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昨晚問我, 說有公司找他們社區都更.
條件開的很棒, 但他很懷疑真假?
住3的1P土地可換高達6.5P建物 [含公設] + 額外1車位.
我說條件這麼棒, 怎不同意?
他說就是因對方給的條件太棒了而產生疑心.

我也覺得不太合理.
1P地標準可換2.25P建物, 加上100%獎勵上限, 最多也才只能換4.5P建物.
應該是我的知識太匪淺了, 不知如何解惑?
文章關鍵字
住三 容積率 是 300% ,所以土地1坪是可以蓋 1x 300% x (1.67) = 5.01 坪…

1.67 是基本的含公設… 建商可以利用容積獎勵,這個成份是有可能大於 2 的。

ie875124 wrote:
住三 容積率 是 300%


住3之1才有300%不是嗎?
http://www.planning.taipei.gov.tw/pages/detail.aspx?Node=46&Page=2077&Index=5
新北市的土地如果沒有特定區域的限制的話, 住三的容積率是 300%。

每個地方對容積率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1、先申請該土地的「土地使用分區證明」,上面會說明是哪一個都市計畫。
2、打電話詢問都發局的承辦人員,告知是哪一個都市計畫,他會回答你容積率、建敝率是多少。

ie875124 wrote:
新北市的土地如果沒有特定區域的限制的話, 住三的容積率是 300%。
每個地方對容積率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1、先申請該土地的「土地使用分區證明」,上面會說明是哪一個都市計畫。
2、打電話詢問都發局的承辦人員,告知是哪一個都市計畫,他會回答你容積率、建敝率是多少。

新北市分成一二十個都市計畫區
大部份都市計畫區都只有一種住宅區
那來的「住三」?

住三,意即第三種住宅區,這個名稱是在都市計畫書之中定義。
所以說要該都市有把住宅區分成第一種~第三種,才會有住三的簡稱。

都市計畫不一定要用數字這樣稱,
比如說台北市商業區根據使用強度,分成商一到商四。
可是淡海新市鎮特定區都市計畫就不是這樣分,
它分成中心商業區、海濱商業區、鄰里商業區、政商混合區等等,
不用數字。
只要都市計畫書定義清楚,住宅區的名稱不一定要用數字,
命名「大宇宙霹靂專區」也是可以的。
---
新北市大部份的都市計畫區,只有一種住宅區,
其容積率是300%,但是有路寬限制,
建築線面臨路寬不足8米時,容積率不得超過200%。
不過也有的地方不是這樣,
比如說樹林、土城、新店,都有好幾種住宅區。

louissvs wrote:
1P地標準可換2.25P建物, 加上100%獎勵上限, 最多也才只能換4.5P建物.
應該是我的知識太匪淺了, 不知如何解惑?

建物面積很多是不佔容積率的
比如說地下停車廠、梯廳、陽台、屋突、雨遮、機電空間
在此想請問上面算式中的參數: 1.65 是如何得來的?
比較想瞭解在都更時,土地持有坪數如何依據住房的 分區/類別,換算成都更後建坪的合理持有坪數?


謝謝!

ie875124 wrote:
新北市的土地如果沒有...(恕刪)




人家說台北你說新北難怪整篇會被你搞錯.



妳知不知道新北哪邊才有你說的分住幾?


lulalla wrote:
新北市分成一二十個都...(恕刪)



新店是靠近台北市所以這是特殊狀態外,很多區大多在新北還是看到住


除非是新重劃區分到住2(還不到3)比如土城,還有,專業的人在新北絕對不會亂說都更,條件比台北還刻,大多說合建改建居多

louissvs wrote:
友人昨晚問我, 說有...(恕刪)



如果你說的是中山區那有可能,我搭檔的那邊條件兌換差不多到5(只差1族談完就開始準備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