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arture.com.tw/topic/article/2475-%E6%9D%9C%E6%8B%9C%E6%9C%89%E6%89%B9Luxgen%E5%A5%BD%E4%BE%BF%E5%AE%9C%EF%BC%9F%E8%88%8A%E6%AC%BE%E3%80%81%E5%B9%B4%E4%BB%BD%E3%80%81%E5%B8%82%E5%A0%B4%E7%AD%96%E7%95%A5%E5%85%B6%E5%AF%A6%E6%98%AF%E9%97%9C%E9%8D%B5


版主很顯然是為納智捷而反
weblog wrote:
台灣模具佳
出口至
日本、中國、馬來西亞、美國
中國納智捷的模具的確是台灣出口的。
價值超過台幣 100 億元,還要加上固定開發成本也是幾個百億起跳,這些都是固定成本跟銷量無關。
所以沒有一家量產車的新品牌可以成立後立刻獲利,需要熬熬熬~~~~至少要到百萬輛的規模才能打平,因此裕隆不能沒有中國市場 (以及未來外銷市場)來擴大銷售的盤,一切都是要從零開始,所以不要拿 TOYOTA 這個當年也是靠日本政府扶持養大才有機會成為世界第一大來跟現在草創不到10年的汽車廠比實力。
PS: 當年日本政府為了保護TOYOTA還打壓HONDA進入日本汽車市場,要不是本田宗一郎這個瘋子+天才把握了石油危機開發了CVCC化油器稀薄燃燒技術外銷美國獲得成功並且成為第一家在美國設廠的日本車廠,在海外先站穩了腳步才慢慢在提升了日本市場的佔有率(90年代HONDA在美國的市場佔有率還比日本當地高)。
另外TESLA即使被美國政府保護了15年了也沒有賺過錢 (不過倒是很會炒自己的股票)
大家都恨鐵不成鋼,別忘了當年這些大家崇拜的"國際大廠"也是有狼狽過(HONDA有至少2次幾乎破產,現代當年進美國市場時連移民美國的韓國人都不太願意開)大家看到只是他們努力了 50-100 年後的成果然後要求裕隆馬上能夠做到。
素八滷
福斯的車價
水貨車的保固
賓士的零件價格
法拉利的待料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