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台北市房市開始下跌,情形不知道也會如此??
美國購屋時機大好 為何不見購屋人潮?
鉅亨網編譯郭照青 綜合外電 2010-03-23 21:25:33
現在正是數十年來,在美國購屋的最佳良機,然而,卻四處遍尋不見購屋人
1) 購屋抵押貸款利率降到了逾五十年來的低點。而且,聯邦準備理事會(Fed)還承諾致力維持利率於低點。
2) 美國房屋價格也已大幅下跌。全美國平均而言,房價已自2007年高點下跌了逾25%。在佛羅里達州南部這類超建的市場,房價的跌幅更達50%。
這般的房價跌幅,已讓購屋人的負擔能力,創下了自1980年代中期以來最高水準。今日中間房屋價格,僅為中間家庭收入的2.78倍。而在2005年,此一倍數達4倍之多。
由於賣方急於脫手,買盤可能還得以進一步壓低價格。
3) 美國目前的待售屋數量,與每個月售屋數相較,已接近記錄高點水準。同時,法拍屋與新屋還持續使餘屋數量進一步升高。
4) 經紀商的傭金亦下降。6%已不再是一般行情,4%或以下已更為普遍。此外,政府還將提供購屋人稅率優惠。
然而,房屋銷售依舊疲弱。新屋與成屋銷售均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更甭提自2005年銷售高峰期的下降幅度了。
問題不在缺少貸款。與一般人的認知剛好相反,銀行仍在提供貸款,只是態度要較幾年前的泡沫時期,謹慎一些。
只要能湊齊20%的自備款,與過去一年或二年的收入證明,大多銀行仍是搶著做這一筆生意。
儘管種種條件仍算是寬鬆,然而購屋人卻仍是稀稀落落。甚至春季已至,也並未能讓潛在買主踏出戶外,看一眼這項商品。
這其中有幾點理由。一是大多購屋人同時也有一棟房屋要賣,顯然這就讓成交困難得多。
更重要的是,對價格的態度已有所改變。
當泡沫擴大,房價上漲時,購屋人都急著趁房價進一步上漲前,急急買進。而現在,正值房價下跌時期,購屋者多自忖,今日不買,明日房價可能更便宜一些。
購屋者總是要等到房價有回穩跡象後,才願意出手。畢竟,誰會想買一項正在跌價的資產。
購屋者亦在等待就業市場改善,而且這點恐怕是房屋銷售面臨的最大障礙。
由於失業率偏高,且失業人員處處,少有家庭有信心面對這項事實,做出一生中最大金額的交易決議--購屋。
現在,歐巴馬總統的健保法案已經獲得通過,或許他的注意力終將轉移到這些日子裡民眾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失去工作的不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