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關於在台北市購房的綜合問題

潘德拉 wrote:
20 年前,板橋新埔...(恕刪)

我就是這個例子的B
而我姐姐是這個例子的A
首先所有事都有其經驗值及專業度
熟悉股票的人不會去存紅茶
再來
當人一輩子都沒接觸過投資
你跟他說理財型房貸可以買股票
甚至低報酬率的債券特別股等等
可以低風險套利...等等一大堆
結論是他會聽不懂....
因為他從來沒接觸過
最後去買了莫名其妙的投資型保單
幾乎沒利息的儲蓄險
奇怪的高風險基金
姐姐房貸是繳完了
一間房子自住一間出租
但是這樣的投報率=.=
她執業收入可能是我薪資兩倍
但是她卻沒太多現金可以運用
最後
我沒買房要住哪裡??
基本上只要手上股票質押去繳頭期款
每年的股利繳房貸...還有剩...
只是買了也沒要住不知道買了能幹嘛
收租投報率比股票差
可期待的就是房價漲..
但是房子周轉週期長我膽小很怕...
又是一個事後諸葛,

什麼叫做熟悉股票的人就知道不能存紅茶?

這麼厲害當初有沒有去放空它?

現在股市裡一定有另一家紅茶,

你知道是哪一家嗎?

股票漲個幾個月,一個個股神都跑出來了!

我沒什麼本事去預測股票漲跌,

我只知道能一直笑到最後的肯定是你姐~


吾也猶民 wrote:
我就是這個例子的B而(恕刪)
tzechiny wrote:
又是一個事後諸葛,什...(恕刪)

所謂不能存股的標的不代表他會跌能放空
而是他股價已經造成風險大了
我不需要知道哪一家是下一個紅茶
而是要做到風險分散的資產配置

這就是我說的如果沒有經驗
無法正確了解及操作

另外最後笑的確實可能是姐姐
但是
現況是未來十至二十年我一定比她輕鬆
大叔我都40出頭了未來還有幾年米可以吃??
人生不是玩大富翁
最後總結計算死前資產
人生苦短阿...
現賺500人生翻轉XD,樓主預算都出來了就花點時間去找找看看,
找到合用的可再請父母們來看看或直接買了,
父母主動贊助買房應該也預期房市長期還是看漲,
若本身沒有太多主見,順著長輩的好意少奮鬥十年怎麼想都雙贏,
除非買到問題屋或是大環境房市出現無法預期的重創,否則要虧損四成出場的機會極小。
買個1300的房,就個人成本只投入800,等同50%報酬,就算日後有好的保守投資標的,
慢慢投入,日後也很可觀。
通膨:
不只讓物價變高,也會讓人民資產升值,富士康十二跳讓大陸基本工資漲50%達2000rmb ,現在一般的作業員月薪要3000rmb 約當25年前的台灣基本工資,又看過去幾年大陸房價漲高了,先買的人民資產也變高了。政府可以再賣出高價土地,拿來開發與建設公共設施如蓋馬路,公路,公園,高鐵,捷運。提升了公共環境品質,口袋深的人就會來買,提升房價,原本先買的享受了增值利益。台灣過去30年至今也如此。

股票漲:
股票不像期貨是零和,台積電把先進製程做到世界弟一,讓HPC 業者完全倚賴台積電,台積 EPS 增加,競爭力也增加,超高的利潤,股價從兩百漲到六百多,買,200,300,400,500的人都賺錢。持有台積股票的人資產也提高,持有的人人開心,這些持有者有眼光洞燭先機或運氣好摸到的,但還是有很多人現在持續買賣台積,買的人必定看好且有意願持有,且口袋深。沒持有的眼紅希望他跌。

這兩種情況很像吧!

台北市房價高漲超過薪水漲幅很多:
為什麼台北市的房價高漲?不就是口袋深的人或有需求的人買走了嗎?跟薪水漲幅有什麼關連! 薪水的漲幅不過是政府統計的平均數據,跟口袋深的有錢人有什麼關係!再來還有一群人是高薪族群,他們的薪資高度與漲幅也不是政府那個統計數據看的出的。早些年高薪的高管也許不多,但台灣越來越多上市櫃公司,高管也越來越多,加上外商公司越來越多進駐,拿到高薪的也越來越多,尤其是Google 來台找了近5000 人! 沒錯5000 ! 這些員工只要有5年工作資歷
年薪少說要100 到 150 。
有十年以上的至少200以上。
台灣大型上市櫃公司,理級人才也有180到200 。
這些人大多在台北!!
意指可能少說有萬人科技業受薪階層的人年薪150 或 200以上,月繳5萬年繳60萬,若以30年房屋貸款來看可以買到大概 2000萬的房子。
所以台北一般地段不差的大樓都超過這價,連30到40年的公寓都要 40 到 50萬一坪,30坪的公寓地點好的40萬買不到的。還有另一群事業主,其他產業高管說不定又有數萬人的。

若無重大變故如戰爭或遷都,驅勢是不會改變的,因為越多年過後這些高薪族越多,老的賺多了,後一批又來了,只要跌到1500 ,2000萬的公寓大樓都會被買走的。連柯P 都說公宅不希望住太多窮人,公宅租金是市價8折,但台北市租金一坪一千以上,大樓套房也要十來坪,公宅出租也要萬把塊的。

有人說價格驅離是現實的,頂尖的那群人資產增速是你沒想過的! 他們的子孫會繼續住,再加上一代一代的頂尖高薪人才,這麼小的台北市,生活這麼便利,真的億元豪宅都是事業主或打工皇帝在買的,2,3000的頂尖人才是買的起,也很多人買的。
一般人認為的高價,在高資產族群中可不這麼認為的。

資產不夠的只要願意退而求其次,新北桃基都有而1x 到2x 的可以買的,房子不過是安身立命的基石,等到資產夠了,要進北市也許又有不同想法了。
臘肉包子 wrote:
1.各位同意房價至少要10年後才會降嗎?
2.如果是考量到投資問題,是否要以蛋黃區為買屋首選(本人最多1200-1300萬)
3.買房是否一定要2房以上,以後才好賣出
4.30年以上的老公寓是否,以後會很難脫手


1.
自己算一下摟,把少子化顯著的年份,往上加到他們有能力買房的年齡
如果要把換屋族群也考慮進來,可能要從人口負成長的年份往上加
我估至少是 2035 - 2040 年,然後看人口降得比較快還是鈔票印得比較快

2.
這個預算蛋黃區不要看

3.
是,台北市新推案中最多的就是兩房跟三房,需求在哪供給就在哪,建商已經把答案告訴你了

4.
我覺得會很難脫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