縣道139乙線可往民間鄉松柏嶺,因為139主線在這裡就開始下坡往南投市區走,而139乙線仍是行走在八卦山脈上的,所以歐里桑決定先去松柏嶺繞一圈。

這處還沒完工的建築物未來也會是個吸引遊客駐足的景點吧!連整天都沒出現的陽光也忽然在這裡露臉了。


不過吸引歐里桑想要慢遊的路線是這樣的。

〝老黑〞照例也得入鏡代替過去那些「XXX到此一遊」塗鴉的不當作法。

有路就瞎晃的歐里桑進入139乙線旁叉路一處寧靜的農村社區。

這圓滾滾很像農村儲存醃製食物大木桶的地方可能是公廁嗎?

原來這處社區巷弄是供人散步遊憩的茶香步道。


茶香步道之後還讓歐里桑發現有一處碉堡公園,但不知這裡的大砲原來的設計是要射向哪裡…



開始公路旅遊之後,每到一處遊客服務中心都會進去認識一些當地的旅遊簡介。
原先並沒有預期會走到松柏嶺這裡的,如果139乙線繼續走下去應該是銜接台3線到民間鄉。
平地的台3線因為以前已經走過了,所以歐里桑就在松柏嶺這裡回頭繼續去走未完成的縣道139線囉。
回到縣道139主線之後,後續往南投市區的這一整條路都是小角度的緩下坡,除了〝老黑〞跑起來輕鬆愉快之外,也沒有讓歐里桑會冒冷汗的驚險路段出現。
但因一整日的路上多只有十幾度的氣溫,凍得讓沒有穿厚重外套的歐里桑感覺體內的熱量已經消耗光了,只好先在市區找7-11吃茶葉蛋略為補充熱量後再上路(這不是沒事找罪受?)
實在是每個市區的道路指標都是不很清楚的關係,縣道139線在南投市區裡就消失讓歐里桑找不到了。

誤打誤撞之下卻在軍功橋頭的堤岸邊發現了這排盛開著粉紅色花朵的不知名路樹…
02/21補記:意外從網路上看見這種樹的照片,原來它是原產於南美巴西的-洋紅風鈴木,又叫巴西樹,另有黃色花朵的黃花風鈴木。
有人形容風鈴木比櫻花還美,因為它整顆樹都是花。
還有一種開著紫色花朵,名為:蘭花楹的樹木,除了葉子之外,花朵樹形外觀也很像風鈴木。


這滿是粉紅花朵的洋紅風鈴木絕對可以把這時節的櫻花給比下去了吧?


沒找著縣道139線,歐里桑循著南投酒廠的指標走投22線鄉道往山區前進。

投22線鄉道這裡的景觀就是一般的低海拔山區農村,經濟作物多為檳榔、香蕉、柳丁、龍眼等。

三十年前還在讀書當學生的時候來過這片山區的某村落,當時沒有這般模樣。

又一個要歐里桑選擇的分岔路,雖然往山裡走應該可以接上縣道139線,但時間上已經不允許偶再瞎晃下去了,走投17線鄉道往草屯應該比較OK吧?
誰知道…
感覺今天一路上都在猶豫這個,猶豫那個的喔…反正就是瞎混隨機亂闖的跑囉,有好看好玩的算賺到了,沒得好玩好看的也不會有啥損失,大不了給狗追著跑而已。

本來這樣悠靜人車稀少的路線是歐里桑喜歡的路線沒錯啦,阿不過厚~
(又來啦!猶豫先生)
轉入投17線這路走沒多久後,就有連續2-3公里的路都是〝夜總會特區〞。倒也不是這特區裡就很雜亂恐怖甚麼的,相對的這處〝夜總會特區〞規畫算是很整齊乾淨的。
只是在這裡除了〝老黑〞照舊緩慢的跑著山路之外,就沒甚麼好玩好看的可以讓歐里桑好停下來拍照的了。

上次走九九峰自然保留區時發現的類似路牌,在今天走過的路上剛好也看過幾個。
(農投草…意思是農業道路南投到草屯?)

投17線的最高處,這兩株老樟樹的樹幹上都有著紅布條,代表著樟樹已有數百年的靈性,都是不可冒犯的樹神。

樹神當然冒犯不得,即使闢建道路也要避開神樹分成兩邊走。

經過兩株百年樟樹神的投17線道路最高點之後,接著是連續兩個180度險坡髮夾彎路段,車子下坡時千萬不可大意。

從這個路面上的里程標誌看起來,縣政府是很有心要把此路段規畫為大眾單車路線。

投17線在這裡接上了台14線的約35公里處。

也就是草屯鎮南埔的陳府將軍廟附近。

由於此地離台中不算太遠,趁著太陽還沒下山之前,歐里桑仍可多晃些地方。

依照歐里桑的人腦GPS,轉進這一條溪邊小路後應該也可以接上往台中的道路。

此地除了水稻之外.農家也有間作種植菸葉。


遇山開路,逢水架橋…可是這橋是架給灌溉渠道用的,不是給人車行走的。

這鄉村的溪水清澈見底,在台中市已無法找到這樣的溪流了。


溪的兩旁居然漂著很大片的水芙蓉,這在花市裡可是要花錢買的耶…

在兩次稻作休耕之間,專供作綠肥使用的油菜花田就是這麼漂亮。
果如預期的,溪邊道路一直來到手工藝發展中心附近的草屯博愛路,接上台3線過烏溪橋之後便進入台中市。
這次以八卦山脈縣道139線為主要路線的一日旅遊,就在幕色中畫上休止符啦!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後記:除了大佛、微熱山丘、天空之橋還有每年三、四月間由南往北飛經八卦山的灰面鵟鷹之外。八卦山還有甚麼是我們值得紀念,值得緬懷的呢?
西元1895年,也就是中日甲午戰爭之後的乙未年,為了反對清朝將台灣割讓給日本做為殖民地,許多台灣義民同胞與登陸的日本軍隊爆發了台灣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史稱「乙未戰爭」。
乙未戰爭是發生在台灣這片土地上,戰鬥地域最廣、時間最長、參與人數最多、死傷最嚴重、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戰事持續總時間約5個月。
這其中曾發生在八卦山的一次會戰,就是台日乙未戰爭中規模最大的一場正面會戰…
看過電影「賽德克‧巴萊」之後,也許我們記得霧社事件和「莫那‧魯道」。
但是有另一部紀錄乙未戰爭台灣義民抗日的電影-「1895」大概看過的就不多了…
所以你或許不知道台日之間發生過乙未戰爭,也沒聽過曾有八卦山會戰這些事。
也或許你更不知道「吳湯興」、「姜紹祖」、「徐驤」「吳彭年」、「嚴雲龍」、「林大春」等那些在戰役中犧牲的義民同胞姓名。
還有「三角湧民勇」、「十八堡義軍」、「六堆客家軍」等這些民間抗日組織。
不過歐里桑要告訴你:在乙未戰爭發生時,那些有頭有臉有官職的如:唐景崧、劉永福、丘逢甲、林朝棟等,可都是率先落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