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稅滿月了,北市房價續創新高!

真的~樓主反析的很清楚吶!!
因為從以前一直聽身邊的人說:要跌了~
那些會看空的人也是因為看報紙看張教授說~而跟著聞雞起舞~
通常不久後~又會聽到長輩說~
暗"那時怎麼沒買?害自己又要多付多少才買的到!!
損失不少!!也少賺好多~
我們身邊的都是一般人~並不是那些金字頂的人~
沒有他們這麼有遠見~也怪自己功課沒做足!!
才會像人家說""人講一個影~你生一個仔"(台)
搞得自己不上不下~害自己錯失好多機會(殘念)
也有很多人說張教授是買方的間碟~
因為也有聽說有人在張教授一說利空後~
便趁賣方信心動搖趕緊進場撿便宜~也因為賺到一桶金!!
所以投資沒有對錯~只有眼光的不同!!
哈哈哈!!
台灣房價加油

一直衝衝衝

台灣人就靠房價提高 經濟成長率

高房價才有亮的數據

庶民經濟 --> 是 "束"民經濟 才對
ltelung wrote:
又不是吃藍色小藥丸 ...(恕刪)


奢侈稅不就是打著打擊短期投機客的大旗嗎?
如果還不能馬上見效那算那門子打趴房價呀?

如果這個理論正確
那不就是意謂現在房價高漲全部都歸咎於"短期"投資造成的?

如果說要等到中長期房價才會影響
那不就是跟本要讓"正當"的中長期投資客墜入深淵?

有點自打嘴巴的政策
看來是玩假的成份居多

dunhi wrote:
只要房仲在,別想房價掉!

大家的房子都給房仲,它要賣多少房仲都在控制,
它要喊多少,我們小老百姓就跟著掏錢!

買賣雙方都看不見對方出的價格!

你房子想賣一坪40,它貼廣告單賣50
房子賣了47,給你41,它賺了6,
是不是很爽?

某某區的房子,要賣的人都透過房仲,
房仲把它整理起來,把某某區的房子全部提高10萬賣,
你去買房子,怎麼看都是看到高10萬的房子,
你就覺得沒有被貴到,就買了!
你就白白被賺了10萬.........

這是我發現的....裡面觀念或許有錯,請各位指教!



推動房價屢創新高的火車頭,一向就是建設公司
成屋(中古屋與新成屋)則是在後面比價追價
投資客與房仲在市場上的作用就是迅速縮短成屋與預售屋的差價
增值的價差很快被他們賺走了,自住客只能以接近預售屋的創新高價購買成屋.


打房只打成屋投機客,卻不敢扣建設公司爆利稅,根本就是打假的
看看奢侈稅上路後,新建案的標價屢創新高,
隨便舉幾個最近本板上的例子

石牌路上的新建案每坪90萬

松江路預售屋每坪100萬元

新北市的就不說了,一個比一個還誇張,

看這般情況,還指望奢侈稅能讓房價大跌,無異癡人說夢話.



CleanRoom wrote:
推動房價屢創新高的火...(恕刪)


還是供需與市場機制決定一切,
大台北地區的房子有一坪200萬的,也有一坪12萬的,

沒人規定你一定要去買100萬,80萬,50萬的,
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如果暫時沒錢,可以存/可以租/可以等,
版上不是也有不少人常鼓勵租屋不想犧牲生活品質的?

當然我也不贊成因為A級品屢創高價,導致一些B咖貨賣A咖價,
現況不僅是購屋者受害,連A咖建商,A咖建案屋主,A咖投資客也是損失,
因為價差拉不出來,沒辦法突顯建商品牌,建案地段,建案品質,

不過我也不喜歡明明還沒存夠,不願先屈就較遠或較小的房子,
動不動就喊建案房價太高的,好像人家賣高一點就對不起你,

再來分享一個的例子,我買了一個建案就在我朋友家對面,
成交40萬我朋友說我是盤子,我問他家幾年屋,他說20年左右,
我問我買的案子合理應該多少,他覺得只有30-33萬,
我又問他覺得他家現在要賣合理要多少,他說27-28萬吧,
預售新建案超高樓層全新建材基地又大,難道只高過20年小基地華廈4-5萬??
所以他永遠找不到他想買的房子,而我也不是一定賺,但我已經有不只一間房子。

shuwei1019 wrote:
再來分享一個的例子,我買了一個建案就在我朋友家對面,
成交40萬我朋友說我是盤子,我問他家幾年屋,他說20年左右,
我問我買的案子合理應該多少,他覺得只有30-33萬,
我又問他覺得他家現在要賣合理要多少,他說27-28萬吧,
預售新建案超高樓層全新建材基地又大,難道只高過20年小基地華廈4-5萬??


這就是人性。
我只是點出很多人避而不談的房價高漲的根本原因--建商才是元兇
期貨影響現貨的價格,這點淺顯的道理,難道還需要彭總裁開示,大家才會明白?

預售屋炒房元凶!彭總開砲:當期貨炒

shuwei1019 wrote:
當然我也不贊成因為A級品屢創高價,導致一些B咖貨賣A咖價,
現況不僅是購屋者受害,連A咖建商,A咖建案屋主,A咖投資客也是損失,
因為價差拉不出來,沒辦法突顯建商品牌,建案地段,建案品質,


至於你說的A貨,看看彭總裁怎麼說
7億豪宅?根本沒那個價,那不是炒作,是甚麼?

shuwei1019 wrote:
還是供需與市場機制決定一切,
大台北地區的房子有一坪200萬的,也有一坪12萬的,

沒人規定你一定要去買100萬,80萬,50萬的,
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如果暫時沒錢,可以存/可以租/可以等,
版上不是也有不少人常鼓勵租屋不想犧牲生活品質的?


你講得真是對極了,一切都是供需與市場機制決定
既然如此,那幹麻又弄個抓小放大的奢侈稅來干預自由市場機制?

奢侈稅條款開了幾個後門,其中最大的都是與建商有關的豁免條款
只能說建商實在很夠力
檯面上的投機客與房仲,則成了人人喊打過街老鼠--當然他們也不是無辜者,應該說罪有應得
當然更不要跟我說:建商是善意佛心的生意人,也是炒房的受害者
黑心建商的告白,這書總該看過吧?
最近有在看的應該很明顯看到
台北市交易還是很熱絡
我跑了好幾家 店裡的房仲幾乎都外出
再來五月後要賣的房子真的少很多
我看的一些地區都少快一半
成交量當然是下降



dulinsu wrote:
等張教授不再只是空談...(恕刪)


沒想到你也注意這點,你應該趕快去買7月份Money雜誌來看,張教授首次對外公開說:他沒賣,但要參予都更.....要賺更多??

傻子也知道,都更從洽談到完成都要10年左右,張教授不是長線看多,那他還敢都更?

現在老公寓都漲翻天,真的會跌翻天,那他應該現在趕快賣,賣給接手的傻子呀!

張教授這下子是越描越黑,竟然公開承認沒賣,但要都更~

xxbomber wrote:
張教授最大盲點,就是...(恕刪)


其實應該這樣講,除非是沒辦法超額供給的商品,甚至是人力,否則其價格總有一天會崩盤大跌

像DRAM與面板業就是很好的例子~

試問DRAM與面板業的門檻在哪?技術可以引進,只需要有足夠多的錢,而且這個錢還可以大量從銀行與股市中拿到,自己根本不用出什麼錢(DRAM與面板業的經營者,持股比例都遠低於10%)

就這樣,在DRAM與面板價格很漂亮時,吸引了一堆瘋子爭相投入下,最終出現超額供給,導致價格崩盤

在台灣,什麼人才(?)最多,當然是行政助理最多,薪水也是超級低....

當半導體非常興盛時,大量的人都湧進半導體(主要是DRAM),以及後來也很熱門的面板業,多年下來是培養了大量的人才,但試問,除了超額供給外,DRAM與面板虧損累累下

試問,還有所謂的電子新貴嗎?大家都笑稱是薪"跪",工時超長,待遇超低....

我有很多同學,當年都湧入很熱門的DRAM與面板業,夢想著當新貴

當時年紀還小,懂得不多,但我總覺得已經很熱門的行業,在擠進去,能拿到什麼"好康"的?

因此,畢業後選擇自己喜歡但不熱門的行業,結果現在突然變得很熱門

憑藉著比別人多幾年的經驗,待遇還算不差~





相反地,若是沒辦法要供給多久就給多少,其價格是易漲難跌~

這套用在台北市精華區房地產來看,在精華區可供建築的土地真的是少得可憐

剩下可以蓋的土地早被財團圈地走,也不開發,就故意讓可開發用地少到嚇人,然後覺得差不多,再來推出超級豪宅

按照以往的經驗來看,以前"才"用一坪100萬開發的人都是傻子,因為現在在台北市連普通中古屋都可能以一坪100萬成交

換言之,等台灣真正受惠於ECFA而讓經濟狂飆上去,到時候再來搞個一坪500萬的豪宅,也不是不可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