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phael_5j wrote:台灣出口那麼多汽車零組件,可不是靠國產車啊! 去爬個文看看,那些公司,一開始就是做出口或幫國外車廠代工的嗎??如果當初不是政府保護國產車產業,讓他們可以從這些「被保護」的車廠手上取得訂單,磨鍊技術、累積經驗,用國產車訂單撐過國外車廠3~5年沒有訂單的「認證期」,他們會有今天可以做國外大廠的生意??今天你認為不爭氣的國產車還是一直在持續在做這些事,為什麼,因為有能力的廠商可以做出好的零件用比較高的價格賣給賓士、BMW等,可是國產車廠用不起,只好去買其他技術比較差一點的「次級」小廠,那天這些「次級」小廠又長大了,有能力做賓士、BMW的生意,你認為那些「爛國產車廠」又要再找新的小工廠重新培養....人可以無知,可是不能盲從,汽車產業是各國都在保護,不是只有台灣在保護,連馬來西亞都有自己的車廠,也都在保護,不是沒有理由的,台灣國產車的困境是「台灣市場太小」沒有經濟規模,如果當初服貿、貨貿過了,台灣可以整車出口到對岸,零關稅,這些廠商就有「中國市場」可以長大,不要說不可能,當初連福斯、福特原廠在台中都找好地,要蓋工廠,在台灣生產,再從台中運到大陸賣,只可惜,一場太陽花,誤了台灣每年幾百億的生意.....
bbctank wrote:去爬個文看看,那些...(恕刪) 國慘車就是靠台灣人民支持進而吃定台灣人民,國慘車賣進口車價。進口車銷售比例越來越高,就是消費意識抬頭。消費只要自己開心才是最重要的。零件供應商也不全然是靠國慘車買到車廠的門票成為供應商的,別小看台灣中小企業「打不死」的拼勁,靠國慘車慘淡的銷量過日子早餓死了。況且還有車廠膨風佯稱供應商的技術就是他們的技術,成為這種車廠的供應商多倒霉!
由裕隆董事會的角度來看, 這的確是左手換右手的交易.即使如此, 對其子公司來說, 親兄弟還是得明算帳, 各自的 KPI 得各自扛其細部的操作則是由裕隆以現金增資的方式, 加碼投資納智捷60億(納智捷為裕隆百分之百持股的子公司)再由納智捷支付71億給華創購買相關技術.我會覺得重點在於華創如何運用這到手的71億現金....如果是年底結算後, 大部分都分配給股東, 那就是真的純做帳...裕隆佔有41%華創的股權, 可以美化裕隆的財報...另一種, 則是把這71億當作華創的子彈, 好好地大幹一場..像發放獎金給績優員工激勵士氣, 甚至大舉招募優秀人才, 投入更多研發等等....我們等著看吧....搞不好很快會看到華創招募年薪百萬起跳的新鮮人...
bbctank wrote:去爬個文看看,那些...(恕刪) 又扯服貿貨貿真的笑了去看一下兩邊開放的你可以去的他就可以來消滅的只是台灣更多產業而已沒有監督條例機制的服貿貨貿本來就不能簽他亂搞你也罰不了他
人才剛死老婆當然要接手處理、穩定軍心啊難道直接說關門不做了嗎?就算要收起來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不是嗎?這也能講的一副多偉大的樣子.......很奇怪?論壇上老有人開宗明義就愛說別人是酸民如果有料怕別人酸嗎?如果有料會賣到倒數前幾名嗎?感覺是沒料怕被攻擊只好先打預防針說你們網民全都是酸民......廠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