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這麼多年發展鋰電池產業,其實台灣不管是規模還是成本已經完成沒辦法趕上,有空去查一下人家的規格書,磷酸鐵鋰DOD 90% 已經到12000次衰減到70%,基本上就是一台車開四百萬公里的水準才會容量剩下70%,台灣只是一個小島外加兩千多萬人的組合,不是什麼東西都能夠做到世界頂尖,納智捷也只是一個台灣的小車廠而已,能夠到現在沒放棄還在推出新車型已經可以了,看看台灣最大的和泰汽車有沒有一款真國產車?世界品牌的特斯拉,福特,豐田等等那一家沒有用到大陸電池?不要老是覺得台灣什麼都很厲害,世界分工的趨勢就是這樣
鴻海在高雄大寮投資蓋電池廠,但別忘了,台泥的小港電池廠才在 7 月 14 日發生火災,一燒就是 110 億。電池產業確實不容易,需要扶植,我支持國會公開審議後,用稅金協助產業發展。然而,若是透過行政法令來封殺外來競爭,結果只會限縮消費者選擇,這種作法我無法認同。溫室裡養不出有戰鬥力的花朵。若政府要推鎖國政策,那麼官員和財團就該自己掏腰包,而不是把全民拖下水;做人要有骨氣,活在保護傘下還好意思跟人民伸手拿錢,人不要活得這麼賤,否則只會淪為被譏笑的阿斗。2026 與 2028,執政政府終將為這種鎖國思維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