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gotv.ctitv.com.tw/2017/04/462265.htm
北市仁愛路、信義路改為雙向通車爭論多時,交通局評估仁愛路改雙向後,往西道路容量縮減,部分路口會較壅塞,但可增加民眾方便性與活絡地方發展,分析報告已送給市長柯文哲核定,今年6月前可望有初步結論,且恢復雙向的可能性不低;由於信義、基隆路口車流輛龐大,信義路暫不考慮改為雙向。
目前仁愛路從市府前的新仁愛路到仁愛圓環可雙向通行,經交工處分析後,未來仁愛路雙向的路段將再從仁愛圓環延長至杭州南路,至於杭州南路至中山南路因林森南路地下道車流較大,仍維持單向通行。
6月前有機會成真
交工處長謝銘鴻表示,仁愛路改雙向後將會提升民眾方便性,打破單向道右側車流多過左側的行車習性,能活絡地方經濟展。
不過,謝銘鴻說,仁愛路1小時車流量約3000輛,改為雙向後,原先往西的道路容量減少,車輛若沒有轉移至忠孝東路行駛,部分路口如仁愛路與復興南路、建國南路、新生南路及金山南路交接的路段,會較現行壅塞,行車時間會拉長。
謝銘鴻強調,分析報告已送市長核定,6月前就會有結論,下一步還需舉辦公聽會,凝聚地方共識後才會把仁愛路改為雙向。
信義路維持單向道
至於信義路,謝銘鴻指出,若改為雙向道,基隆路口難以負荷信義路直行往信義快速道路和左轉往內湖方向的2股龐大車流,所以會維持現況。
licysaab wrote:
http://gotv...
交工處長謝銘鴻表示,仁愛路改雙向後將會提升民眾方便性,打破單向道右側車流多過左側的行車習性,能活絡地方經濟展。
不過,謝銘鴻說,仁愛路1小時車流量約3000輛,改為雙向後,原先往西的道路容量減少,車輛若沒有轉移至忠孝東路行駛,部分路口如仁愛路與復興南路、建國南路、新生南路及金山南路交接的路段,會較現行壅塞,行車時間會拉長。
(恕刪)
1.說為了 提升民眾方便性?打破單向道右側車流多過左側的行車習性? 就能活絡地方經濟展?????
邏輯前後不通? 活絡地方經濟的依據在哪裡?
不是都有SOP嗎? 請拿出數字來證明? 活絡多少地方經濟?
2.又說這樣會壅塞,行車時間會拉長? 沒事改來壅塞?
塞車是會造成經濟損失! 不可能活絡地方經濟? 說法前後矛盾 ?
3.原本沒有交通問題為何要改?
馬路是用來提供交通? 還是滿足少數人的方便???
4信義路/仁愛路都有公車專用道,有行道樹分隔島在快車道兩側! 新生/臨沂街/金山南路/這幾個路口要如何設左轉車道?
左轉的路口不會大排長龍嗎? 不會影響到公車專用道嗎?
(杭州南路是單行道, 往西不能左轉 )
沒事去弄出個車流擾動來製造 壅塞?
你8月就要辦世大運了, 有時間去調整動線嗎?

5.信義路/仁愛路二條路是互補的
仁愛路改 ,信義路不改?信義路卻沒有相對回補往西的道路容量?
整體往西的道路容量減少?

交通學上早就有一個Braess Paradox悖論。 和傳統論述 完全相反的理論
德國波鴻魯爾大學的數學家伯雷斯(Dietrich Braess),描述這個抽象概念:在一個網絡系統中,所有移動體都會以自認的順暢去尋找最有效率的路徑,在這種狀況下如果增加系統容量,有太多選擇,反而會造成車流擾動,反而會降低路網的整體效率。
6.無故增加往東?增加往市政府方向的車道? 為了什麼理由?
引導往東的車流? 由杭州南路/金山南路/新生南路/建國南路匯入仁愛路? 這些多出的車流到了仁愛圓環? 能消化嗎?
只會影響這幾條路嗎?
教訓還學不會, 當時只是整建復興南路的自行車專用道? 還沒有減少車道? 就造成多少車禍?造成大塞車?
傳統的交通工程學假定:當車輛數固定時,增建道路能改善交通。
事實是,超乎一般人的想像,在路網上增加一條路徑, 或增加額外的車道,增加道路的容量, 反而使路網上的旅行時間增加了!
在傳統的觀念中,壅塞就拓寬馬路,蓋新車道
但是
韓國首爾將一條6線高速公路改為公園, 拆除掉一段高速公路之後,以為會大塞車?結果相反, 交通反而改善,這等同於逆向伯雷斯悖論。
又例如紐約市封閉42街,以為會大塞車? 結果卻相反。這是反證 Braess Paradox伯雷斯悖論為真
又例如
西雅圖擬擴建進入市區的 SR-520 橋之車道, 經過電腦模擬車流後發現, 增加後不但無法疏解車流,反而堵塞, 計劃因而改變。
德國Stuttgart在1969時新建一條幹道,卻造成周邊大塞車, 將國王大道Königsstraße改為行人徒步區後, 交通反而改善。
7.可以麻煩先跑一下電腦車流模擬之後, 再出來宣布
以前燈會辦在中正紀念堂時, 仁愛路晚上往西是會大塞車的
8.如果時間太多,一定要改不塞車的仁愛路, 麻煩先改善一下內湖上下班的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