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celiu wrote:拜託,拖曳臂本身就是...(恕刪) +1在台灣,所有成本考量的東西都可以莫名其妙被捧上天.....每種機械結構本身就會有一定的優缺點,結構簡單成本低廉or 結構複雜,精確但成本高昂,就看成品開發時是將成本放在哪一個重點。不管是有沒有越野能力,這種高高的底盤大大的輪子,用拖曳臂本來就是種不好的設計,但看準的就是台灣市場消費導向,花了更多的成本在底盤根本看不到,不如放在車身內裝或外觀,還比較有賣點。用獨立懸吊也不是拿來破百殺彎的,路上的行路舒適度表現,4輪獨立是絕對優於拖曳臂非獨立結構。也不知為何大家拼命自我催眠洗腦,講的拖曳被多神多勇,是每個人都是納牌股東嗎?文主提到了 golf 4,我順便補充一下 , golf 4 是後拖曳臂扭力樑,簡單成本低,但萬一遭撞變形只能整根換,無法修單邊。golf 5 ,6 改掉了,變成全獨立,golf 5 底盤對4代而言是個大進化,所有媒體評論當然是比4代來的好,但問題來了,組裝複雜變成生產太慢,整體成本變的提高,當初有編報導vw高層跳腳,希望降低生產所費工時,以便提高產品利潤。golf 7 代上市了,現在又是用甚麼結構? 沒錯,變2種,高階的用全獨立結構,低階的又用回扭力樑, 但7代低階golf上市的價格,在國外是降價的。一切都是成本考量。討論就事論事,而不是白的說成黑的,銀的說成金的,盲目散佈錯誤資訊。只是路過,看一堆奇怪理論所以我也來胡言兩句.....有問題不要問我。
Raceliu wrote:謝謝指正,所以關鍵在...(恕刪) 沒辦法,因為某車的出現導致拖曳臂被汙名化了其實是扭力樑在作怪,"拖曳臂"已經不太有車找不到這玩意了不否認扭力樑可以調整的很優良,但那也只能在操控跟舒適選一邊而已而且避震行程越長平衡點越難找到
Raceliu wrote:你覺得是就是,我覺得...(恕刪) 兩台都是標準"後扭力樑"大家都是成年人不是小學生機械結構定義不是你我可以亂更改的現在人對於略有專業的名詞越講越不精確連名稱定義都搞不清楚還想討論什麼?拖曳臂那麼多種,每種結構相差甚大不過說真的也不能怪你連號稱專業的試車影片,主持人都在拖曳臂拖曳臂的喊水準就到那邊而已能說什麼
boneman wrote:不過說真的也不能怪你...(恕刪) 啊不就真的怪我勒....這棟樓從主題開始就大剌剌的用"拖曳臂"在表達"拖曳臂+扭力樑"的結構大家也都知道在講啥一直蓋到6 70樓,你說我講"拖曳臂是非獨立懸吊"你看不懂你是真的看不懂嗎? 還是只是要噹我一下名詞解釋而已要噹也不是不可以,麻煩從第一樓的標題就開始噹...一個一個噹好讓我回文有個依循,不然連個名詞都沒統一,不成了雞同鴨講,是要怎麼討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