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肉包子 wrote:
先說小弟是可悲的台北(恕刪)
20 年前,板橋新埔站那裡的新社區大樓,一坪17 萬。當時後就有一些朋友跟你的環境差不多情況。
父母出頭期款,然後小孩背房貸,20 年後,這些朋友繳20 年的房貸存了一間房子。
這20 年間房市大漲,板橋新埔站的房價漲了一倍甚至一坪破了40 萬。
但可惜的是大部份的人,都只是一般上班族,買的房子只能自住,不敢賣。
因為賣了之後換不到新的社區大樓,除非搬去比較便宜的地點住,或是想換更大的房也不敢換,因為就算把舊房子賣了錢也不夠也換不起。
我這一代,剛好站在房市的起漲點,但我有2 個案例給你參考:
第一個案例,a 朋友,就像上面說的,跟你一樣,父母出頭期款,然後a 朋友用自己辛苦賺來的薪水繳了20 年的房貸,
這20 年,他結婚、生兒育女,繳房貸,到現在也繳清了。
只是一般的上班族,這間房子就只能自住,家裡有妻小要養,不過,至少20 年後他存了一間房子,而這間房子也已經變成20 年的舊房產。
第二個案例,b 朋友,也像上面說的,跟你一樣,父母想幫孩子出頭期款,也都只是一般的上班族,但這個b 朋友,他走了另一條路。
他跟父母拿了這筆錢,但是說服他的父母,讓他繼續住家裡,並且說服他父母讓他把這筆錢拿去存金融股。
他說服的理由是什麼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他除了把第一桶金拿去買了金融股之外,後續每個月省下來的錢繼續買金融股,每年領的股利再繼續存進金融股。
遇到金融海嘯的時後他買更多,因為當時後的金融股更便宜。
就這樣因為復利的關係,20 年後的今天,他一年的股利有90 萬。
20 年後的今天,他想買房了,一樣都只是一般的上班族,不奢望可以買豪宅。
雖然20 年後的今天房價漲了一倍了,但買個2000、3000萬的房子,他買得起了,
因為現在房貸利率這麼低,他能貸幾成就全貸,付了頭期款後,剩下的房貸,他用他的被動收入,股利,去繳就夠了,不用用自己辛苦賺來的薪水去繳房貸。
同樣20 年後的今天,a 朋友存了一間房,b 朋友存了一堆金融股,二個朋友都一樣繼續在工作賺主動收入,但是b 朋友多了一筆每年90 萬的被動收入。
於是那個存了一間房的a 朋友後悔自己沒有像b 朋友一樣存股票,20 年後多一筆被動收入可以運用好太多了,因為a 朋友20 年後,只是存了一間自住的房子,沒有任何被動收入。
而人生的階段中,30 歲前年少輕狂,就是要活得精彩,但真正的生活考驗,是40 歲之後,你會過什麼生活??
其實幾十年前就有存股的概念,由其在股市大好的時後就會再炒一次存股的概念,就這樣循還下去。
上次市面上在講存股的概念的時後就是1999 年的時後,但是,真正能作到存股20 年的人,有幾個???
有,只是少數,因為大部份的人都想賭股票,靠股票、期貨、選擇權來翻身比較快,但是真正能夠靠賭股票翻身的又有幾個???
有,只是更少,而那些能夠靠賭股票翻身的那些人,他們一定都有跌倒過,只是他們跌倒了之後,他們站得起來,我們這種沒資本的窮人家跌倒了之後站得起來嗎???
其實人個自有命,你的未來會像我的a 朋友一樣還是b 朋友一樣,是你的人生、你自己才能掌握。
不過建議記住一點,那就是富爸爸與窮爸爸這本書所說的,多增加自己的被動收入才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