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購屋時機大好 為何不見購屋人潮?(值得一讀!)



如果當台北市房市開始下跌,情形不知道也會如此??




美國購屋時機大好 為何不見購屋人潮?
鉅亨網編譯郭照青 綜合外電  2010-03-23 21:25:33 


現在正是數十年來,在美國購屋的最佳良機,然而,卻四處遍尋不見購屋人

1) 購屋抵押貸款利率降到了逾五十年來的低點。而且,聯邦準備理事會(Fed)還承諾致力維持利率於低點。

2) 美國房屋價格也已大幅下跌。全美國平均而言,房價已自2007年高點下跌了逾25%。在佛羅里達州南部這類超建的市場,房價的跌幅更達50%。

這般的房價跌幅,已讓購屋人的負擔能力,創下了自1980年代中期以來最高水準。今日中間房屋價格,僅為中間家庭收入的2.78倍。而在2005年,此一倍數達4倍之多。

由於賣方急於脫手,買盤可能還得以進一步壓低價格。

3) 美國目前的待售屋數量,與每個月售屋數相較,已接近記錄高點水準。同時,法拍屋與新屋還持續使餘屋數量進一步升高。

4) 經紀商的傭金亦下降。6%已不再是一般行情,4%或以下已更為普遍。此外,政府還將提供購屋人稅率優惠。

然而,房屋銷售依舊疲弱。新屋與成屋銷售均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更甭提自2005年銷售高峰期的下降幅度了。

問題不在缺少貸款。與一般人的認知剛好相反,銀行仍在提供貸款,只是態度要較幾年前的泡沫時期,謹慎一些。

只要能湊齊20%的自備款,與過去一年或二年的收入證明,大多銀行仍是搶著做這一筆生意。

儘管種種條件仍算是寬鬆,然而購屋人卻仍是稀稀落落。甚至春季已至,也並未能讓潛在買主踏出戶外,看一眼這項商品。

這其中有幾點理由。一是大多購屋人同時也有一棟房屋要賣,顯然這就讓成交困難得多。

更重要的是,對價格的態度已有所改變。

當泡沫擴大,房價上漲時,購屋人都急著趁房價進一步上漲前,急急買進。而現在,正值房價下跌時期,購屋者多自忖,今日不買,明日房價可能更便宜一些。

購屋者總是要等到房價有回穩跡象後,才願意出手。畢竟,誰會想買一項正在跌價的資產。

購屋者亦在等待就業市場改善,而且這點恐怕是房屋銷售面臨的最大障礙。

由於失業率偏高,且失業人員處處,少有家庭有信心面對這項事實,做出一生中最大金額的交易決議--購屋。

現在,歐巴馬總統的健保法案已經獲得通過,或許他的注意力終將轉移到這些日子裡民眾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失去工作的不安全感。


我也想買...但是買入後..你每年維持費大約2%-3%的房價..(含房屋/地價稅及保險)
非常高...

以洛杉磯中等房子來說70萬...一年單單維持費就要2萬多美金...
每個月接近2000美金(房貸分期付款及利息還沒算呢)....

老實說...用租的就好了...買得起也養不起...

答案很簡單

因為美國人不像華人一樣

得了『不買房子會死』的病



不過我相信清醒的人會越來越多啦
瞬幻夢影 http://blog.yam.com/hahasue
樓主多慮了

萬中無一的寶島 + 最聰明勇敢的台灣人

怎麼會讓美國的狀況發生在我們身上呢 ?

這一定是美國人不夠努力. 才會讓情況變成現在這樣的
強尼0620 wrote:
這一定是美國人不夠努力...(恕刪)



看到這句

我笑了

讓全世界看看最努力炒地皮的台灣人怎樣創下奇蹟吧!!!
瞬幻夢影 http://blog.yam.com/hahasue
btjeff wrote:
美國購屋時機大好 為何不見購屋人潮?...(恕刪)


因為他們都跑來買台灣的房地產啊......
這一切都是阿共的陰謀啦!
btjeff wrote:
現在,歐巴馬總統的健保法案已經獲得通過,或許他的注意力終將轉移到這些日子裡民眾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失去工作的不安全感。(恕刪)


剛看一篇新聞,跟這有點呼應… 內容就是,因為健保法案過了,失業人民不用再那麼急著找工作了…

美國之前保險制度是你有工作才有保… 沒有工作的人是不能生病的…

所以,沒工作的 "不安全感" 也或許因為健保法案過了,而少了不少…
HaHaSue wrote:
因為美國人不像華人一樣

得了『不買房子會死』的病


中肯。

不只台灣,中國人也是。 最近看到一篇韓寒的訪問他就這麼形容上海人。

就跟佛家講的一樣,憤怒或憂慮主要還是來自心中的掛礙。

強尼0620 wrote:
一定是美國人不夠努力. 才會讓情況變成現在這樣的


對啊 且美國都沒有捷運, 難怪不會漲<誤>
強尼0620 wrote:
這一定是美國人不夠努力. 才會讓情況變成現在這樣的(恕刪)

這句話實在太經典了!
不得不推一下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