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賣了就回不來。問題是,如果你不是有錢人,回來要做什麼?
不賣,就一直等都更等到天荒地老吧。在沒有都更前,你就只能忍受舊公寓的惡劣環境。
早期的舊公寓一樓,沒有一間採光通風是良好的,我所看過所有一樓的房子,幾乎白天都是要開燈的。
蟑螂老鼠更不用說了。那都是你家的好鄰居。
以前還可以當當路霸在門口霸佔個停車位,現在的台北市要當路霸很難了。
更好笑的是,有人說住大安區走路有風。
那都是自我感覺良好。
住個破公寓有什麼風?
全家上下只有門牌值錢。
難不成你去買奢侈品的時候,把門牌帶在身上,或是帶著戶籍謄本,店員會給你VIP特別待遇嘛?
一個人走路有沒有風是看你的小朋友數量,不是看你的戶口名簿,ok?
大安區整體環境是不錯,仁愛路是漂亮沒錯,問題你平常起居是在屋裡,不是在大馬路上,除非你想當街友。
先不論一坪 150 有沒有這行情,如果我是你,我肯定就賣了,你拿出一坪100萬的預算,在台北市外圍、新北市,豪宅隨便你買,剩下的錢,買點奢侈品,買好車,這才叫走路有風。
我有很多朋友也是參不透這一點,寧可大家擠在大安區的破公寓裡,忍受壁癌、爬樓、沒車位等惡劣環境,我實在很想不通,人生在世短短幾十年,這樣做圖的是什麼?
Woodstuck wrote:
台灣的房市, 也許都被仲介壟斷了. 更有甚者, 利用人性的貪念. 說服賣家達户高房價的一致性,實在是要不得呀.
賺取合理的利潤是沒有問題的, 但聯合把價格壟斷,不斷的上涱,居住的房子變成投資的單位. 使年輕的一代連中古屋都買不起. 這共業的環境到最後還是住在這邊的子孫共同來承擔,誰也逃不過.
舉個例子. 颱風過後, 有些菜被打爛了久收, 當一把蔥從二三十元漲到七八十元反映因欠收的合理價格時, 就被記者報成有菜蟲, 人人喊可惡, 卻沒有想說農民也只是在颱風天混口飯吃., 要公平會介入調查.一起打壓. 而國內的青果社也會適時的平衡價格. 正向來看也許這是政府該做的機制.
同樣旳, 當房價在幾年內被漲成好幾倍時, 卻沒有記者出來報導有菜蟲房蟲, 反而被說成是投資標的,和房仲聯合起來大打廣告.利用的只是人性的貪念. 也沒有人人喊可惡, 也沒有打壓, 國內的政府也沒有適時的來平衡價格. 所謂的居住正義, 到底在那裡? 專打務實種菜給我們吃的菜農., 而衣服穿著高尚的人做同樣的行為就叫做投資??
這是只敢拍蒼蠅而不敢打老虎的台灣嗎?
殊不知對真正坐擁房價漲高的人而言. 即使房價以天價賣出, 在同一區內, 賣出的所得也是無法在同一區買到更大的房子. 而只能遷往市郊. 所以真正的受惠者是誰呢? 只有不斷的交易, 拉高價錢, 不斷的洗腦, 改變人們的價值觀, 認為40年的房子一坪是200萬這類的話是合埋的., 房屋才有交易量.造就人們不斷的遷移, 造就人們對位來的不碓定性., 一切只有錢.
每個人都想賺錢,而不斷的追求利潤,那麼誰要虧錢呢? 降低成本,又要有Q感.,於是造成現在的毒澱粉, 有口感而無果汁的果汁飲料. 反正, 房價再繼續漲呀, 政付再繼續打菜蟲打軟的來威風就好, 其它就說成是市場機制, 繼續交由房仲利用人性的貪婪來建議售價以壟斷價格, 造成這一區都是150~到200萬的事實. 到最後, 大家一起喝的就是化學果汁. 吃毒澱粉, 因為這些合理原料的成本早就被高額租金給剝削了.
話說回來. 大安森林公園在二十年多前台北市和台北縣垃圾大戰時, 垃圾沒地方堆, 暫時性的堆放在那邊 ( 好像是目前山坡凸起的地方, 記不太清楚了, 學生時代的事. 當年還有人討論到是否會造成地下水飲用的污染問., 而在之後, 也催生了台灣焚化爐的興建 ~ 世事難料, 現在是寸土寸金~
今日多言了~ 阿彌陀佛 ~
這位師父
你賣房子的錢是你拿去還是房仲拿去?
這位師父
要是你居住區域被你所說的房仲聯合壟斷價格大漲
當你賣房子會依區域價格售出賺得爽歪歪
還是我佛慈悲依市價打4折出售?
平埔番 wrote:
老爸留下來的老公寓,...(恕刪)
這裡在討論的人 大多都是嘴砲 也不住在這裡 說說罷了
其實我就住在這裡 恰巧我家也是那種窄巷的公寓一樓
要論地理位置 開版大大要不是跟我家同里就是隔壁里
這一個區塊就是4個里 以金華街為界 各分兩個里
以北 福住與永康里 以南 錦安里 龍安里
各有各炒作的理由與空間 哈哈 只能說吹牛真偉大
有沒有150P的價值 只能說 這位房仲敢立軍令狀否?
倘若賣不到是否願意如何如何(但即使白紙黑字又能怎樣)
我能直言 150P/坪 純粹只是嘴砲而已
開版大大有一點是否能釋疑 30坪是指可用坪還是權狀
這有差異的 我家權狀不過20初坪 經過多年的努力違建後
做下水道要讓出防火巷被拆了一些 可用卻有將近30坪
但整個公寓基地的地坪30好多已經快40坪
(以前蓋房子其實也有一定的建蔽率只是敵不過住戶多一間的需求)
基本上 150萬/P 要乘上30或20多一些 是有很大的差距
另外土地的價值相對於房屋的價值又如何?
我家附近是商一 不用任何獎勵等等容積率就有 360%
但住三容積率225%就沒料多了 若不用其他獎勵補一補
恐怕連7樓華廈也快蓋不起來(雖然變露臺來賣但剩1/3價)
容積率其實是衡量老公寓價值的一個重要因素
一個實價登錄資料請參考 附近有一個公寓3F也是23坪在賣
賣了半年多終於賣出去了(2013年1月成交)
開2240萬賣(十多年前大概買6百萬左右)後來1800萬成交
土地9.5坪是屬於商一的土地 請問蓋成大樓後可以蓋成幾坪?
我稍微抓了一下 這個房子如果能夠撐到改建 沒有任何獎勵
權狀48坪(公設30%)的房子再加一個車位應該跑不掉吧
隔壁永康81一坪要賣多少 這個房子要值多少錢?
應該有5000萬吧 扣除建築成本 這個房子的期望價值有多高
竟然只賣1800萬 哈哈 沒改建 就是這個樣 但要如何改建
這就是無法改建的老公寓價格真相
我認為這附近公寓1樓的價值在於佔山為王的一個不確定價值
鄰近的所謂大樓社區與華廈社區都放棄一樓作為店面的使用
公寓的一樓即使可使用的地方再大 公寓各戶的地坪權狀還是公平均分
之所以公寓的一樓之所以能夠再多要一點點的好處
其實還是其他各層屋主要改建的需求是大於一樓的屋主
但最近蓋出來的許多新房子卻沒有一樓店面的需求
公寓1樓的迷思 我是認為要好好的考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