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敢這麼說?
台北市會貴主要是因為首善之區資源建設最豐富,公司行號工作機會堆集中在此
因此就會有全國最高的房產需求
20~30年後景況將不同
勞動人口最多的5,6年級生在那時候已達退休年齡,
那時的勞動人口是
最近幾年出生的少子化世代,
和現在兩相對照,工作機會最多地區的房產需求會如何?
到那時候反而地廣人稀的非都會區房價會漲,因為一堆人要去買適合退休生活居住的恬適環境房子
cnwang wrote:
當台灣人口開始負成長,青壯人口只剩現在一半 (6年級中段一年出生40萬人,現在不到20萬)
這一大堆台北市的房子到底要給誰住?
土地是固定的,但房子不是。
北市精華地段的土地,過去地坪100坪土地所興建的老房子,可能可以蓋出8間40建坪的房子、總共可以供30人居住。但隨著市區住宅大坪數化、豪宅化,未來同樣地段100坪的土地,可能只能蓋出4間80建坪的房子,提供15人居住。
看一下北市精華地段的新成屋,是否大多推大坪數的房子?如文華苑、帝寶、一品苑、甚至元大花園等等(地段愈好,愈是如此)。再看看這些大坪數住宅裡面,所住的家庭人數與土地坪數比,就可以知道,北市精華地段的【土地坪數/人】的數值,會逐年往上。再加上公共建設、綠地公園愈來愈多,使得【相同面積的土地除以居住人口】的數字逐年上升。
換言之,北市精華區每人使用的土地面積,因財富極端化而上升,使得腹地面積相同的區位,未來居住人口數會下降、北市新居民的居住空間變得更加舒服。除了享有更大面積的建物面積外,還有市府提供的各類公共建設、如運動中心、公園綠地等,這些公共空間面積,也都會耗去有限的土地面積資源。
人口負成長,影響較大的是供量大的外圍地區。至於市區精華地段,會因土地相對人數的分配比例變更,而受較小的影響。
二十年後我也要退休了,誰跟你在台北買,
我會老你不會老?你那時也差不多要退休了,也沒有買台北市的需要吧?
還有網友講到三四十年,我都不知道該說什麼,
我到那個年紀應該是要買墓地給自己以後住了吧?
人生就這麼短短幾十年,分析來分析去,得出這樣的結論(就算是正確的)也是一點用都沒有~
aggn wrote:
為什麼敢這麼說?
台北市會貴主要是因為首善之區資源建設最豐富,公司行號工作機會堆集中在此
因此就會有全國最高的房產需求
20~30年後景況將不同
勞動人口最多的5,6年級生在那時候已達退休年齡,
那時的勞動人口是
最近幾年出生的少子化世代,
和現在兩相對照,工作機會最多地區的房產需求會如何?
到那時候反而地廣人稀的非都會區房價會漲,因為一堆人要去買適合退休生活居住的恬適環境房子
brachialislin wrote:
以人口角度來論的話,我覺得大約要30-40年說...
現在台北市還是有很多壯年(45歲以上)人口擁有台北市房子的,
除非退休後會離開台北到外縣市居住,
不然就算他退休了,還是需要房子居住,
所以應該還要往後加個30-40年吧!
關閉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