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6 第一時間感想,說好的可支持的國貨呢?

Pandion wrote:
ESP不是只要ABS就行,還要加上EBD、TCS,才是完整的ESP.
還有BOM cost是終端售價的三成...這年代早沒這種事了,去看汽車股的毛利就知道(毛利就是material cost除上出廠價), 和泰才12.69%, 再加上一階銷售利潤就到消費者手上。

U6也是有EBD呀......TCS其實是ESP的附屬功能,也是在ESP模組裡面的功能
至於BOM cost是終端售價的幾成,這只是一種粗估,我前面也有說剩下的是人事/管銷/利潤等
如果抓得不夠高,你的產量就要夠大
汽車業不像電子業那種幾KK的量,這個值都不會抓得太低
和泰毛利12.69%,那是因為它鋪天蓋地的維修展示場&廣告也要花不少錢
另外和泰給豐田的權利金也算在支出裡面,這其實也是利潤,只是不算在和泰的毛利而已

這年代早沒BOM cost是終端售價的三成這種事??那是電子業才沒
節錄U6發表會照片

這麼熱騰騰的U6不知道老板多久開一次?

多加油吧。

yoshiki73115 wrote:
話說我昨晚也是這樣問他什麼時候要換台納智捷
納智捷好棒棒……


kobeiverson8 wrote:
我倒是真的很想看看某大的納車開箱文勒笑


呵呵,
要等到『他』開箱?
可能要等到下輩子耶。
因為他都已經承認不會買新車了。
大家要多體諒社會的弱勢族群才對啊。
smallsrake wrote:
U6 最低階款,感受...(恕刪)

如果72.9萬是配六安+ESP,其他選配,我想比較能打動預算七十萬左右的族群。


這段話看在銷售量第一的車廠眼理,竊笑在心中

銷售量這麼高, 各項費用攤提都降到最低,價格相似, 卻不用配六安+ESP, 而且銷售量照樣飆高

如果納智傑72.9萬是配六安+ESP就真的賣的好嗎??????

在下深深的懷疑大部分台灣人的習性.....眼高手低,

講著要最高規格, 買的卻是最沒有六安+ESP的他牌.

最後這些人會補一句話, 嗯~~那個妥善率......XXXX 如何如何...
acom66 wrote:
這段話看在銷售量第一的車廠眼理,竊笑在心中 ...(恕刪)

銷售量第一的車廠看大家都不拿出牛肉還賣比它貴,才真的是大笑在外
到底哪時候才會有人明白,不是賣最好要當榜樣這件事呢??
市場機制本來就是賣不好的要拿出東西來說服消費者
結果台灣卻是一天到晚看到有人說"龍頭不當榜樣"......

夜雨紛飛 wrote:
既然是新的品牌;就要有新的想法新的做法!但是對納牌我真的看不到。嘆氣永遠只追隨國產車的思維;低階1.8永遠都是2安沒循跡;高階2.0卻是配備滿載!但殊不知一個小康家庭買輛車是多麼困難,要貸款要保養要加油要稅金!圖的只是省錢及省油要的是安全是保護...(恕刪)


講到重點啦!
2007年11月買的Livina 1.6H 心裡的滋味就是如此 , 當初看上的是Tiida , 但是當時只有駕駛座一個安全氣囊, 當場被要坐在副駕駛座的女王給汰除了, 只好退一檔次買Livina!
Tiida 大概在2008年才開始配備雙安全氣囊, 這是多麼瞎的事!

小康家庭, 預算有限, 又要省稅金, 在有車輛需求的前提下, Livina or Tiida花了60幾萬只能得到 雙安 而已~ (Toyota 大概也是如此, 由於當時小弟要的是五門車, Y車太小, 於是Toyota就沒考慮了)
增壓汽油1800cc 不如出個增壓柴油1600cc的SUV+CVT
會讓我超想買!

KESA28493 wrote:
1.首先,車身式樣沒有小客車,也沒有小客貨這兩種
原因我上一樓有說了

不過看起來Wish是可以拿自用小客車的行照
所以車型式樣只能為轎式、敞蓬轎式、旅行式、廂式這四種
讓你四選一吧

2.車身式樣沒有商用車這一項耶,使用目的要報客貨車那就要符合
a.車身式樣是旅行式或廂式
b.後廂有1M^3載貨空間
c.加上保護鐵桿喔!
看起來X3也都沒有啊!

3.R點沒有移動阿,車商要把廂式車型當作旅行車型,送審不管是油耗或是碰撞法規都比較嚴格的標準,哪一條規定說不行呢?)



1. Wish的車身高度,和後面擁擠程度,應該沒有 1m^3的空間,所以應該只能是『小客車』

Wish有尾門,R點不可能高於75cm,所以應該只能是『旅行式』

這樣可以嗎?



KESA28493 wrote:
不相信去看看BMW X3, Audi Q7不就是在八月的進口小客車(非轎式、非旅行式)
照你的分法,X3, Q7不是應該在小客車(轎式/旅行式)裡?...(恕刪)


2. X3的我說明完了,不知您的意見?

3. 我還是認為,車身式樣不可能你明明是『廂式』想標成『旅行式』就能標
還請提供證明
omio wrote:
1. Wish 絕對是小客車 ,不會是小客貨,或者廂型車

2. X3沒有在旅行式小客車的表格,原因是,他是商用車,報的是客貨車,而不是你想要證明的『小客車(非轎式/非旅行式)』


R點在一台車的設計,是絕對唯一的點,不是你想移動就移動。
距離底盤支撐平面>75cm,就是廂型車
<75cm,就是其他三種
沒有隨人解釋這種狀況

這是我的理解
有錯歡迎互相針貶

討論的過程,可以學習新知,也是不錯的
omio wrote:
1. Wish的車身高度,和後面擁擠程度,應該沒有 1m^3的空間,所以應該只能是『小客車』

Wish有尾門,R點不可能高於75cm,所以應該只能是『旅行式』

這樣可以嗎?


很抱歉你答錯了
Wish車身式樣是轎式

omio wrote:
2. X3的我說明完了,不知您的意見?


我的意見在204樓就說完了
2.車身式樣沒有商用車這一項耶,使用目的要報客貨車那就要符合
a.車身式樣是旅行式或廂式
b.後廂有1M^3載貨空間
c.加上保護鐵桿喔!
看起來X3也都沒有啊!


omio wrote:
3. 我還是認為,車身式樣不可能你明明是『廂式』想標成『旅行式』就能標
還請提供證明


要證明嗎?
去查查納智捷SUV U7/M7一開始上市時候,油耗測試是分在哪一組
Hint: 99年度油耗

修正: 我發現這個也不能證明廂式可以當旅行式。因此這一點很抱歉我目前沒有證明。不過像Wish,依你覺得應該是旅行式,可是實際上卻是轎式,或多或少也證明所謂車身式樣判定原則只是參考,重點還是車廠送審是送甚麼車型,該車實際符不符合該車型要求。
懶人包一下:

為何要討論車身樣式,因為所有跟U6差不多車型的國產休旅車
都會希望再後面搞出一個 1m x 1m x 1m的正立方體空間

這樣就能報成『客貨車』

差別是:

1. 貨物稅從 25% => 15% ,差距超大 (這是車廠要繳國庫的稅金)

2. 能耗等級,可以從小客車那張標準,換成跟小貨車同一標準,輕輕鬆鬆達到『一級能耗』
拿來當做廣告大肆宣揚自己多省油


一般消費者不懂這些,

看看同樣休旅車,進口的報小客車,能耗4級
國產的~哇~真省油,能耗1級

結論就是:進口車太耗油,買國產的就好


又能在貨物稅上省10%,也不會跟你說

所以才鬧出之前 Luxgen MPV 抗議事件,還有很熱心,堅持消費者權力的車主,抵抗重重壓力
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提出法律訴訟

『搞成客貨車』其實是業界通例,不是只有Luxgen這樣搞
但MPV為何擾出大風波??

因為像是Kuga 之類的,過與不過,都只是後座椅子角度墊個橡膠,搞成直挺挺,就能湊出 1m立方體空間

但Luxgen MPV不行,去看過車的就知道,展場內的車,第三排根本不能使用

=================分隔線================

回歸主題,我還是要重申:


1. U6 以目前同級休旅車來說,油耗表現不差,值得鼓勵 (代價是動力表現差,只能靠turbo拉扭力)

2. 我的主題就是『可惜了!』 為何可惜?

你是國產品牌,原本可以照顧國人的

72.9萬,能夠給小家庭『安全』『便利』『信任』

那麼兩方均會得利


我不信這樣的車不會大賣

車大賣,我不信車廠的利潤會比現在賣少少,來的低


結果還是要搞跟Toyota一樣,引誘你買最高規,然後最後最熱賣的是第二高規 (老招式)
無法跳出車廠商人的思維窠臼

M型社會下,本來該是大破大立,成敗英雄的好時機
一戰可以成名

可惜背負太多牽絆(怕打到 Tiida族群,怕比U7超值太多,沒人要買U7)

最後就是這個結果


車廠不是慈善團體


但是車廠可以是有社會責任的,協助國內人民生活提昇的團體

特別當你老闆訴求著『台灣』『愛用國貨』



小米機怎麼成功的? HTC怎麼失敗的?
其實都是有沒有新思維的差別
KESA28493 wrote:
很抱歉你答錯了Wis...



omio wrote:
3. 我還是認為,車身式樣不可能你明明是『廂式』想標成『旅行式』就能標
還請提供證明


要證明嗎?
去查查納智捷SUV U7/M7一開始上市時候,油耗測試是分在哪一組
Hint: 99年度油耗

(恕刪)


99.6月 能耗等級

excel檔
http://web3.moeaboe.gov.tw/ECW/populace/content/wHandStatistics_File.ashx?statistics_id=464&serial_no=2

抱歉,我看不出來他的車身式樣
我只知道分在『小貨、客貨、非轎式旅行式小客』這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