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房市已做頭,續論泰山壓頂

雖然樓主這人不咋的
不過這篇發言確實值得思考一下,

小弟已經看房子看了11锢月了,
愈看愈害怕,我真的買不下手,
好害怕當爐主,

最近氣氛非常詭異,
銀行居然自動向下殺土建融資的成數
而且自已訂定限建收回貸款措施,
這是非常恐怖的警訊,

現在出手絕對是很不理想的時機.
各位跟我一樣在找房子的大大,千萬别衝動,

spirit-tail wrote:
雖然樓主這人不咋的不...(恕刪)


天理何在???

我誠實正直,童嫂無欺,

我不但帶入還負責帶出,

我料事如神,奇準無比,

我想甚麼就說甚麼,說甚麼就做甚麼,

心口如一

我事先告知,事後驗收

掏心掏肺

得到一句:::::::::::::::::不咋的

WHY????????????????????????????????????????????
淡江聲 wrote:
天理何在???我誠實...(恕刪)

因為兄台之前的發言不對俺跟很多大大的味咩(內容空洞,不實在,沒有堅強論據)
不過這一篇講的是實事,有論據,俺支持.


淡江聲 wrote:
現在,倒是充滿了"北市要漲上天"的支持者.
...(恕刪)



沒聲援你

是因為現在北市價格的確會漲上天(量能不會大就是了)



空頭則是以後的事
瞬幻夢影 http://blog.yam.com/hahasue

淡江聲 wrote:
在看此篇內文之前,若...(恕刪)


大哥的見解 真的是讓人耳目一新

請問 大哥~~~

我想住豪宅過乾癮~~

但是 我只想花3~4萬去租 不知會不會有成真的一日?


吐司羊 wrote:
大哥的見解 真的...(恕刪)



看你對豪宅的定義囉,如果是那種名氣很大,帝寶一類的,那毫無機會.

如果只是要求新大樓,你用1%回推,現在就可以租到.

當然,不是每一個屋主會租給你,

但是在人口減少,新成屋增加的地方

應該不難,一般而言,過去中高價位出租住宅,

比7,8年前約打了7折價格,尤其是租給老外的

過去租五萬多的,若不降價到四萬以下,

基本上要空一年以上,反而租兩萬的降價少,

因為出的起高租金的大幅減少,老外一則變窮了

一則高階主管到上海,留下低薪資的

至於國人,能租的起五萬以上租金,都跑去買了.

所以你用三萬以上租到理想房子,現在機會就很大.

四萬當然沒問題,只是要找對方向,有些屋主寧死不降的.

明年,滿街都會有求租不得的屋子.

新成屋,尤其是新大樓有管理費車位者,滿街都是.

老舊的反而難降價多少,尤其沒有管理費的.





HaHaSue wrote:
沒聲援你是因為現在北...(恕刪)



我再悲哀,也沒悲哀到要"多頭"聲援我吧???

尤其是急著賣屋的假多頭.

現在,MO1所謂看長多的,絕大多數都是"偽多頭"

正如幾年前論壇看空的多數是"偽空頭"

將來的"多殺多"肯定有這一批人.

spirit-tail wrote:
因為兄台之前的發言不...(恕刪)



非也非也非也

過去我堅持長多,包括金融風暴時期,大約全論壇如我一般"斬釘截鐵堅持到底"的

絕無僅有.(假多虛多不算)

也很多粉絲哀求我給她們"明確證據""數據證據"理論證據"

我也沒有多少可給,

事實上,給了也聽不懂.

本來麻,自然而然而知的結論,沒幾人能接受的.

就像真正相信我趨勢反轉的>>>>極少






*先知,自然而然而知,天生之,天造之,天縱之,天成之.*

*天下至廣無奇不有*

各位,央行之所以不敢宣示打房,只有一個原因,(宣示不得),否則”不得了了不得”.
泰山壓頂啦,只有四根空心柱子,一個不小心就:::棄了了.
然而,央行也不得不面對險境,解決危機,故央行必定”默默做”.



從此段看法PO(4日)出,直到昨日(7日),政府已經出檯了不少:實質動作

1:防建商低利養地 銀行收緊土地融資
2010/10/05
【聯合報╱記者羅兩莎╱台北報導】


2:央行打房 緊盯民營銀行房貸
2010/10/06
【經濟日報╱記者夏淑賢/台北報導】

3:央行打炒地 壽險業成箭靶
2010/10/06
【經濟日報╱記者李淑慧/台北報導】

4:都更獎勵放寬 一棟建築也OK
2010/10/05
【經濟日報╱記者徐碧華/台北報導】
營建業大利多,政府決定鼓勵都市更新產業發展。屋齡超過20年的老舊建物重建不縮水,初步規劃獨棟2萬戶,將准予按原容積或原樓地板面積重建,若改為綠建築,還會給予容積獎勵。


其中,前面3項對房地產的殺傷力,眾人皆知.看來影響也一定存在,台北房市之火會澆熄不少.

那麼第4點,媒體解釋成:營建業大利多.這點,我持完全相反看法,相信政府用意絕對不是火上澆油,
而是擴大供給面,如果獨棟即可都更,還按照原容積或樓地板面積重建,台北市土地難覓,將轉變成
處處都是可建用地.並且這些可建用地多數是:低公設比.如此將為這幾年炒的火熱的新建案房價,
造成莫大壓力.尤其如果北市房市走空,殺傷力極大,雪上加霜.
淡江聲 wrote:
那麼第4點,媒體解釋成:營建業大利多.這點,我持完全相反看法,相信政府用意絕對不是火上澆油,
而是擴大供給面,如果獨棟即可都更,還按照原容積或樓地板面積重建,台北市土地難覓,將轉變成
處處都是可建用地.並且這些可建用地多數是:低公設比.如此將為這幾年炒的火熱的新建案房價,
造成莫大壓力.尤其如果北市房市走空,殺傷力極大,雪上加霜...(恕刪)


可是我有疑問?
1. 可建用地按照原容積或樓地板面積重建低公設比: 應會拿來與新建案高公設做比較, 拿來炒作一番
2. 都更增加, 但辦法通過, 經統合與重建再快也要一兩年, 中間仍有很大炒作空間
3. 都更量要多到全面供給增加要多少時間? 畢竟蓋房子要時間....不是調利率一瞬間就好.....
所以看來
一兩年甚至三五年仍不會反轉, 但有做頭之慮......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