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鄉民紅了!嚴董看見了!納智捷繼續拚了!

其實批評的人有一部分是在幫忙分析車賣不好的原因

在這篇討論理面,納智捷的支持者大部分是S5車主,我也理解你們支持的點,但是我對S5又沒興趣,我比較有興趣的是S3這個等級。

S5車主們都太激動,某些冷門車車主都懂得轉換心境,你們最好都不要買,我不想天天在馬路上車聚


不然我也來激動一下吧,你說納智捷便宜
我說我的年收入趕不上你,所以我覺得不便宜
你說,誰叫你不爭氣,錢賺多一點就好

所以我也可以跟納智捷說,車賣不好?誰叫你不爭氣?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

好吧,我只好放棄納智捷,我去找找有沒有其他適合平凡老百姓的車......
沒買之前我也一樣想配備好又便宜,幾年來也沒來亂批亂酸,因為我覺得自創不易,雖然我也不喜歡他,但至少他有膽識。我陳述的S5是事實,提供給參考而已,有人問我,我也會告訴他這是台好車,很多點還優過我以前的阿扣。
e1299129 wrote:
不要再幫車廠檢討消...(恕刪)


我不會說你的想法對不對,但我表達出來是另種角度去看事情。做不好至少有人願意去做,比不做強吧?

國產汽車都沒長進?是因為裕隆不用心?還是因為授權廠商的限制?至少在Nissan有十來年都在限制。

代理人家的品牌,很多東西就受制於品牌商。例如同樣Nissan,台灣及美國(我去過才能比較)都賣那樣水平。

三菱之前面臨危機,在台灣車款也少見,對岸也少見,美國更是稀少。台灣自然更是如此了。

再來看看豐田吧,往往台灣豐田汽車很多引擎都用日本沒在用的,很多車款也是日本說了算。

而豐田不少好車款,除了日本,就是美國看得到。而台灣永遠就是那幾款車款能選。還不是最新車款。

而國瑞汽車不努力嗎?他也想做自已的品牌,但是問題就是沒法子去做,受制豐田太深了。

不然,國瑞汽車應該自已依豐田經驗自已出來做國產車吧?但你認為可能嗎?當然不可能的事。

本田汽車呢?車子很多是真的不錯,但這些年來,對岸及台灣本田就不少怨言。例如用料,銹蝕等。

甚至我在LA,看到的美版CIVIC都不常見。但是家庭用車的那款還算不稀少。

甚至前陣子銹蝕因素,日本技師來台灣,想解決噴漆問題,但目前改善沒?我們還是得再看看了。

很多時候這些都不完全是國內產商不努力,而是品牌商給你組裝就限定你的程度了。

例如北京現代,我們都覺得台灣現代品質也沒好到哪裡去時,看看北京現代就覺得台灣款好點。(汗)

上篇我也說了,百年車廠甚至超過五十年的車廠,你讓十年不到的車廠去比賽,必然有劣勢。

但是依十年的車廠,一個剛起步的車廠,做到目前來看,真不輸當初現代汽車進軍台灣的水平了,甚至還嬴。

但是很多技術方面,也得慢慢的去成長。沒有機會,就不會有成長。至少Luxgen我看得到。

我們可以恨鐵不成鋼,但沒必要就就一付「你就是做不好,別做了」的態度。

反應該給與支持的態度,給與任何新興產業能有努力的空間。降低自產的容錯率。

或許車子有些地方的確仍需要成長,但相同的價錢,卻可以擁有較智能的科技及安全設備。這不也是特點?

當初沒做IDF,做出來被罵I Don't Fly。現在卻培殖了台灣航空產業的競爭力。甚至比F16妥善率更佳。

如果當初不做,今天台灣更沒這機會。更別說培養不少產業升級的機會了。

畢竟現在台灣的經濟環境,正是乏缺敢於去投資產業,帶動社會就業及經濟的企業主。

每倒一家就減少台灣國際競爭力,並且少了不少就業機會。相信你我都不樂見台灣這種未來。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也並非道貌岸然,單純上來討論想法。畢竟我們都希望台灣好,而Lexgen真心不錯。
理性勝於感性的原因在於「理性」看得出現實,「感性」卻能袜掉事實。
1. 他本身有 裕隆日產(雷諾) 三菱 INFINITI這邊的經驗跟技術 表面上是一間創立不到10年的公司...實際上有這些經驗值累積硬要說10年?? SUV MPV 車上有很多這幾款車的影子,連裡面共用零件都有,當初創立的時候挖走原本代理品牌內部的人才跟研發人員不少了 !! 這樣要說是10年的公司 有失公平!!

2. 創立時的廣告 台灣人自有品牌 台灣自主品牌 ... ok 光靠這點買單的就不少人
當時的車款基本款都是2安...自主品牌當初對外說的是 不要讓配備被外國的母公司扣住(really?)所以現在誰扣住他的配備了?
自有品牌 結果推出的車子不是 領先業界的配備,而是學大家一樣跟著爛,用排氣量跟安全配備去區分車款,而不是把配備全上再用他引以為傲的電子科技配備去區分(這對他沒壞處也有好處,並且足以cover模具費,等等會說明4)

3. 一開始的時候,全台都鎖零件,對外的說法是讓車子回廠,增加維修經驗值(這相對的好處是,車主只能回原廠更換零件攤提模具成本,也就是說開這套模具出來會更有機會去賺回來,同時他很聰明地讓很多零件多款車共用,減少成本,加上有之前代理品牌的經驗,所以很多零件跟當時現售車款共用(外觀件以外)。

4.鎖零件即使他全車標配六安,車主事故氣囊全爆了,這零件能跑去哪? 多半還是只能原廠,跑的掉嗎? 你說有對岸的供應鏈,影響有多大? 車主會寧可牽車回原廠還是要在外廠搞定? 事故車不只是氣囊 還有電腦 其他外面材料行入手門檻較高的零組件,加上他的先天缺點,零件沒有做爆炸圖,坊間要齊全真的沒幾間,難道客人可以自備氣囊回去更換嗎? 原廠肯定拒絕,他給配備對他沒壞處,而且他至今被車主非車主深刻記憶的一個印象,車體紮實,那為何不多一個刻板印象烙印人心,全車系標配6氣囊,當時這樣做根本屌打現有國產車甚至拉到2017年的現在,國產車安全配備標配領先業界,更別說全車系標配更可以攤提成本!!

5.車款不二價,改用選配件,這招的確高招,賣車的業務多希望客人要配件而不是直接殺車價,一來保障車價減少客人比價,把買賣著眾在服務品質上面,二來選配件是自己定價,那價格根本是暴利光我知道某些品牌業務的折扣大概是6折...離題了,可以保障選配件的工廠有一定的量,不會造成買一兩年以後就開始停產(只撈一批)

6.有的進口車用低價去搶攻市場,為的是賺後勤保養市場,L牌這點其實不會弱勢,他零件價格算親民,雖然有綁價格我覺得同類型產品定價不貴,你光賺後勤的市場就飽了,我覺得走這條路沒啥損失。

以上...品牌價值是靠時間去累積的,福特的兩光到現在還被人家靠北,豐田明明沒以前那麼耐用卻還是一堆人覺得他省油好開,這就是品牌價值靠時間累積下來的,L的品牌價值是什麼? 我個人會希望他是可以大方的跟安全畫上等號的國產車...讓購車主專注於他的名字,Luxury與Genius...用他的科技產品去吸引客群買更頂級的車款...

以上是一個酸民的想法!!
……………………(*¯︶¯*)………
(奇怪,樓上本來有貼照片,怎麼不見了)

網友們總是在討論為什麼不能這樣,不能那樣,我沒當過那麼大的公司的老闆,所以想不透
但是,想久了總能猜出一點東西,也許不一定正確,比如說:
戰鬥機,防空飛彈都能自製,為什麼不能自製總統專用座車?
政府高官都有配車,都配納智捷就好了呀
因為人命有分等級吧

再從另一個角度看,交通混亂大概也是車輛過多造成的,那麽車還是賣貴一點吧
以我的年收入來算,乾脆別買車了,捷安特應該買得起,反正台中有10公里免錢,加減用,希望捷運趕快通車吧!

tattboy wrote:
我不會說你的想法對...(恕刪)


大家交流,沒有對錯,不過你可以查一下裕隆跟日產的淵源,裕隆日產在亞洲多次合作,台灣市場自主性算是很高,好吧白話點,你覺得日本日產會限制台灣裕隆不能把六安跟防滑加上車子上嗎?會讓產品更新週期不斷延長嗎?會不引進新款車種嗎?日產在台灣不是賣的不好欸!三菱現在就不講了,但當初9代LANCER鯊魚頭改鯰魚頭,拔掉多少配被?在安全配備上台灣日產其實從來沒有比豐田好過!

講這麼多,還不是為了納智捷而犧牲日產這個代理品牌?TIIDA補上六安+防滑,S3以及將推出的U5還需要賣了嗎?產品更新緩慢,甚至不引進國產化,還不是為了省成本?結果就是老車繼續賣!吃虧還不是台灣消費者?

你要說他十年車廠,當然比不上50年車廠,但納智捷的售價從來沒有把自己當做一個年輕車廠,賣的跟50年歷史的車廠一樣價格,賣不好也是正常阿!

你要講TOYOTA,近年來和泰積極引進多少車種?只是配額不高而已,但新車還是有,改版還是有,我覺得和泰比裕隆有誠意太多了!

你要講現代的造車故事嗎?當初現代就是為了造一台韓國國人買的起的代步車,所以才開始走起現代的個品牌,回饋國人,而日本TOYOTA的故事你可以參考日劇,它們就是要打造一台國產車,擁有自主技術,才不會被人牽著鼻子走。這就是為什麼台灣納智捷比不上日本豐田 南韓現代的原因!賣車的初衷就不同了,只想要走高級路線,只想要買別人技術,只想要賺錢!跟本不在乎消費者要的是什麼。
台中市民 wrote:
對岸的U6已經裝上了全球公認的最優引擎,德法共同開發的王子引擎了,但你認為,中國的民眾就會因此賞臉轉向購買U6了嗎?

PSA引擎對銷售有沒有幫助就有答案了.這一兩天就有答案了.
....................................................
答案已揭曉了U6才賣697台,你的預估是對的,換PSA效果有限.
tattboy wrote:
我不會說你的想法對不...(恕刪)
問題是IDF有後繼機嗎?
拿出那麽糟糕的品質來佯裝進口車,故障率、油耗(一公升慢慢開平均6公里)中古車價令人吐血,4年的TOBE 中古價喊在10萬以內,6、7家中古商都不敢收,自己家的中古部門更是開出報廢車價5-6萬~
真的要良心做車~以前30年前的速利品質比現在(貨轎)車好!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