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aw wrote:
賣得好價錢,是政府應該做的事,利益全民均沾。
要平抑房價,就賣出郊區的政府土地,與建商協議興建大量平價住宅,
再把高價出售精華區土地的收入,用來興建捷運通到郊區平價的社區,
而讓精華區的高價土地由建商興建豪宅,以增加都市的壯麗景觀。;
香港、新加坡是先蓋好捷運,捷運附近再興建國宅,方便中產階級進出市區。
看看台灣政府規劃的淡海新市鎮,喊了十幾年,土地都賣掉了,捷運還沒蓋。中下階層負擔不起私人載具,只能多利用公共運輸。因為沒有公共運輸,沒人想搬進去,現在反而說運能不足所以不蓋捷運。這不是政府只想賣地好讓建商大賺錢嗎?哪裡有您說的「高價出售精華區土地的收入,用來興建捷運通到郊區平價的社區」的情形存在!
三峽北大特區已經幾萬人搬進去了,結果捷運延伸線要列入三期規劃,遙遙無期。
林口要蓋平價國宅,可是價格和林口當地建商興建的大樓差不多。這樣合理嗎?
klaw wrote:
其實,精華區的房地產無論如何是一般民眾買不起的,全世界大都會都是如此;
並非全世界大都會都是如此!!
其實國宅除了提供中低收入戶或負擔不起房價的人居住需求外,也具有「融合」社會不同階層的功能。參考 BBC 關於英國國宅的 mission 說明:
"The original mission of social housing was not simply to put a roof over people's heads, but to ensure that poor people were able to remain in the mainstream of society, rather than being distanced by their poverty; and to provide a secure base upon which people could seek work."
在英國興建國宅的時候,通常會把不同社會階層的居民納入同一社區。比如同一社區或同一棟大樓裡面,有些是出售給私人的,有些是國宅管理單位負責維護管理,並出租給中低收入戶或負擔不起市中心房價的 key workers,如小學教師、護士、警察、消防隊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