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抑房價,全國一起加稅 ? ? 打擊炒房歪風,政府病急亂投醫 ? ?


HaHaSue wrote:
PS:
還真的有人認為現在這個稅制改變是要打壓房價阿?

我記得新聞是說這個稅制要到後年才要實施

拿一個後年才要實施的稅制說要打現在的房價?


1、絕對有人因為仇富,而認為加稅可以打壓房價,讓富人賣屋時多繳稅,心裡會痛快些!

2、兩年後的政策,當然具有影響目前物價的功能。假使兩年後土地增值稅要增加十倍,試問:多少地主會急著在這兩年之內出售土地?短期供給量增加,自然會影響短期市場內的買方購入價格。但長期而言,則會回歸成本機制,以新稅賦的基礎,使得土地價格墊高。


dulinsu wrote:
賣家賣房的成本,會考量應繳的稅、房仲費用等成本。稅率加高、乃至房仲服務費加高,對於賣家而言,只是提高其計算成本而已。那麼,提高的成本誰來買單?下一個買家。

(賣家實拿金額 + 應繳政府稅賦 + 仲介服務費用 + 代書等各類費用)= 賣家賣的金額。括弧內任何一項金額增加,最後轉嫁買單的都是買家。

現在的問題,到底是大家買房子的門檻愈來愈高,還是政府稅收如何多收一點?稅愈來愈高,莫非買房就愈來愈容易?


不是所有的成本都可以轉嫁給買方。市場行情好的時候,當然可以。市場行情不好的時候,就只能賠錢賣了。

如果所有成本都一定可以一直轉嫁,那房價跟股價一定只會越來越高,也不會有賠錢賣的股票和房子

把房屋交易所得稅提高到正常的水準,只是讓投資房地產的人和領薪水的人,站在公平的起跑點上,如此而已。
http://phecda.blogspot.com
dulinsu wrote:
賣家賣房的成本,會考量應繳的稅、房仲費用等成本。稅率加高、乃至房仲服務費加高,對於賣家而言,只是提高其計算成本而已。那麼,提高的成本誰來買單?下一個買家。

只要落實孫中山的漲價歸公就好了
不管賣方加一塊錢還是加一億元都要充公
有錢的拼經濟
沒錢的拼命罵
政府就拼加稅
然後再拼命花
最後還是做莊的贏
沒意義= = "

該死的還不死 死的都是小老百姓 好不容易存了點錢買了 既然被當作是 "豪宅"課稅


政府收越多 建商就賣越多 看誰錢多?

最後買單的又是誰?

最後賺的又是誰?


政府嗎? 你嗎? 建商嗎?
加税抑想要制房價

但不保證原本買不起的人就買得起
也不保證真的可以達到抑制的效果
??
willk wrote:
政府借打壓房價,行偷...(恕刪)

+1
cemos wrote:
任何方法基本上只要是...(恕刪)

那是需要用魄力及革命的精神去做,只要肯犧牲去做對的事不要怕反對,更不要怕無知,這樣就能成功

(不過公務人員及學者中那種人是很少的,目前政府也只看到楊署長)。

...(恕刪)

不同意您對楊署長的見解,如果楊署長有向台北市政府要到健保費欠款、補醫療黑洞、....我才能認同。

基本上我認為會去考公務員(or黑官)都是想安穩過日子的,所以少做少錯、不做不錯。
willk wrote:
政府借打壓房價,行偷...(恕刪)

+1
大同宅女 wrote:
林向愷不是沒有為退休做準備,一九九三年淡水捷運未通車前,他以每坪二十二萬元買下淡水漁人碼頭附近一間面海的房子,打算作為退休的居所,四十坪共八八○萬元。這十七年來,大安區房價漲了兩倍,台大附近的中古屋行情也從當時的每坪三十多萬元,漲到現在的五、六十萬元,而他在淡水那戶遠離捷運的房子卻反倒跌了三成,每坪只剩十五萬元,若賣掉只能拿回六百萬元,僅買得起「基泰台大」的一間三坪廁所。

「我想要跟現在一樣的生活品質,除了去搶劫外,沒有別的辦法!」一位台大教授將淪為房產「新貧階級」,只因當年的買屋抉擇,現在要被逐出大安區、甚至台北市,「那種因為買不起,被一波波往外推的感覺很惡劣!」林向愷無奈至極,「政府眼中只有頂端與最底層,沒有為中產階級提出合理的房價政策。」


奇怪耶
既然是要當做退休後的住所,那幹嘛要賣掉?
如果還在想賣掉房子他還可以賺多少,那他不就是投資客.....

這根本是披著羊皮的狼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