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三兩三,不敢po在杜拜官網

銀噹•馬汀 wrote:
您說得有道理,可是...(恕刪)


這點我要提出反對意見。
我是從事CNC工具機相關產品的生產外銷,敝司產品100%都是在台灣生產製造,以我個人跑泰國與印尼的經驗。
泰國的主要工業產值是由汽車工業所帶動的,而泰國的汽車工業由日商佔了將近7成以上,在台灣不常見的ISUZU、SUZUKI等日商在當地都非常興旺。
而由日商主投資的汽車廠,90%以上不管價格,直接從日本進口設備。而汽車廠的第一級供應商幾乎仍是選擇日系產品,大約80%以上優先採購日本產品。再往下一級的供應商通常是規模比較小的日商或是合資廠,仍優先考慮日系產品,但是會開始議價、比價。要一直到第三級供應商,由當地企業、華僑等組成的公司,才會選擇日系以外的同質產品,但是第三級與其後的供應商佔整個汽車產業鏈相當低的佔比。

舉個例子,我的泰國客戶(當地人)一直試圖接洽日本車廠的一級供應商,該客戶在使用敝司的產品上一年約200 PCS,而敝司的產品價格僅有同質日本廠牌的60%左右,並且通過該廠的實際試驗可達到日本廠牌的80~90%水準。
但是該廠實際掌權者是日本人,無法動搖其使用日本商品的決策。

以汽車工業為例子,不奢求台灣能夠出現比擬TOYOTA、HONDA的汽車廠,但是只要知名度有達到如HTC水準的汽車廠牌(我在歐美的客戶與客戶的朋友聽過HTC並且知道是台灣的廠牌比例很高),或多或少都能夠再將相關的產業鏈的產值往上提升。


另外補充,有人狂打政府的關稅保護裕隆。
去泰國、印度看看什麼才叫做真正的關稅保護,泰國的進口車稅率將近200%,敝司老闆的LEXUS RX450H 在台灣大約400多萬,在泰國當地居然高達800萬台幣,連老闆都跌破眼鏡。
台灣常見的賓士E200系列在當地也動輒300萬台幣起跳,更別提S系列。
如果台灣真的有關稅保護,那麼各位根本看不到這麼多的新MAZDA、SUZUKI、VW、SKODA。

隨手補上連結:
http://thailand.carbay.com/en/new-cars/lexus/rx
今年有降價..760萬

+1,關稅保護了所有國產車商,其中卻只有裕隆在玩研發,

雖然產品與定價都有問題,但遠比自甘為日本組裝廠的國產車商好!

裕隆當然可以用力罵,但是其他國產車商要加三倍罵


Martin.F wrote:
這點我要提出反對意...(恕刪)
Martin.F wrote:
這點我要提出反對意見。


貴公司的生產線都是MIT 那當然跟shizukaman版友說的情況符合...
那如果產品不是MIT的話是否跟shizukaman版友所說的衝突??
小弟從事原廠汽車零件貿易零售批發...因為知道產品產地來源並非MIT所以提出來這些話。
但是似乎版大您提的反對意見好像跟我沒啥太多關聯...
如果OEM生產地在台灣自然沒這問題,但是如果原始產地在國外是不是影響沒那麼顯著了!

他說的意思是,零件廠設在台灣相對可以刺激大大小小的民生需求消費跟就業機會這一連帶的影響都有關聯。
我的意思是,但是如果這個品牌在MIT的比例沒有一定程度比例,那是否幫助不大?
沒別的意思,純討論而已 謝謝!

對了題外話~關稅保護那個雖然不是我說的,但是他好像是指從以前到現在!!不單單只比這幾年,數據時間拉長一點會比較可以說服。

jphero wrote:
不知道你要吐槽什麼...(恕刪)


對類如我輩的車主而言,管他裕隆以往是否有受到政府的特別照顧,我只想要知道同樣要花70W,能否買到性能最好的車子就得了。很巧,我前年買的S5 1.8T,就剛好是這麼一輛車。不巧,它又是純台灣車,那就更好了,所謂肥水不外流,台灣的錢若能留在台灣周轉,那受益的自然是更多的台灣人。若人同此心,心同此裡,最後能讓納廠茁壯,甚至發揚光大,那受益的,將會是更多的台灣人。當然,目光如豆之人,哪會去洞悉這麼長遠的影響?

方向盤可以調整嗎!?

若不能調整 可能會很多人受侷限
銀噹•馬汀 wrote:
貴公司的生產線都是MIT...(恕刪)


敝司的產品是CNC工具機的相關產品,而CNC工具機是用來生產所有在生活中所看到的大大小小的零零總總的一切。
跟汽車直接有相關連的零組件只是汽車產業的一部分,其他像是油封、原物料等或是如敝司的生產設備都是汽車產業的一部分。
雖然我還不是納智捷車主,但是納智捷在投入自有品牌以及跳脫既有代工框架的努力上是值得鼓勵跟期待的。
台灣的汽車相關產業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也是供養很多家庭的產業。

前陣子日本三菱本部才把三菱汽車脫手賣給日產,而三菱汽車部門已經好長一段時間失去動力,或多或少也對台灣中華汽車的營運有影響。而在某串裡面有版友告知實際上日產實際上也是法國雷諾所把持,個人猜測這也是裕隆創立納智捷的其中一個因素吧,畢竟代工的命脈是被掌握在別人手上的。

其實我想表達的是,在本周華為已經成為全球市佔第二的手機(雖然在科技水準還是遠遜三星),誰能擔保哪天中國汽車工業不會竄出另一個華為來威脅日系品牌? 如果TOYOTA決定放棄台灣市場,那麼和泰可不可能變成酸民們最痛恨的中資代工廠?

希望裕隆汽車能夠穩紮穩打的改善缺點,讓納智捷站穩腳跟,讓汽車工業的話語權不再被外國廠商完全掌握。


Martin.F wrote:
這點我要提出反對意...(恕刪)

天企晴 wrote:
所以你是來刷存在感的,還是看到納智捷的未來即將大放光芒?


大放光芒?你在做夢嗎?

台中市民 wrote:
真是目光如豆,難怪台灣的經濟會波瀾不興,如同一池死水。

多年前在吉隆坡的時代廣場百貨大樓裡,看到了ACER的辦公室與門外的廣告,真的是倍感親切與光榮。

去年四月在中國上海的南京西路上,但見車流如織,忽然一輛U6出現在眼前,霎時那種在台灣從不曾出現過的尊榮感與成就感,立刻湧現:代表著台灣人智慧與科技成果的台灣車,也可以出現在台灣以外的地方;它奔馳到哪裡,台灣人的榮譽感也就跟著在哪裡湧現。

台灣人,難道你不希望有一天,不管你走到地球的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看到代表著台灣人科技與尊榮的台灣車,也會同步出現在那個地方嗎?


真是只看台灣,難怪台灣的經濟會波瀾不興,如同一池死水。

到了國外市場,現在已經揚名國際的台灣品牌,靠的是產品實際競爭力才能存活,而不是你那無用的尊榮感與成就感與榮譽感。


天企晴 wrote:
所以你不是國家公務人員就不需要愛國了?


所以你買了納車就叫做愛國?

Martin.F wrote:
我比較想知道『裕隆納智捷』有任何官方廣告、文宣、發言人曾提到『買納智捷=愛國』嗎?
就我目前所見到將納智捷與愛國牽連起來的,是納智捷車主、支持MIT自有品牌者或是一些業代的不代表公司官方的個人發言。
民主資本社會裡面,民間企業的最高目標是獲利,納智捷的車價比同規格的他牌要低了。真要講愛國心,去問問市占率30%以上並且在地生產的和泰為何不當領頭羊來降低車價?
和泰不用下重本去推廣TOYOTA品牌、不用下重本去研發引擎、不用下重本去設計外觀、甚至連安全配備在納智捷開始影響市場之前都沒在下本錢,而這樣的廠商售價跟銷量都比納智捷高的情況下,又繼續檢討納智捷?


你想買車就買車,不想買納智捷就去買你喜歡的品牌,又何需這些無益多言?


所以呢!你講這麼多無益的留言,納車銷售量起的來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