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jjll wrote:
嘉偉試駕,試駕果然都...(恕刪)


今天也看過這篇試駕了
這車到現在都沒有加氣簾,有點說不過去
都改款兩次了,超過百萬的車價也很高
客車牌的旗艦車款都快130萬了
不過130萬內的七人座,這台應該還是空間表現最好的
雙側氣簾有加到第三排,缺的是兩顆前座椅側氣囊,保護側撞手肘部份。這點納智捷實在是做得不好
eejjll wrote:
難道你的CRV買回來,還要自己加裝內鐵...(恕刪)


話說我試乘SCRV的經驗,
底盤傳來轟轟聲不止於耳...
業代:因輪胎已經用太久該換了
我:可是這台試乘車才開不到8KKM阿!
我說是否是底盤鋼材太單薄了(鋼板也偷?)?
業代卻對我說可介紹弄隔音的店家,
挖哩咧
我的M7 turbo Eco Hyper入手三個星期了,
共開了二千五百公里,
說實在的~~我對M7真的非常滿意!
(1)入手時的價位比起其他差不多一樣大小的進口MPV在價位上少花了約30~52萬不等。
(2)M7 turbo Eco hyper的馬力及油耗他令我感到滿意。
油門真的輕踏就有很棒的反應,當然隨著油耗表現真的可圈可點。
(3)軟硬適中帶Q性的底盤懸吊坐起來蠻像歐系車的表現,乘坐者感到很舒服的!
(4)X-View 3D的環景用起來真的很方便。
(5)車上的 110V的電源插頭,要用到時很是方便!
(6)車頂式影音電視,為二三排的人員提供了很不錯的休閒功能。

>>>>>>>>>>>>>>>>>
僅提供目前我感到M7優點的地方!
說到氣囊,我買的這台共有六個氣囊~~四個前座前側共四個,加上從第二排到最後整個保護起來的車側氣簾,總共是六個。

老運將 wrote:
說到氣囊,我買的這台共有六個氣囊~~四個前座前側共四個,加上從第二排到最後整個保護起來的車側氣簾,總共是六個。

怎麼跟142樓的不一樣?
01forever wrote:
怎麼跟142樓的不...(恕刪)


何止跟142樓的不一樣
也跟汽車媒體介紹的不一樣
還跟原廠網站界上的不一樣
真是神奇
果然是個爛地方
08594088 wrote:
何止跟142樓的不一樣
也跟汽車媒體介紹的不一樣
還跟原廠網站界上的不一樣
真是神奇(恕刪)




官網上的圖已看得很明顯了,運將大說的也沒錯
我確定您沒仔細看過官網,只看別人試駕結果
還評論到好起來
buy0802 wrote:
官網上的圖已看得很...(恕刪)



那就真的悲哀了,只相信媒體報導,還一路被錯誤的媒體試駕資料牽著鼻子走一大圈......
我覺得納智捷官網,這片氣簾切開的部份,的確是有誤導嫌疑,導致沒仔細看會有六氣囊的視覺障礙。以一般歐洲車規格來看,整片式氣簾都是從第一排連結到第三排,不過如果大家有仔細看其它車子氣簾部份,會發現並不是完整充氣體,B柱也會有連結上去沒有充氣的範圍,所以納智捷氣簾切開少一塊的範圍,是可被我認同的。不過歐洲車算法,是雙前座前方氣囊,加上雙座椅旁側氣囊護手肘處,保護前座側撞,以及一到三排整片式氣簾,這樣子計算是六氣囊。納智捷讓人有種可說是四氣囊也可說是六氣囊的模糊地帶,雖然我買納智捷這台車子,但這種手法並不高明,惹人閒話。我的解讀是當初開發這款車子的時候,並沒有預留前座椅側氣囊的設計,才會做出這種掰咖的設計,銷量不好就沒經費,再投入第二版研發,只能等完整大改版。納智捷有了水野和敏來幫忙調校動力,走行。當務之急是重新設計內裝,以及外觀的大改款。至於我的想法是,如果台灣自己人都不買車,單純用罵的,納智捷也不可能進步。有時候買東西,不見得一定是買到最好,如同韓國人造車初期也的確做得不好,但韓國人愛自己造的車勝過歐洲車,他們買的是一份堅強以及信念。同理驗證,如果我們愛過自己製造的東西,用實際行動支持,讓他有本錢造更好的車子,也許我們現在買的就不是一個夢想。台灣人才不是沒有能力,而是缺乏一個可伸展手腳的舞台,台灣製造的車子,如果能夠強大,帶動的不只是汽車產業,也許你說我不就是買車,牽扯那麼多?但買東西就是一個感覺而已。無關愛國,只因為納智捷是台灣製造。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