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倒是沒聽過大面積開發的容積獎勵

一般比較常見的是綜合設計容積獎勵(就是開放空間設計)、停車容積獎勵以及都市更新容積獎勵
獎勵的內容依地區和個案會有所不同,另外還有容積移轉的方式可以降低土地成本。如果大大有興趣,可以這些關鍵字來查詢。

汪汪說 wrote:
大直重劃區旁邊就是內...(恕刪)



台北就那麼丁點大,
到處都有幾萬人在上班.....
房價要跌時,不管幾萬人在上班的地點都要跌的啦.....
我也是希望大直跌,我肖想住大直很久了,等跌到我買的起的價位,
我就可以換房改住大直了。
大家都在罵建商,為什麼沒人說地主咧?
什麼事都不用做,土地就會增值
真是祖先保祐......

商人就是將本求利~~
我還是要說
售價是市場決定的,不是建商決定的!

虎斑貓
olivecat wrote:
大家都在罵建商,為什麼沒人說地主咧?
什麼事都不用做,土地就會增值...(恕刪)


那建商為什麼要買?地主沒叫你一定要買.
建商荼毒下包商的時候,可有這樣想過?

olivecat wrote:
售價是市場決定的,不是建商決定的!...(恕刪)


所以說囉,房市價格崩,也是建商阻止不了的.
先前有人提供 住展雜誌 銷售率 是否真的是 大概賣得量

查到 除台北是 50%

其他都只有 2~3 成

桃園 好像是最差 只有 2成多

到底真相是甚麼 ? 如果 雜誌寫的是真
表示 實際上 桃園房屋 只賣出 2成 不論預售屋 還是 成屋

that's true.
北市土地就那麼小, 但卻湧入那麼多人, 降價難..........

pichiang wrote:
台北就那麼丁點大,到...(恕刪)
song1638 wrote:
所以如果建商的土地的買價是70萬元
那麼它的建物單位土地成本大約是27.65萬元
沒有樓主所說的那樣的便宜


但是別忘了台灣的建商有世界奇觀的超高公設比
在台灣買房子實際坪數居然要被扣掉30~40%
政府訂出了對建商超有利的政策
一切都是官商勾結.......
celica2003 wrote:
但是別忘了台灣的建商...(恕刪)


請有買新成屋者,自己用尺丈量一下,你會發現室內實坪大概只有6成權狀坪數以下.
光看公設比不儘正確,因為公設之外,還要扣掉樑柱,陽台,雨遮,因為現在流行室內無樑柱設計,但是裸露在外的粗壯樑柱還是算在你的室內權狀坪數裡頭.
1. 不好意思! 住二用地的容積率限制是120%,住三用地才是225%,在此更正。

2. 小弟的立場和大多數的住屋需求者一樣,認為目前房價偏高。不過抱怨要有道理,像公設比過高的問題,其實這是購屋者自己的選擇,和官商勾結並無關係,如果高公設比的建案銷售狀況普遍低於同區位低公設比的建案,建商自然會在建築規劃時有所考量,如果購屋者又要氣派的大門廳,又要室內泳池、交誼廳...,又在抱怨公設比太高,這是相當不合理的。另外,購屋者在購屋時也要留意車位的登記方式,很多不肖建商把車道登記為全建物的公同使用部分(大公),使得購買車位者的持分車位坪數較小(車位都是按車位數賣,坪數小還是賣一樣價格),購屋者買到的公設面積則變大(房屋是依坪數計價,總坪數變高則可售的總價變高),這些小動作是購屋者必須留意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