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宜最惡砂石車 wrote:他都寫的沒很清楚了何況那是只有兩缸運作下如果四缸運作絕對不會到15兩缸運作油耗好的VW也有阿也有破20的然而我們到時後就看兩缸上馬力機到底剩多少匹馬力呢絕對不會到300匹 其實馬力油耗如何都是其次而是吶牌連顆低階東風引擎都沒技術處理跟Cosworth買來的引擎有能力生產,有能力維修嗎?我們還是繼續關注呐牌收攤進度就好
rock02 wrote:蘋果一開始是給三星代...(恕刪) 我以為任何供應商不能只有一家是常識,原來對納粉來說不是呀! 對Apple來說現在請台積電代工是不得不的選擇,因為只有一家別無分號,讓Apple背離雙供應商計劃的台積電靠的就是技術。hTC至目前都還保有一個手機研發團隊,Google買的是幫Google ODM的研發團隊,而且hTC因為手機市場變化的關係早將重心轉往VR了,即使如此還是保有手機的研發能量,至今也還在再推出新手機。而你納智捷呢? 要成車研發能力已經沒有足夠的人材了,連UP5的完成開發都有變數了更不用提後面的車子。你覺得一個車廠的研發團隊要多少工程師呢? 連幫Google ODM的hTC團隊都有快2000人了,你納智捷的華創總人數也才2000出頭人。怎麼? 車子不是比手機更難設計嗎?hTC在營收下滑還是增加了VR部門的研發人數,而且也還保持手機部門的研發能量與品質,最後才會造就了Google將幫忙ODM的整個部門買回家的情況,要是照你說的:營收下滑就不增加研發人員了。那你公司準備拿什麼東西來賣,拿自家的土地嗎?我不知道你的想法是為了幫納智捷說話還是真的那麼天真,如果納智捷現在對於研發團隊不是為了要換血而且真的縮編的話,那納智捷汽車的消失日期就不遠了。沒有研發能量的品牌要怎麼談銷售,沒有銷售能量的品牌要怎麼談永續,不能永續的品牌只有消失一途了。老一輩有句話叫「窮不能窮孩子,苦不能苦教育」;商場有一句話叫「收不能收研發,砍不能砍設計」,這是製造型企業永續經營最基本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