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負成長後就知道誰沒穿褲子

woodee858 wrote:



看了覺得很好笑...(恕刪)



鄉下老家村裡都沒有年輕人了
城鄉差距應該是指農村(因為務農的人少了)、偏遠山區和都會區的差別


高雄、台南市區街道是我覺得「觀光客」角度來看相對進步不大的地方,但也是有都會區

高雄、台南這幾年就戶籍人數來看確實是沒有甚麼增減,但如果人口繼續減下去,或是經濟再不發展起來,接下來就很有可能脫褲子。

我個人是不樂見這種情形,所以我贊成遷都到中南部,釋放雙北地區的人口壓力,另外也希望政府能夠提供穩定充足的電力,讓台積電最新的晶圓製造廠能夠在南科順利量產,複製新竹電子新貴崛起的模式,另外南部的供水也有隱憂,20年前的美濃水庫胎死腹中,南部民眾要想想水從哪裡來。

新竹到台北這個區塊,人口越來越多,包括很多沒有設籍的流動人口,讓大台北地區人口負載過重,再遠的重劃區房子一樣很好賣,舊城區的更新卻緩如牛步,只是犧牲更多優質農綠地,這不是雙北人民之福,對台灣也不是好事。

經濟發展是硬道理,南部的同胞好好監督你們的政府吧!!
晴天心情 wrote:
是沒錯,但是人口數...(恕刪)


你提到家庭結構的改變,剛剛看到的新聞,參考看看,雙北靠家庭結構人數改變已經不多了
-----------------------------------------------------------------

〈房產〉全台家戶人口數跌到2.73人創27年新低 台北市僅2.55人
鉅亨網記者張欽發 台北
2018年6月26日 下午12:54
內政部公布最新統計顯示,全台家戶人口數持續減少,從 1990 年的 4 人,到 2009 年跌破 3 人來到 2.96 人,2017 年還剩 2.73 人,已是連續 27 年下滑,六都以高雄 2.54 人最少,少子化加上房價上揚,建商推案重心也轉移到小坪數格局規劃。

台灣房屋智庫發言人張旭嵐表示,家戶人口是行政區總人數除以總戶數,隨著少子化影響,每戶人口數下滑已是趨勢,這也連帶影響購屋需求坪數縮小,加上房屋總價預算考量,使新推案走「坪數小,房間少」的小宅路線比例持續增加,兩房和小三房成為都會區市場熱門產品。

此統計也顯示,台北市中山區家戶人數最少,為 2.3 人,新北主要行政區中,淡水區人口數最低,僅 2.27 人,張旭嵐指出,家戶人口數反映家庭結構變化和區域房市特色,其中淡水因為房價低,吸引首購族買盤,移入的單身或是年輕小夫妻多,因此家戶人口數持續遞減;而中山區是套房大本營,入住多為單身人口,因此每戶人數最少。

全台的家戶人口數以基隆的 2.43 人最低,有趣的是,除了離島的連江縣 4.51 人外,全台本島各縣市,全都低於 3 人,僅彰化縣以 3.31 人,成為全台家戶人數最高的縣市,台灣房屋員林旗艦特許加盟店店東林永志表示,彰化是農業縣,家庭觀念和購屋觀念都較傳統,不僅頂客族少,且不到成家生子,不一定會搬出去住,也因為房價低,因此即使是小家庭自用,華廈或套房的接受度低,最喜歡透天房型,總價 1000-1300 萬的三層樓透天是熱門產品。
iv100 wrote:
3986382-39...(恕刪)

今年是台灣史上人口最多的一年,明年起人口數開始減少,所以可以說明年是人口負成長元年
新北市人口有持續穩定溫和成長.
拿其中一區.原本鶯歌區從4年前(因桃園區福利影響).
每個月平均都外流100人.至今外流3千多人.還不計當地出生人口(自然出生).
既然在這個月穩住了.小幅度成長.不過此情況還需觀察.


joe60936093 wrote:
新北市人口有持續穩定...(恕刪)

為了福利的問題遷戶口的事早就有人在電視上談過,有些人的想法是中南部人會持續往雙北移動,這也是事實,一直持續中,建議去看看近幾年台灣各縣市人口統計,中南部有些地方早已經人口負成長,整個趨勢早已經確定,不用觀察,政策不變情況下,等待即可,我保證會發新北市人口負成長的版來見證
愛木 wrote:
2016年開始台灣將...(恕刪)

目前最新資料,人口負成長最快可能是明年起,等於又加速了
其實我看空的理由純粹是漲得沒理由且太過高價,但也只會有短暫的五六年,是不是真的價格下跌也很難說,說不定也是持平五六年(算入通膨,持平=緩跌)。

人口負成長的影響目前還不會出現,未來十年還會不會持續出現負成長其實也很難說,除非台灣人民政府全部智障且讓所有條件刻意往負成長走,不然很難按造現在大家所推估的趨勢走向負成長。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