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15 補拍細節照片






























































人生中的第一部公路車 SL1

去年11月拉滴賽,今年5月才買車

視覺系的我
卻花了半年時間才找到一台藍白色的公路車
從彬嫂騎的平價AVAIL到屎門騎的碳纖AD3
從最頂級的AVAIL ADVANCED再到平易近人長風弟弟的COMP 1

2010.05.08
我卻在不可思議的5分鐘之內
決定了我人生中的第一部公路車 SL1鋁車
一看到這圖裝就愛上了
有avail沒有的殺氣
有comp 1沒有的輪組
沒錯,就是它了!!!

騎四年的登山車的我,現在要砍掉重練了
未來我要好好消化黑人哥給我的課題
seanfu2007 wrote:
如果寶珠買公路車.......
我會常常抽考她下列題目:
1. 右手變把如何變到小飛輪大飛輪
2. 左手變把如何切換到大盤小盤
3. 平地、 上坡、下坡的齒比大約是幾對幾?
4. C夾的特性為何? 與V夾的差異?
5. 上把位、下把位、休息把位的使用時機
6. 何謂立骨盆的坐姿?
7. 下坡的姿勢為何? 如何站在踏板上降低重心?如何夾座墊穩定身體?
8. 下坡要抓那個把位?
9. 胎壓該打多少? 如何打氣?
10. 如何更換內胎
11. Enzo早川的「公路車完全攻略」買了沒?
12. 有沒有每天用握力器練握力


昨天第一次上路,在平地真的感覺輕松很多, 而且還不會換檔
一路的劍中劍就用同一個變數上去了
我要趕緊和我的新車合為一體呀~~~
先練練河濱先吧!
=========================================================
2009.11.05 呃.... ...姑娘沒買啦... 不要再勸敗了!

雖然我沒有真正的擁有公路車
試乘過阿彬的車以及娟娟的Kuota Kharma之後(她參與過幫內巴拉卡&史考特最後一次週三行程)
就像娟娟所說的;
「騎乘姿勢不同導致重心位置的不同」=> 肩膀痛、肚子痛、手掌痛


有鑑於幫內登山車大出走的文彥、邱哥、Paul、歐文; 還有即將也要離開MTB行列的威爾斯....
最近都換上了自己人生第一部公路車
這篇文章才油然而生...
我想
各位換上卡踏這等配備就不是太遠的事了
謎之音:還好近期有小葳加入MTB行列才讓登山車的我不覺得孤單呀~~~~~


幫內放毒和被勸敗的最好例子就是阿彬和邱哥
在邱哥不斷被阿彬拐騙之後成了最佳拍檔
阿彬時時給于技巧上的指導和糾正
而邱哥不計年齡上的差異認真向阿彬學習
謎之音:放毒的做到指導的責任,被觀敗的要虛心請教


當然沒有被毒到卻自行想買公路車的
也一樣可以向幫內前輩請教滴
我想他們會很樂意指導的
像黑人哥、小謝哥、阿彬、SAM、狗狗G....等


像Off Road阿里就是我的老師
像On Road有問題會問彼得
騎車要自己摸索很困難
有人指導會比較快


或許是公路車齒比關係
以友人娟娟來說
她在騎乘初期花了很長的時間出車來摸索公路車....
男生或許會比女生更快進入狀況也不一定!
這也是因人而異的問題~


姑娘碎碎念的認為
剎車、過彎、上坡、下坡等平路以及山路的勤練過後
熟悉車子性能並從中慢慢調整自己的騎乘姿勢去讓自己更為精進過後
當自己人車合一時再建議換上卡踏


但原則不變的是 - 不求快,安全最重要!


總結豬兒的嘖嘖念就是說
在各位還沒有熟悉自己公路車性能之前
不一定要上卡踏
誰說公路車一定要上卡? NS200K也有人穿阿成那種托鞋騎RB比賽咧 (只是很醜罷了)
安全最重要
等摸熟了公路車之後再上卡吧,我的車友們

PS:都忘了小折、登山車也可上卡... 呵,那就以上也包含這2種車車嘍

加油!
文章關鍵字
呵~阿是有沒有想買公路車呢?
考慮口愛小RB看看.經濟便宜
也不賴耶
卡踏小弟也是不敢上
怕怕
pao.chu wrote:
NS200K也有人穿阿成那種托鞋騎RB比賽咧 (只是很醜罷了)


我知道了啦,以後星期三我會穿步鞋去啦不然我去買涼鞋穿
我那是NIKE的運動托鞋,一雙也要6~7百
針孔也就是一個小洞而已
如果寶珠買公路車.......
我會常常抽考她下列題目:
1. 右手變把如何變到小飛輪大飛輪
2. 左手變把如何切換到大盤小盤
3. 平地、 上坡、下坡的齒比大約是幾對幾?
4. C夾的特性為何? 與V夾的差異?
5. 上把位、下把位、休息把位的使用時機
6. 何謂立骨盆的坐姿?
7. 下坡的姿勢為何? 如何站在踏板上降低重心?如何夾座墊穩定身體?
8. 下坡要抓那個把位?
9. 胎壓該打多少? 如何打氣?
10. 如何更換內胎
11. Enzo早川的「公路車完全攻略」買了沒?
12. 有沒有每天用握力器練握力
.
.
.

假如是我勸敗寶珠買公路車的
那責任就更重大了
至少要約騎寶珠下列路線(要照順序喔)
1. 劍中劍5次
2. 大湖山莊上下五指山3次
3. 楓林橋上下風櫃嘴3次
4. 106縣道來回1次
5. 北宜1次
而且每次都要親自陪騎全程,並針對騎乘姿勢提出建議
.
.
.

總之
勸敗人家買公路車並沒有錯
但勸敗成功之後要好好帶一下新手上路

p.s.
寶珠好好騎妳的登山車吧
我沒有勸敗妳買公路車喔



難怪覺得耳朵好癢,原來被點名了

就像sam問我"有沒有覺得換公路車真是換對了"
沒錯,是真的
我從小徑車→登山車→公路車
現在才真正感覺到騎車的樂趣

小徑車階段,提供我趕流行及河濱輕鬆騎的需求
登山車的輕齒比,則讓我體驗了原來腳踏車真的騎得上山路
不過車重及踩踏效率也每每讓我嚐遍了被海放的心酸
說來幸運,我其實都不懂車
就在登山車遇到瓶頸階段,心中蠢動想換公路車時
恰好遇到大魔王頻頻換車(聽說前2天又訂了一部)
便直接從阿彬手上整車交接了一部規格及設定都十分完美公路車
開始了全新的體驗

在公路車上踩踏
我得到了異於以往的回饋
有種終於解放的快感
上卡之後更讓人覺得人車一體

從小徑車→登山車→公路車
我覺得有些事總要經過體驗才能了解到它的價值所在
一步一步來也不算走冤枉路

還沒有接觸過公路車的朋友,不妨先保留一些彈性
別對公路車有刻板印象(我以前總覺得公路車是比賽用的,騎山路也要勇腳級的才有辦法)
也不要覺得別人在勸敗
如果有機會有能力的話不妨試一試

至於騎車要小心那是放諸四海的準則不分車種的(幫主翻過,matt也飛過)
隨時提醒自己,注意路況
才是真正的王道呀

話說回來
寶珠,哪有發文者自己離題的
我本來還以為可以進來這篇恭喜妳牽新車了耶
哎呀.....我又被點名了...

從摺疊車,小徑車,一直玩到登山車,公路車
一路走來,小朋友死傷無數
最後在公路車上,找到我追求的,
就像邱哥說滴
在公路車上踩踏
我得到了異於以往的回饋
有種終於解放的快感
上卡之後更讓人覺得人車一體


記得剛從小車換大車時,同一段山路騎起來
有種要往生的感覺,一點也不輕鬆,手酸,肩酸樣樣來
約騎了一個月的時間才適應

關於公路車的騎乘技巧,感謝黑人哥指導了我不少
在這兒跟您說聲感謝(等你的碳纖車喔)


這是我下訂的車,準備當練習車用
又是白黃黑....


傳說的新圗裝也不賴

太閃亮了啦~ 又再放毒了!!!!10年新圖裝嗎??

害我都想買簡單的鋁車就好2010 FUJI Roubiax 1.0...

阿彬圖片看不到啦~

z05104 wrote:
哎呀.....我又被...(恕刪)
** Simon的單車攝影週記 ** http://www.wretch.cc/blog/linwai99
史門 wrote:
太閃亮了啦~ 又再放...(恕刪)


可以看了......
我沒有在放毒喔
阿! 我也被點名了 趕快來報到...

騎車是種享受! 任何車種都可以辦到...享受爬坡噴汗, 下坡殺彎!

上坡有體能的極限; 下坡彎有速度的極限, 一般人都會想試試自己可以到啥程度! 練太猛受傷; 衝太快雷殘, 走路都會跌倒了何況騎車, 如果真不小心發生了, 能把它當成警惕會很有幫助!

上卡是遲早的事, 趕快上一上儘快的適應它...才不會晚上睡不著想著我能快個2分鐘為啥我還一直撐, 上卡騎車跟不上騎乘姿勢應該是大不同(個人感覺)...卡鞋真帥氣! 想辦法駕奴它才是上上策!

z05104 wrote:
哎呀.....我又被點名了...

黑白比較殺吧...衝刺標準盤設定嗎?!

flickr/imagecell
imagecell wrote:
阿! 我也被點名了 ...(恕刪)



知我者,MATT.....

黑白的,沒車了(不知要等多久)黃白的看起來也不錯

這台要裝標準盤,(或是記時盤也OK,剛好家裡有)

心理還有更邪惡的想法,想將家裡的dura ace 7800 落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