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案例是我的老家,我小時候住在國父紀念館附近,那時東區只有八德和光復南北兩條路,屋子是兩層樓的連棟,屋頂是瓦片,各戶的天花板是聯通的,晚上老鼠在天花板上跑來跑去,從小聲變大聲再慢慢變小聲,呵呵,接近四十年前建商來談合建,總共七個一樓合計14戶,建商打算改建成五間一樓的五層樓公寓合計25間,一戶分一間剩下是建商的,但是早期大家都喜歡住一樓,怎麼辦,最後就抽籤吧,有兩戶原來的一樓搬到樓上去了,改建於是成功了,我們家在屋齡29年的時候賣掉房子,評估這種五層樓的公寓在現在的都更條件下,大概改建機率很低了
第二個案例是我的外婆家,在中山北路國賓飯店的後面,房子是非常古老一樓加上閣樓的老房子,早期是木頭和磚頭蓋起來,後來有加強結構把木頭的部分替換掉,但是麻煩的是隔壁鄰居在家裡開了個神壇,十多年前建商來談都更,即使我外婆家願意參與,可是隔壁神壇不願意(想也知道),結果因為隔壁阻擋在建商基地和外婆家之間,結果現在前後左右都蓋起高樓,只剩下中間兩間矮房子,完全沒有任合價值
第三個是我最近去參觀位於景美捷運站附近的都更建案,由於原來擁有店面的地主不願放棄,於是建商只好退而求其次在設計中保留七間店面分配給原地主,然後勉強留了一個給行人和車輛進出的道路,知道這個給行人和車道共用的通道扣掉車道有多寬嗎?60公分(印象中,可能有點誤差),真的,一個基地超過千坪樓高33層的建案,行人出入被迫要和車道共用一條窄窄的通道,我昏,我是很希望建商想辦法改變設計啦,不然實在是太可惜了
第四個也是最進去參觀位於雙連捷運站附近的都更建案,原本有四間店面,蓋好後只有兩間店面,一個原本店面的空間變成車道,另一個原本店面的空間變成行人進出的大廳,這個建案因為有店面地主願意退讓,所以可以設計出很不錯的一樓配置,我去參觀的時候幾乎賣光了,超快,原來的舊房子都還沒拆呢
都更最大的障礙就是店面(還有頂樓加蓋),最常聽到的就是中間樓層都同意了就剩下樓下和樓上喬不攏,地主不願意退讓,改建期間原地主的租金損失不能得到補償,頂樓加蓋沒辦法換到空間,都更一直拖的例子版上也講很多啦,建議各位大大如果有機會都更成功,要好好把握機會,不是經常有機會錢從天上掉下來的
cmhsiung wrote:
第一個案例是我的老家...
都更最大的障礙就是店面(還有頂樓加蓋),最常聽到的就是中間樓層都同意了就剩下樓下和樓上喬不攏,地主不願意退讓,改建期間原地主的租金損失不能得到補償,頂樓加蓋沒辦法換到空間,都更一直拖的例子版上也講很多啦,建議各位大大如果有機會都更成功,要好好把握機會,不是經常有機會錢從天上掉下來的(恕刪)
您說的未必!
有些的case是建商打死不退,但條件沒有多大變化,有些獨棟透天的地坪大,生意又好,在台北住透天又覺得很爽,只要裝璜一下就很不錯,真會在意改建的都是公寓住戶,想用最少的代價來換新房,只希望用退讓來讓建商成全自己,先天條件就不好,當然要用退讓的方式!
有條件的不改建也不會覺得差,所以建商當然要用好的條件去談呀,條件不好就請建商再過一二十年再來!
我幾個朋友都在台北住透天,以住透天為榮!一個在天母中山北路巷子內,房屋雖然都是兩層,但住戶們就是不改建,建商拿多麼好的條件都不要,因為在天母住透天是件很爽的事,代表你級數夠!而且套句建商的名言,"自住沒差",不想買賣,房價再漲的多高都一樣!
此外,您怎會知道這麼多改建的消息呀?改建的消息往往只有地主與建商知道,知道那麼多件的往往都是業內人士,當然,您可能是例外!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所以絕對不可以像健保一樣.胡搞瞎搞.胡亂設計...以一句作功德.鄉愿的欺騙後代...

政府自己本身.就應該有長遠的規劃..一定要先了解."政府的地.賣了就買不回來的的定律".因為公務人員都有利益輸送的問題.決策反覆.一定是有人做錯. ...
而城市進步一定要有新的建設.新的建設一定要有地.手上沒籌碼的政府.不過是隻紙老虎.........
政府應該開始不斷的教育人民.如何改建.如何作整體規劃(這只有政府才知道.希臘就規定建物外觀一定要白色建築).如何與建商合作(哪種方案那種條件對大家都有利)....
不可以像ECFA一樣.連官員都是一問三不知......今天如果大家都知道.台灣要的是啥.而哪些是小的 犧牲.哪些又是受惠者.哪些又是受損者.受惠者又該如何幫助受損者.而不是一句."廢死"式的口號.造成二次加工傷害.還活著的受害者與親屬.和廣大的人民......
更不是.因沒有廁所而造成隨地尿尿.就切掉小雞雞....
政府不能禁止百姓倒拉圾.只能禁止百姓不可以"亂倒"拉圾...
其實政府真的很差....都是吃大鍋飯的心態...如果政府不願意做.只知道選舉保政權.那最少也應該....讓學校教育來作..讓學生知道什麼是公共利益.公共利益之必要犧牲.....
現在的教育.和政府錯誤的短視.當個總統先貪個幾億..造成立志"不擇手段"做個 百萬房仲和金錢至上的人.佔了社會上9成的人
..現在台灣.一個月薪幾10萬的"央行總裁".還比不上一個"百萬房仲"來的 有吸引力......
那種什麼透天.別墅.根本就沒有急迫改建性.那可以"自己"自地重建.跟危樓沒多大關係..........
都更最基本的運作邏輯.就是避免危樓大量出現.造成社會危機與成本支出...因為每一次的經濟起飛.都一定造成建商大量的 搶建搶錢....所以再某段時期內建物會大增 ..如民國70年-77年台灣第一次經濟起飛.大量的建物到今天也差不多快30年了........如果921地震.晚個10年出現..老舊危樓増多會對台灣增加.多大的損失..........

人有三種贏家模式無法複製:
別人的出生。
別人老爸有錢。
別人有遺產繼承!
別把老輸當老師
cmhsiung wrote:
牛頭不對馬嘴
我講的本來就是一般老舊社區二三樓公寓的更新,你用天母的透天別墅這種特例來引喻
(恕刪)
標題與內容完全沒有凸顯"老舊社區二三樓公寓",只是拿一些案例來說明,一般不知道的人還以為要好好的聽建商的話,只要有人願意來蓋,什麼條件都好就是了!
建商不願意透明,樓主也不反駁,然後就要讓住戶悶著頭答應,這真的奇怪!
俗話說,只有買錯的,沒有錯賣的!
之所以有人反對,那就是彼此的利益不同造成,同一棟住戶的某樓層不覺改建有差,除非是都更區,面積夠大,拔掉釘子戶的條款才會生效,不然人家爽爽的住,你拿什麼要要人家改建???
往往都是弱勢,有利益的想改建翻身,但強勢,不改也沒差的一些店面與頂樓能拿他們怎樣?
再說,店面因公設比增加,店內面積會變小,頂樓加蓋的,可住面積大,改建後依權狀分,可住面績會小很多,新房但面積縮水,寧可不蓋!
改建案到最後都是拿佣金的人與建商在騙人與分化孤立,沒有透明的機制,讓人覺得沒有鬼才怪!
我親戚就是有這種情形,馬路後棟的舊公寓想找前面的獨棟的店家改建,我告訴你,改建的發起人可以拿土地價值1%的佣金,自己一定是住在舊公寓的中間樓層,然後無所不用其極的鼓吹,對某店主A說什麼你若不改,我就要聯合其他的透天孤立你,然後對B店主說,釘子戶A要賣房子,所以一定蓋的成,所以你簽同意書就好了啦.....等等無恥的行為都出來了,為什麼?只為那三四百萬的佣金!人家也不是笨蛋,互相打聽後發現建商與拿佣金的人講話不老實,那敢簽什麼合約?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因為建商會多賺,因為發起人可以賺佣金,所以大家要抗拒都更,等這次都更提案失敗,下次我自己賺發起人的佣金,然後換另一個人來抵制你,等到屋齡50年60年70年,你認為建商會用什麼條件跟你談都更?
我上面已經說了,店面和頂樓加蓋本來就有最大利益,這些住戶也是都更能不能成案的關鍵,大部分情況,這些人都會覺得自己吃虧了,這也是現在都更緩慢的原因之一
如果這些人沒有退讓,都更當然成不了案,即使有些都更成功了,如果店面住戶不願意退讓,結果造成建築設計無法克服的缺點,這個都更案基本上還是失敗了,跟我要表達的意思是一致的
至於透天厝因為從房子到土地都是同一所有人,建商其實要的是那個土地,都更只是包裝,通常這類房子沒到殘破不堪,基本上和都更都沒什麼關係
未來問題只會接踵而至
都更問題重重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