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jjll wrote:
關於奧德賽,我是看...(恕刪)

每個人的需求都不同,預算也不同!
拿M7跟奧德賽比根本不公平!
因為等級不同!
奧德賽的對手是普雷瑞亞!
朋友只是想去看看能不能少花個幾十萬!
但是看過之後還是不行省!
畢竟載的都是自己最愛的家人!
那個第三排實在無言!
因為大家看到的都是客貨小三排的配置,都想做最划算的選購,客車大三排129.9萬的選擇,也是跟一般轎車第二排的座椅一樣好坐,但都沒有出現在展示中心讓人乘坐體驗,M7大三排並沒有比奧德賽與Previa難坐,但129.9萬依舊是相對便宜的價格,只是上到130也許我的選擇就不是納智捷了,總之納智捷的內裝還是有所問題的。雪狼2.0柴油目前據說有折到十萬的單了,而且在雪狼社團裡頭還沒有發現dsg的問題,當然還是有待驗證。
怡塵說難聽的話少講一些不會怎樣。
我喜歡這個品牌,不是因為嚴董,而是這個廠牌給了舞台讓台灣人發揮。打從5年多前生活館開了後就三不五時去看車,直到我的想要變需要,直到我的我有能力買這台車。
但我還是會說些難聽的話,這是恨鐵不成鋼,感覺納廠不重視車主需求。本來有的配備被拿掉已很糟糕,更甚者是去年底看到改款的第三排去生活館乘坐後真的很失望,都花錢改款了卻是越改越糟糕,我在我的第三排可以坐到打嗑睡,但在新款第三排坐5分鍾就不想再坐,因為背部壓到頭枕關節會痛,坐墊比舊款還硬。主事者到底在想什麼?!

希望納智捷好好重視問題在那,M7T每月2百多台的數量扣掉租賃、公務車、政府採購後剩下多少是一般家庭車主買的?比Previa、Odyssey有至少50萬的價格優勢,為何才賣這樣的量?好好想想車主需求!在台灣有這價格優勢讓M7有每月200多台的銷售量,到對岸這優勢沒了,問題就直接反應在銷售量上。
對岸U6的量算是不錯的,所以廠牌不是問題。
我們對所有車評、雜誌都應抱持著"看看"就好的態度,
不要太認真!
因為這往往都牽扯利益和交情的內情在內,
若我們是當事人,
廠商人員私底下和我們有特別私交
或者有好處給我們,
我們在報導時仍會是中立客觀嗎?
心中有心怡的車子,
就前往實地賞車並試乘看看,
這樣就對了!
其他收集到資料都只是當成一種參考而已,
實地去審核是否有那些車評們所說的優缺點呢?
整體做個主客觀的評判,
如此就能買到一台最合己意的好車了,
不是嗎?

08594088 wrote:
只簡單的想法如果M7...(恕刪)



大哥,您不厭其煩的給小弟上了一課之後
發覺您是不是走錯教室了...

我只是分享自己對這兩台車實際碰觸過的感想
只是對於OSYSSEEY的動力覺得有點美中不足而已
從頭到尾沒有在說車價等等的,也沒嫌東嫌西的
所以不太清楚您教訓我的點

至於您說的"如果M7沒有配渦輪會怎樣,OSYSSEEY如果加上渦輪又會怎樣"
但現實不是如此,所以根本沒有這種如果
就像假設Kobe如果韌帶沒斷,James韌帶斷了的結果會怎樣
沒什麼意義

南投阿魯咪 wrote:
預算夠當然奧德賽!
不夠就M7或是得利卡!
看不懂嗎?


照這樣理論~

預算夠當然R-Class或者GL-Class
內裝質感差距太大!
用料層級落差天與地
誰買奧德賽阿~

奧德賽優點是比R-Class或者GL-Class便宜!
預算夠當然GL!
不夠就奧德賽或是得利卡!

08594088 wrote:
但重點是...那個...(恕刪)

這位數字哥火氣不小!
我就是只要最低的配備,因為我還要兼載貨,商業用途,不只有單要載人,況且,我從不買有天窗的車子,電子配備越少越好!

tsung_ken wrote:
照這樣理論~預算夠...(恕刪)

現在買不到R跟GL了!
最近上市的V系列頂替這兩車系!
預算夠當然也可去看看!
不夠就奧德賽或得利卡!
至少第三排好坐!
M7的第三排是斷頭台!
其實M7,花個小錢在外頭改裝第三排座椅,還可前後滑移,就有很好坐的空間了,怎麼看都還是很划算。抓五十萬的價差,在外頭不知道可以買幾張高級沙發了,加個音響組搞不好還有找,不然來台honda重機好了。XD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