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自住兼投資觀點來看待 才會以未來格局來討論
並不是說新莊比永和好 是以未來局勢方向來看待此事
永和人口密度高 不容置疑 但 近來人口移出率高 值得來探討
移出率:
(1)房價過高沒支撐利基(永和一坪60萬 新莊重劃區也是一坪60萬 以前不用說直接選永和 但現在應該都會選在新莊 為什麼? 請您以投資觀點去了解相關資訊做個比較即有答案) 有些永和有錢自住客都賣掉永和房子住新莊了 我就有認識的這樣子
(2)一般的自住客買不起房子 當然就往買得起的地方移動(因為 土城 樹林 下新莊 都有重大建設
便利性不輸永和 只輸在永和常講的一句話:近北市) 我在永和待過3年 永和人文素養是一個優點 但新莊人文也進步很多
如有讓您不舒服的地方 請見諒 因為我不是以自住觀點來看待 我是以自住兼投資觀點來看待
ANDY666688888 wrote:
首先 祝天下父母都是健康的(這很重要)
第二 沒針對永和 只是我把立場放在未來的大格局上
第三 永和也是個好地方 但局勢上已經輸給新莊等區了(不爭的事實)(事實勝於雄辯)
第四 放眼未來 共創繁榮 故步自封 貽笑大方 共勉之
我自己住永和三十幾年,雖然這幾年有往外跑,但得替我的故鄉說幾句話
某種程度我同意你說的話,
就像北市的萬華發展的早,所以會人口多、會狹小、會密集,
因此當北市要更新的時候,人多、地小及高度開發會不利於都市的重塑
最後的結果就會往東區、往內湖等原本較低開發的地方跑
北市都如此,永和自然也逃不過
你的論點基本是建立在上述的邏輯中。
但,套句電影的話:「生命會自己找到出口」。城市也一樣...
當一座城市從巔峰到停滯,停滯到尋找出口,這需要時間來醞釀,
就如同新的市鎮也需要時間來發展
這其實是兩條不同的路,無所謂好壞
新市鎮的優點是沒有包袱,一切都可以用最好最新的觀念和工法
舊城鎮的優點是生活機能完善、交通方便、人文活動發達
再以萬華為例
萬華在沉澱的些許年後,
你會發現他原本的缺點(土地已開發、人多)反而變成優點
蛻變的方式卻不是打掉重來,而是建立起文化產業
而文化產業有個特點,
就是愛老東西,因為老東西的背後才有故事
像是這幾年以萬華地區為主題的電影大稻埕、艋舺即是一例
西門町、紅樓的活化又是另一例
透過文化替舊城鎮發聲
永和日後會怎麼發展我是不清楚
但,一座城市要溫暖,靠的不是新大樓、新工法 (大陸的鬼城就是實例)
靠的是居住在城市裡的人,與其背後的故事,
當一座城市越老,他背後包含的故事也就越多
我無意批評新板的好壞,就這點來說,永和的條件遠遠勝過新板
你自以為格局大,
只看見新城鎮創造背後的機會,卻看不見舊城鎮的溫暖和人文
在相同的邏輯下你同樣陷入自己的新舊框架而不自知
以新自喜,以舊為惡
這不輒也是一種【故步自封】
我看,這種共勉就不必了
taipeier.com wrote:
以萬華為例
萬華在沉澱的些許年後,
你會發現他原本的缺點(土地已開發、人多)反而變成優點
蛻變的方式卻不是打掉重來,而是建立起文化產業
而文化產業有個特點,
就是愛老東西,因為老東西的背後才有故事
像是這幾年以萬華地區為主題的電影大稻埕、艋舺即是一例
西門町、紅樓的活化又是另一例...(恕刪)
同意⋯
永和的未來走向,確實可借鏡萬華模式,但:
萬華早已在1980-1995走過其沒落的過程,過去近20年才從谷底翻揚,並以西門紅樓市集、西門商圈徒步區、中華路林蔭大道/艋舺大道(鐵路地下化)⋯做為迎來「復興」的標誌。
目前永和才剛走在「沒落循環」的「早期開端」,但1、20年後呢? 能像萬華那樣嗎?
目前的永和還完全看不出有什麼元素可以在1、20年後接續迎來其第二春⋯
而且別忘了,萬華很大部分的基礎建設也優於永和(如街廓、再發展空間、歷史建築及特色商圈),夾處在台北市與新北市兩大核心的地理位置也優於永和。(萬華跟人文密度最高的博愛特區、兩廳院/南海學園/植物園是可以直接「散步」過去的)
Behonest wrote:
同意⋯
永和的未來走向,確實可藉鏡萬華模式,但:
萬華早已在1980-1995走過其沒落的過程,過去近20年才從谷底翻揚,並以西門紅樓市集、西門商圈徒步區、中華路林蔭大道/艋舺大道(鐵路地下化)⋯做為迎來「復興」的標誌。
目前永和才剛走在「沒落循環」的「早期開端」,但1、20年後呢? 能像萬華那樣嗎?
目前的永和還完全看不出有什麼元素可以在1、20年後接續迎來其第二春⋯
而且別忘了,萬華很大部分的基礎建設也優於永和(如街廓、再發展空間、歷史建築及特色商圈),夾處在台北市與新北市兩大核心的地理位置也優於永和。
首先我雖然拿萬華當例子,但我不覺得永和會走萬華的路
文化產業詮釋的方式也不會只有一種
每一座城市的優點也不一樣
永和的優點在於學校
在半個小時單車的距離中
包含前三志願的高中;大學有台大、師範
以及全台最好的美術技職學校復興商工
還不談其他中小學,就區域密度來說,永和的學校密度因該也是全台第一
以學校為核心的城市要怎麼去規劃,說真的我不知道,
很多事情是需要摸索,而摸索需要時間,就像建設也需要時間
但有學校就代表有孩子
有孩子就代表有家庭
有家庭就代表這個區域存在需求
特別在少子化的今天,明星學區的需求會持續存在
萬華當年的沒落來自於經濟轉型沒跟上腳步
但永和沒有這個問題,
他一直是個以居住為主題的區域而非經濟
在未來的 20 年裡,
只要台北還是台灣的首都,是台灣主要的政、經及教育的中心,
不管房價是漲或是跌
新北房子的帝王價也許永遠不會出現在永和
但永和的均價會是新北的前三名,
對於這點我個人有著對故鄉的信心
另外提供一個數字,
永和的老家現在談都更了,
雖然八字還沒一撇,只是初步規劃
未來的變數和路途還很多很長,
但目前規劃的價格是以一坪 60 萬去算,這還是地主價,
至於合不合理,或未來會怎麼變化
01 的神人很多,小弟就不多說什麼了~
大企業還是比較喜歡成大的學生優
我有朋友是台大博士畢業 現在也是領那點他覺得很瞎的薪水 所以........
沒錯 永和會找到出路 但 就永和先進們所說的 要在20年後(好久) 那時候請問都幾歲了
唯一新莊輸的 就是人文這領域 也許在5至10年應該可以跟永和並駕齊驅 為什麼? 同樣的價格 一個有大發展 一個維持原狀 請問會選哪? 也許會有一些人跟永和大大們一樣戀鄉情結 不以營利為目的 但絕大多數的還是沒有那麼偉大的情操 所以會慢慢追上永和的人文
都更 簡易都更是吧 那恭喜您 有新房子可住了 我有聽說 建商拿住戶的房子 土地去跟銀行抵押借款來蓋房子 所以..... 也許您們不是這樣模式
ANDY666688888 wrote:
那真得不好意思 新莊很多買家都是華僑 在國外讀書 所以我沒考量到學籍
大企業還是比較喜歡成大的學生優
我有朋友是台大博士畢業 現在也是領那點他覺得很瞎的薪水 所以........
沒錯 永和會找到出路 但 就永和先進們所說的 要在20年後(好久) 那時候請問都幾歲了
唯一新莊輸的 就是人文這領域 也許在5至10年應該可以跟永和並駕齊驅 為什麼? 同樣的價格 一個有大發展 一個維持原狀 請問會選哪? 也許會有一些人跟永和大大們一樣戀鄉情結 不以營利為目的 但絕大多數的還是沒有那麼偉大的情操 所以會慢慢追上永和的人文(恕刪)
完全不懂一個對永和如此排斥的人, 卻一直流連在這個版上發文的意義何在

labdog wrote:
完全不懂一個對永和如...(恕刪)
可能是有人在新莊頭前庄的案子被卡住無法脫手,才會到處留言吧....

哪天如果又在鼓吹去淡水、林口、三峽購屋,自住、投資兩相宜的話?也別覺得太奇怪
不明白一直在講不動產的未來性,計算本夢比的人
卻完全不看供需法則呢?

的確永和很壅擠,可供給的土地量很少,
但是需求量卻是一直保持著,
讓這區域的不動產價格不易炒作,但也不易下跌,波動性不大
一但有新建案推出,只要價格不要太離譜,
通常先去下訂的,大多是附近的住戶
所以對於不了解永和在地特性的人,就別太在意他說了什麼吧....
ps. 我覺得仁愛101的價格高出市場太多了,有問過一些銀行的鑑價也覺得不太合理
不過他的建商+地主戶,就已經佔掉一半的戶數,而且似乎他們並不想太快clean
所以現在的時間點可以談價的空間看來並不多,建議再觀望一陣子吧,要不然就看看低樓層囉
不懂的是,為何現在一定要買頭前重劃區才叫做有大格局的眼光?或許他真有可能成為第二個新板特區,但又如何?
每個人的地緣關係,生活習慣都不一樣,如果說,今天以投資角度來看,頭前重劃區確實值得考慮,反正不住那邊......
但,如果是自住呢?誰可以告訴我...
不管開車或騎車,要到信義商圈血拚/深坑老街吃豆腐/烘爐地拜拜哪個比較近?
小孩子念師大附中,工作地點在南京東路五段,是新莊方便,抑或是中永和方便?
答案似乎很明白...跟大格局無關,跟眼界無關,房子沒賣掉前,所有數字就僅僅是紙上富貴,沒有任何意義.....
我老婆說過一句話很實在:買那麼遠,早上你是打算幾點起床!?是要累死我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