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看到的台灣都會市容
都相當的沒有美感
早期的房子似乎只在滿足最起碼住的需求
所以建造出一大批樣子相仿
巷棟窄小、採光不佳的住宅
爾後隨著環境的進步
大廈開始節次比鄰的興建
可是同樣的問題依然存在
雖然隨著時代的進步
現代人對房子有了更多的要求
可即使到了現在
同一建商建造的案子
仍往往出奇的神似
讓人覺得
是不是同一個施工圖小修改一下
連設計費都直接省下來了
由於老舊的建築和社區
沒法給人樸質的感動
也就沒有可保留的價值
而整個城市在新舊交雜間
又豈只一個亂字了得
惟都市更新又遲遲無法順利推展
這樣的情形將來只有愈加惡化而已
但是
至少我還是覺得台灣的某些公民素養是在進步的
三十年前隨處可聽見喇叭聲
二十年前廟口、夜市垃圾到處都是
十年前行人道還處處見檳榔汁
而現在都已經改善很多了
說到這裏
不得不提一下幾個新市鎮了
現在的幾個新市鎮
包含北大、林口、淡水等
在市容規劃及建物要求上
都比以前要用心的多
同時也更加的強調公園、綠地與休閒機能
所以走在這些地方的感受
是在市區裏很難比擬的
我覺得在都更不昜的情況下
這些地方會是很好的選擇
建築是百年大業
由其現在建築技術的進步
混凝土建築的壽命要輕昜超過100年
都不是一件難事
加上隨著土地的增值
在未來都更只會更加困難的情況之下
我們能不更用心去打造這片家園嗎
luka1027 wrote:
再同意也不過,滿街的便利超商與商店,只是帶來混亂與壞習慣.
能買的東西就那幾樣,統一的爛東西佔滿了年輕人的胃,有敏感度的人就會察覺,市場越來越被統一壟斷,能選擇的東西越來越少,這是一種不幸. 如義美與光泉,幾乎快從市場消失了,我卻最討厭統一的牛奶.
在我許多的嗜好中,台灣幾乎什麼都買不到,我常必需從歐美的網站買回來,大家都過著單調的生活,愚蠢的生活娛樂只剩下去超商買東西,社會一點都不多元化,人們還自爽著台灣真便利,生活卻沒有意義.
買房子要機能,機能好找,機能代表混亂,能睡好覺走好路的環境才難找,懂得生活的人求之不得.
)
看了你口中描述的台灣,誠心發問,你為什麼還在台灣?是不是錢不夠還是英文不夠好讓你不能離開?說出來讓大家幫幫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