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hanie_0801 wrote:
我想許多人要先了解壓...(恕刪)
問題出在材料,我20年前在做機車engine時,壓縮比是可以調的,但是測試時常因散熱不良(光滑度/平整/型變/partice..很多原因)造成整個燒結,所以引擎做不好是整個台灣的產業問題,不是單一車廠的問題.再加上酬薪問題, 很多讀動力機械/材料的人才全部跑到電子業,所以基礎工業有點....
今年換車,由於是上下班用的,本來判斷標準是1.價錢 2.省油 3.安全 4.舒適度. 後來試了幾台後,判斷標準改為 4-->3-->2-->1 + 支持國貨, 另外我也不想每次到大賣場要回家時會找錯車子.
.不好意思離題了,確實壓縮比高一點,爆炸時動能較大,如果不是激烈操駕,其實壓縮比高低還好啦.不過引擎做不好,真的不是嚴董的單一責任,上面有一位大大說的很好, "本土車業之興亡,匹夫有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