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xgen 是機械增壓+渦輪 ???

小小賴 wrote:
以下可靠消息來自華x...(恕刪)

上面少加一樣最重點的EV+
該打屁屁
請問一下各位前輩~機械增壓技術是不是比較困難?還是因為渦輪的進步幅度比較大?因為目前渦輪車比較常見~supercharge的使用在benz比較常見~雖然現在vw跟audi都有用~bmw記得應該沒有~他是大小渦輪的樣子
suious wrote:
上面少加一樣最重點的...(恕刪)


看來大大也是熟知內情的人士喔

再多透露點給眾多鄉民吧
ntuks005 wrote:
請問一下各位前輩~機...(恕刪)


最首要的還是汽缸本體的強度問題吧

像過去日產某顆引擎就是鑄鐵製的神兵利器,上衝千匹也耐得住,如果是現有的輕量化鋁合金引擎早不知爆到哪去了


如果這顆引擎一開始的設計強度就不是針對高壓力增壓開發的,那硬上的結果在有效壽命上也能想見了.....
難不成納智捷要跟VW 買1.4TSI雙增壓引擎?
eclair_lave wrote:
最首要的還是汽缸本體...(恕刪)


是... RB 系列嗎?
jamchen wrote:
是... RB 系列...(恕刪)


你內行~


ntuks005 wrote:
請問一下各位前輩~機械增壓技術是不是比較困難?


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機械增壓成本很高, 通常是渦輪增壓的兩倍+價格
說到SC/T 引擎的壓力來說, 機械增壓會比較少, 因為增壓力道是慢慢加上去的,
開起來也比渦輪舒適, 但是除了本體昂貴外, 又比渦輪車增加了不少重量, 效果又沒有渦輪狂暴,
加上近年來, 渦輪增壓的水準慢慢快可以提升到比較線性的動力曲線,
所以主流很容易就被渦輪增贏去.
1Ds2+400D+1n+28-70mmF2.8L+70-200mmF2.8LISII+58AF-2=手拉傷.
因為渦輪增壓原理也是算機械式的
所以叫他機械渦輪增壓也沒錯...
只是一個是利用曲軸帶動葉片
一個是廢氣帶動葉片........
至少業代沒有說這是"雙增壓"
demonderrick wrote:
ntuks005 wrote:
請問一下各位前輩~機械增壓技術是不是比較困難?


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機械增壓成本很高, 通常是渦輪增壓的兩倍+價格
說到SC/T 引擎的壓力來說, 機械增壓會比較少, 因為增壓力道是慢慢加上去的,
開起來也比渦輪舒適, 但是除了本體昂貴外, 又比渦輪車增加了不少重量, 效果又沒有渦輪狂暴,
加上近年來, 渦輪增壓的水準慢慢快可以提升到比較線性的動力曲線,
所以主流很容易就被渦輪增贏去.


AUDI可妙了,推出令人意外的組合,而且馬力還挺大的!!

3.0升+機械增壓
3.0升+機械增壓+HYBRID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