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關鍵字
樓主提供的第二點才是房市走下坡的關鍵

富人不會care那一點點奢侈稅


利率一升 就有一票人拋售了

彭大老已說:1.5 的低利將成絕響

利率調升真的可以抑制部分散戶投資客進場
買方負擔變重降低買氣可以造成房價下跌
但房價變低利息變高負擔增加
不代表大家就買得起

對於利率走勢個人的方式是
94年買的房子為自住跟出租使用當時利率較高
前兩年利率降低增貸出來(除了房價上漲的空間外還有之前繳的本金)
先把成數拉高降低平均成本
未來利率調升如大大所說是趨勢,所以年中之後開始談轉貸(年限由20年降到15年),已核貸待撥款,成本再降低
這樣可以增加手上現金轉投資,降低成本,也可以因應未來利息調漲,把傷害降到最低
??
paris16 wrote:
樓主提供的第二點才是房市走下坡的關鍵
富人不會care那一點點奢侈稅
...(恕刪)

我覺得兩者都是.
富人既然在意利率多個3%, 5%的, 怎麼會不在意那20%的奢侈稅?
事實上, 台灣有不少投資客也在炒豪宅, 那種投資客的口袋深度大概是要他貸款買個一棟來自住是可以的, 但一次買幾間來炒的話, 一來利率上升會受不了, 再課個奢侈稅大概就掛了. 所以這類投資客會退出市場.
另外, 利率上升, 建商的融資成本也會上升, 房子囤越久, 成本越高, 週轉也越慢, 稍有閃失就會跳票. 所以
市場的空屋多時, 建商彼此間也會考量自己先出較保險, 別人晚出等滯銷, 的因素.
所以
個人認為

一般消費者不要碰的就是

豪宅市場



龐大戶數推案市場

當然還是那句話

自住沒差...

不過物以稀為貴

明年應該會有很多大量的交屋潮

有哪些建案 大家來貢獻一下吧~
ANTARCTICA wrote:
我覺得兩者都是.富人...(恕刪)

看過很多散戶投資客,一開始只為了自住買房子,沒有任何投資目的,隨著時間過去,房子逐漸漲價,自以為有眼光,就覺得投資不動產有利可圖,就貿然進場,結果被套牢,甚至斷頭
??
新聞內容是這樣報導的:“行政院長吳敦義認為景氣復甦期可「考慮研擬加稅」,財政部已加快啟動對奢侈課稅的計畫。賦改會提出建議,應對每坪單價百萬元以上豪宅、單價20萬元以上珠寶及3,000cc以上汽機車課徵10%到20%奢侈稅。”

針對房產而言,是否該以每坪百萬,做為豪宅的定義?以淡水紅樹林的指標案“海納川”而言,其坪單價雖不到百萬,但“海納川”與“藍海”兩案所訂的價格,其實已然達到拉抬附近房價的效果。以海納川的入門總價、建材、工法、規劃等等,無一不是豪宅的等級。

北台灣房價狂飆,固然是由台北市內最精華區的豪宅屢創新高帶動,但連帶地,台北市周遭各個子區塊的房價飆昇,則是各自區塊的一些指標建案所拉抬的效果(如新板的新推案)。

dulinsu wrote:
應對每坪單價百萬元以上豪宅、單價20萬元以上珠寶及3,000cc以上汽機車課徵10%到20%奢侈稅。”...(恕刪)

那每坪100萬的豪宅, 可能就是一個心理障礙了.
售價100萬一坪, 課個奢侈稅, 成本竄升到120萬一坪, 那倒不如一坪賣99萬.
那也壓縮到其他一般住宅的價格空間, 因為有比價效應.
這種比價不是向上比價, 而是向下比.
台灣人命賤,只要是出生在台灣公民,打從一出生就是帶罪之身,負債之身.做什麼事都得偷偷摸摸,明哲保身.就算很有錢也都得低調再低調.現在的政府思維有很嚴重的只許洲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封建思惟.美其名道德治國,美其名節能省碳,其實都掩蓋不了經濟嚴重衰退,狂吸納稅人口袋的惡劣行徑.食衣住行沒有一樣體恤中產階級.天底下有這種吸完再吸的政府嗎?

住的方面,要課豪宅稅
衣的方面,要課奢侈稅
行的方面,要課能源稅
現在連食的方面,今天新聞傳出也針對垃圾食物課徵健康稅
醫療方面說非漲健保費不可
除此之外,行政院長還公開對人民宣戰說只要經濟好一點時,還會奉送人民其它的加稅方案.稅是不加不行的.

說這些不是牢搔,想一想,如果不是經濟未來一定爛到不行,否則幹嘛加稅?經濟若不行.房子賣給誰啊?
這麼明顯的趨勢還看不清楚嗎?
------------(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