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威尼斯 wrote:這張圖只顯示錯誤的高速過彎示範和後樑什麼結構沒有關係速度快一點就是四獨也救不回來 哪裡錯?前驅車高速過彎轉向不足(推頭)嚴重!這時小狗灑尿,後側輪降低抓地力趨向轉向過度,對前側輪轉向不足是有幫助的。
不懂的請看下面連結,一看就能秒懂多連桿與拖曳臂差別。https://read01.com/MJj5G7.html#.WfMVOR5-XxA相同的調較功力下,兩者操控性與舒適度是天壤之別,當然成本也是差很大。
底盤懸吊只靠文字敘述就能理解乎?我造過不少玩具車猶不敢說是行家,只是業界多數造玩具車的所謂工程師對懸吊知識一知半解,只會仿造抄抄改改轎車講究空間利用,儘可能把懸吊擠壓到車筐邊緣所以才用麥花臣多連桿與各式五花八門連桿支架
Luxgen是以性能見長,主要訴求市場客群是會經常激烈操駕的人嗎?如果不是,那坐起來舒服比什麼扭力樑還是獨立懸吊好要重要的更多吧?樓上大大引用的文章最後講的有道理「凡事不能看表面」我想追加一句「凡事不能只拿單一因素出來比較」看點不看面,不看整體,其實反而是外行的看法。
dps1213 wrote:新一代Focus ST在基礎懸吊架構上,雖維持與一般Focus車系相同的前麥佛遜、後多連桿的懸吊設定....你看試駕篇:ST 後輪離地了所以我也搞不清楚,在實際駕駛上,扭力樑跟其他的差異在哪 激烈操駕時ST後輪離地,那是因為有種東西叫做防傾桿吧!沒有防傾桿就會車輪在地上,但是車身傾斜非常厲害,而且對於負重輪的壓力很大。拿激烈操駕時後輪會不會離地來判斷懸吊好不好是沒意義的。Euro NCAP以前有做ESC測試時,很多獨立懸吊車也是後輪會抬腳的。獨立懸吊比非獨立懸吊好,只要比較的車款定位不要差太多就是事實。VW的MQB模組化底盤,低階動力貧弱車用非獨立懸吊,一定動力以上改用獨立懸吊,如果沒有比較好或是需要,何必這樣配置?全部用一種獨立懸吊就好了。
JFR wrote:哪裡錯?前驅車高速...(恕刪) 我開208gti我覺得過彎時的三輪車狀態,才是拖曳臂懸吊精妙之處彎中稍微點一下煞車,屁股會更活潑(可能因為太活潑,所以是錯誤駕駛方式)另外PSA的懸吊,透過油孔閥門的變化,可以兼顧舒適與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