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著Luxgen不只載牛奶,看表演,聽說Luxgen更有興趣去比賽。


hcpine76 wrote:
初聽到這消息的時候,...(恕刪)


哈哈~只是找個理由開開H大的玩笑,夏季牛奶常缺貨,買不到也就算了,等多了便宜了再喝也無所謂。

從H大整車的牛奶聞到的不是奶味,而是濃濃的人情味啊!
kobeiverson8 wrote:
底盤是相當不錯 但引擎方面就不敢說了。 自然進氣相當利害的本田,期下2.0搾出200匹以上的引擎比比皆是,比方說B18C、F20C之類的。拿渦輪進氣的2.0T來說,VW golf R也可以榨出270幾匹,且改裝空間相當大。

就連現在crv的2.4也可以榨出190匹了,個人覺得luxgen造引擎的技術還離世界大廠有段差距,因此才需要上渦輪來彌補。


KOBI兄,您這樣的實話,看在那些『衷心擁戴Luxgen』/ 或如同中國汽車論壇所謂的『車托』 的那些人的眼裡,那裡聽得進去? 引擎的馬力/扭力的表現就不說了,畢竟對一個初出茅廬的車廠而言,受限於研發能力的不足,去市面上買引擎再略加變更設計是最便捷的方法。當然,要獲得最新的技術所費不貲,受限於成本的考量也就是只能有這樣的表現了。大家好像都忘了很多年前的2.0國產車馬力之王,Subaru Impreza GT就已有210PS的表現,更遑論目前Ford Mondeo Ecoboost的240PS,更讓差距頗為明顯。Luxgen想追上國際一級汽車製造商的領域,恐怕還不是幾年就有可能。

至於說道Luxgen 5 Sedan的底盤不錯,恕小弟難以認同。光是看到那後面非獨立式的『扭力樑板車式懸吊』,就知道又是『Cost Down』的傑作!!當然,有的人會說,調教的好也是可以發揮;但那種似是而非的論點實在有很大的破綻。簡單來說,如果這種非獨立式的『扭力樑式的板車懸吊』真的這麼好,怎麼全球車市著名的跑車/性能車的製造商沒採用? 結構簡單,省錢又能發揮性能,多好啊不是嗎?

舉個歐美車廠的例子來說吧,例如北美版VW,對最新一代的JETTA的後懸吊就採取兩種設定,2.0L/2.5L NA Petrol Engine與 2.0 L Turbo Diesel Engine都使用『非獨立式扭力樑後懸吊』也就是中國車友所稱的『板車式後懸』;而在中國VW所生產的New Jetta 版本(中國VW改名為New Sagitar新速騰),因成本考量也是採用此種『板車式後懸』設計,也因此在中國的汽車論壇出現一大片的撻伐聲浪,狠批中國一汽大眾漠視廣大車友,端出次級品來愚弄消費者。畢竟前一代的Jetta/Sagitar都採用了四輪獨立多連桿懸吊,而New Jetta(New Sagitar)竟然被降級了。此風波在論壇上不可謂不小。

然而,北美性能版的Jetta GLI(2.0L Petrol Turbo Engine)卻採用『四輪獨立多連桿式懸吊』,而好在太古標達在台灣進口的Jetta 1.4TSI也比照GLI採用相同的獨立多連桿懸吊,如果這種『扭力樑式板車後懸吊』這麼好,VW為何要在性能版的Jetta GLI棄而不用,卻採用成本較高的『四輪獨立多連桿式懸吊』? 還不是因為配備『扭力樑式的板車懸吊』的普及版Jetta的目標就是要降低生產成本/售價,藉而爭取更多北美的汽車市場占有率;若要性能? 操控? 那就多花點錢選擇性能版的Jetta GLI,所以不要被車廠唬弄了,端出了『扭力樑式板車後懸吊』的這道廉價菜還吃的這麼開心啊~~。
參考1: VW普及版New Jetta的『扭力樑板車式』後懸吊


參考2: 引用樓主所提供的Luxgen 5 Sedan後懸吊,再對比參考1的照片。
如同周星馳新鹿鼎記-神龍教裡的第二奇藥: 『我愛一條柴』??

參考3: VW性能版New Jetta GLi及台灣進口的New Jetta 1.4 TSi的多連桿獨立懸吊

非獨立的板車式後懸吊的缺點,光是後方只有一輪經過坑洞,造成對另一輪懸吊的拉扯就是一個對車輛穩定性來說是極大的缺點。

Latterday wrote:
要是納廠可以借由同集團的中華去找三菱合作,將EVO的引擎落在Sedan上,應該猛到不行
不過日本人應該不會願意,畢竟當年和現代合作的結果,已經讓他們吃到苦頭了

向三菱借那顆EVO的280PS引擎,只要權利金給得夠多也沒什麼不可能。尤其是三菱集團現在屋漏偏逢連夜雨,企業風雨飄搖之際應該不會不同意。但是,給了權利金後分攤在每台Luxgen 5 Sedan上,一台要賣多少萬? 況且,問題是目前這台Luxgen 5 Sedan的整體設計及懸吊可否負擔那顆280PS引擎的能耐? 再考量年度定保與相關耗材的花費能否讓選擇Luxgen的車主負擔的起? 不可諱言,有足夠經濟能力的車主,絕對更上一層樓選擇正港的歐系/日系轎跑車,而不會去選擇一個如此小廠的產品。

另外,國際車廠借用他廠引擎的例子實在多不勝舉,例如Lotus Exige S240就借用Toyota Corolla 1.8L的引擎調教並加上super charged達到243PS。機車廠有名的Bimota也曾借用Yamaha, Suzuki的公升級直四引擎,再經過專門調教後,馬力遠遠勝過原先Yamaha/Suzuki的設計值。這是因為那些車廠(Lotus/Bimota)人家有御用專屬的技術可以將原先的引擎更加發揚光大,車價還比原先開發引擎的車廠還賣得更高;看來Luxgen離這一步還很遠。



這個讚,如果成立賽車部門,那就厲害了,為台灣爭光,跑出好成績
flyone__150 wrote:
KOBI兄,您這樣的...(恕刪)


嘩, F大的文章真是讚. 解說真詳細.
都蓋到第四頁了,我看大概只有F大的文章可稱言之有物.
而其他人? "零壹" 現在有內涵又有點技術的文章真的太少了.
這版面上充斥著毫無內涵的喇賽文,
還有KUSO灌水文.
打屁文退散.

Bandit小海盜 wrote:
嘩, F大的文章真是讚. 解說真詳細.
都蓋到第四頁了,我看大概只有F大的文章可稱言之有物...(恕刪)

那是當然的,住在國外看月亮,當然是國外月亮圓~
回到台灣車一台滿街跑的小喜美的搞不定~
比那麼多,直接告訴你 S5 跟 ALTIS(corolla) 的懸掛是大同小 瞏 ,行路表現如何就是用心所在~


flyone__150 wrote:
KOBI兄,您這樣的...(恕刪)


板車式後懸一般指的是板簧式懸吊這種給大承載用的後懸,跟扭力樑式非獨立/半獨立後懸是不同的分類

至於它用這支後懸應該無關CD,而是其車台原型(BB)就是這支後懸,華創車電手上也沒其他獨立式車台的後懸可以移植,就算有能力移植了,現在後座空間大概也不會這麼漂亮






eclair_lave wrote:
板車式後懸一般指的是板簧式懸吊這種給大承載用的後懸,跟扭力樑式非獨立/半獨立後懸是不同的分類


感謝賜教,我知道您的意思,但您可能沒仔細看我文章內容說的,
我文章內所謂『板車式後懸吊』,是2011年在中國汽車論壇裡用來『諷刺中國一汽大眾』所生產的新速騰,因為前一代速騰還採用四輪獨立多連桿懸吊,結果新一代的速騰卻降級了;因此廣大中國汽車論壇的網民故意取了這個名詞來嘲諷。您看看我所貼的參考一及參考二的照片,下方都有一塊磚頭,也是藉此表現出此種『板車式後懸』離地較低的缺點,您若有興趣,可以在中國的汽車論壇裡搜尋類似的文章。

eclair_lave wrote:
至於它用這支後懸應該無關CD,而是其車台原型(BB)就是這支後懸


很多人都知道這台Luxgen 5 Sedan是參考BB青鳥的底盤,
但BB原始的操控性如何我想大家也應該很清楚,
況且您也提到,非獨立的扭力樑的後懸能創造的車室空間會比較大
但缺點我想您也應該明瞭,不再贅述。
原始設計就不是性能取向,後天再多的努力也是有限度。

很高興有像您一樣的網友能提出具有深度的問題,
跟您討論非常有意思,
那些只會LDS的文章實在無法與您相提並論。
B底盤比較像是先天強度就僅止於堪用的程度,算是標準的通勤車台

但裡頭也是有出現像juke這種好貨(雖然他底盤上是補強過了,跟其他B底盤的車已經有些不小的差異)


這表示端視需求去調整.補強,出來的結果表現也可能差異很大

不過這也只是我紙上談兵而已,有空的話我也來展示場試駕看看好了,BB以前有試駕過,懸吊是不適合激烈操作,但車體的部份感覺表現還可以



但想想好像這也很正常?

平常x-trail開慣了,不管換開哪台房車我都覺得比x-trail來的有操控性~

sunlight_huang wrote:
喜美K8的懸掛真的是經典,
無奈七代時就無延續下去了,但是七代喜美在台灣的風評還不錯咧~

說實話,我並不認同『你的觀點』,喜美七代風評好? 跟五、六代的銷售量比起來可稱為『天差地遠』;論操控與可玩性更無法可比;玩家都知道,五、六代喜美的零件幾乎便宜到頭,養護費用極低;想改裝的話,改裝品玲瑯滿目又價廉物美,尤其是落顆『紅頭』+手排後的動力馬上提升近至180~200PS,市面上若還有不會修K6/K8的店,不如歇業自隱於世,因為實在太丟人了

而車況良好的五、六代拉去市場上賣,馬上就被秒殺(如同先前家人要我脫手的K8,車台完整沒撞過,前後原廠保桿,引擎沒改過,少開只有五萬多公里,附歷年原廠保養紀錄,車身保持原漆,車況極佳,登在01市集上,不到半天已收到幾十封買主的來信,當天就賣掉並關掉市集了);七代喜美因為當初在台灣賣不好,所以現在車源少,很多零件又沒與五六代共用,導致維修成本較高;又被少數二手車商還有一些網友有計畫的在『網路上美化』這台車以便抬價,坦白說,CP值並不高。 敝人在Honda板面上已經不知揭發過不少胡扯/瞎掰的網友,譬如吹牛七代喜美每公升油耗(市區+高速各半)可跑超過16~17KM/L等等,連台灣的能源局公布的油耗測試結果都沒這麼漂亮,一看就知道是灌水文。

再說,現在台灣的K6,K8仍持續『老兵不死』的馳騁在賽場,街上更屢有所見,可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然而目前有幾台七代喜美在賽道上見過? 孰優孰劣自有玩家評判,聰明人都知道該選哪一台。比起整體車輛評價/保養簡單/改裝潛力,五六代喜美絕對在七代之上。

敝人來北美服務已逾兩年,在目前Leased的PASSAT 2.5未入手前,多以長期租車代步;無論是便宜的Nissan TIIDA(VERSA),Mazda 3 2.0L,韓國現代New Elantra 1.8,Toyota Corolla 1.8/Camry 2.4, FORD NEW FOCUS Titanium旗艦版 (2.0L/157PS Powershift 6速自手排),雪弗蘭Impala 3.5/ Malibu 2.4,Nissan Altima 2.5V6,還有較貴的VOLVO S40 T5(2.5L Turbo/230PS),FORD著名美式肌肉轎跑車,野馬Mustang 4.6L V8(FR設定,馬力315PS),均曾陪過敝人度過不少日子;駕車感想不敢說有多少,但絕對比起少數『沒開過幾台車的人卻大放厥詞』的人來說算是略有心得了。

1. 剛來時臨時租來代步的Toyota Corolla 1.8,4AT。沒啥好說的,就是代步車,沒多久就換成Camry 2.4了。


跨省出差時,也租過Mazda 3 2.0 (5AT)


2. 雪弗蘭Malibu 2.4
(169PS 6AT,但此6AT並未附上手自排功能檔位鎖定功能,儀表板也無顯示目前在第幾檔位,開了半個月實在不習慣,就又換回Camry了)


3-1. Nissan Versa(Tiida) 1.8 (4AT,內裝普通,臨時的代步工具)


3-2. Nissan Versa(Tiida)的儀錶板


4-1. 現代Elantra 1.8 (148PS, 6AT)



4-2. 加拿大的Elantra的音響支援繁體中文顯示


5-1. 出差外地時所租的All new Focus Titanium 旗艦版(2.0L 157PS Powershift 六速自手排)



5-2. 配有”倒車顯示功能”的音響,由Microsoft與SONY研發的音響系統,一開機螢幕還會出現Microsoft的標誌。



6-1. Volvo S40 T5 (2.5 Turbo/ 230PS) 雙尾管,BLIS很好用。



6-2. Volvo S40 T5的儀表板



7-1. Ford美式雙門轎跑車Mustang (4.6L V8引擎 315PS動力,但排氣聲音頗大)

7-2. Ford Mustang儀表板


7-3. Ford Mustang是採用雙門無窗框的設定。


7-6. Ford Mustang排氣管採雙邊尾管設計
報告 執行書記官 爾等無獲取手排車資訊及相關路試駕駛參數油耗資訊~
無法供與幫眾調校~ 原獎敘予核停待審~ 另轉達 領導評核如下~

Luxgen既然是花錢買專利,捨獨立式懸載而就拖曳式,自然有他們的考量。

若說Luxgen是全世界拖曳式用得最精彩的真的一點都不為過。

有些專家對機械結構相當專業,但他們應該也知道任何機械結構都有優缺點。

Luxgen的競技部門目前是專注在國內場上,將來新車款陸續推出,這些所獲得的經驗才能進一步改善車子的操控。

單純以懸載結構就論斷輸贏,車廠經營沒那麼簡單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