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比士地產王記者李哲維/台北報導2019/09/09中信房屋依六都最新公布的建物所有權買賣移轉資料統計今年1到8月累計量,結果顯示過去被熱烈討論房市多空的新北市淡水區以黑馬之姿位居累積移轉量的第三名,而桃園市桃園區、中壢區是分別取得累計移轉量最多的前一、二名。隨著淡海地區家樂福進駐、輕軌通車後,人氣便為淡水外圍注入了不少的交易活力,淡海地區房市賣壓沉重的陰霾也稍稍緩解。今年以來淡水房市買賣移轉量居高,應與消費者接受區域內生活機能改善、退出高房價的雙北市中心、選擇房價CP值相對較佳的因素有關。
中秋節即將來臨,淡海輕軌將月亮與幾米創作的公共藝術結合,推出「漂浮月亮找玉兔」及「阿姆斯壯登陸月球」等主題拍照景點,民眾可購買中秋限定一日票券,沿線玩樂、拍照打卡,拍出另類網美照,拍照私訊小編即可參加抽獎。中秋節 9/13-15讓淡海輕軌帶你登陸月球🚀🚀幾米公共藝術新創意😍彷彿置身宇宙!淡金鄧公站(V03) 超巨型漂浮月亮(V11站) 插旗 登陸月球
新北交通局:「淡北道路」有望解決交通局盼解塞車苦2019-09-10交通局目前規劃興建雙向4車道的「淡北道路」解決交通問題,強調仍會持續發展大眾運輸。交通局長鍾鳴時表示,淡北道路是為了因應地區發展,以及配合內政部營建署為因應臺北市都會區過飽和所推動的「淡海新市鎮開發計畫」,改善臺2線竹圍路廊常態性壅塞。交通局綜合規劃科科長陳建成指出,受限於竹圍路廊道路容量不足,使市區公車無法吸引民眾搭乘,加上捷運淡水信義線受限於核心區段軌道容量,及端點站(象山站)列車折返營運的聯鎖區設置位置較遠,為避免到站列車及出站列車發生會車衝突等,故班距無法再縮短,因此建設淡北道路有其必要性。交通局指出,本計畫於大度路在中央北路、立德路口部分在分別採地下化、高架化立體工程減緩交通衝擊;未來臺北市「福國路延伸段」完工銜接至洲美快速道路後,將與淡北道路形成連續路廊,使車流能避開士林、北投等市區道路,減少市區交通衝擊。
淡海輕軌目前運量還蠻慘烈,日均不到一萬,大概只有初期目標18000人的一半而已,還被審計處點明改善。損益兩平要日均約4萬多人,看起來虧一二十年跑不掉,大概幾十億吧,要加加油了。"淡海輕軌去年底風光通車,目標日運量1萬8000人次,但除過年、連假人數破2萬,其餘時間平均1天不到1萬人,遭審計處點名改善;新北捷運指出,淡海新市鎮人口進駐與預期差異大,運量難一蹴可幾,目前除增加班次培養通勤族,更將全力扮演帶動周邊地區發展的角色。淡海新市鎮入住不佳"
麗寶集團旗下上市建商-名軒開發,以「平價好宅」深耕自住市場,名軒開發表示,近年在台北、台中、桃園及宜蘭銷售建案,截至2018年底七大案,共創下平均近9成的銷售佳績,也為預計在2020年第三季開始銷售,總銷金額達180億元的淡海新市鎮案做好準備,為近2000戶的大型社區開發案,產品規畫包括住宅、店面及辦公室,已全面動工,預計2022年交屋。基地位在東區旱溪水岸前的「夏卡爾」建案熱銷,名軒開發指出,在台中市推出首購產品,受住戶青睞的原因包括,一層兩戶雙併格局的首購產品,保持居家的單純與社區齊質性。
msds wrote:淡海輕軌目前運量還蠻...(恕刪) 審計處要批點的多了去了,已經營運多年的高雄捷運、輕軌及桃捷,其實情況更為嚴峻,怎麼想也不該是年初才開始運營的淡海輕軌吧 ^ ^而且以7月份搭乘人數近9000人為例,一天的總發車車次粗估約為160車次,亦即平均每列車約搭乘56個人。所以可試想看看在上、下班的尖峰時段,有多少人正利用輕軌搭乘。從試營運開始,輕軌更多的是觀光客在搭乘的,這種現象一直到4-5月份左右才慢慢的恢復正常。輕軌的搭乘在6月份以前,紅樹林轉乘是很不方便的,所以人數一度下探,一直到7月份紅樹林站內轉乘開通之後,搭乘人數才有了明顯的好轉,而且別忘了,這段時間,輕軌因列車數量不足等原因,還沒辦法實現尖峰時段增加班次的需求,而這個部份要一直到9月份才開始在尖峰時段增加班次。所以真正的使用需求,在9月份之後才會慢慢的浮現出來。另外有關初期運營目標人數達到每日18000人為目標,這意謂著平均每列車搭乘人數上看100人,依照有搭乘輕軌的朋友都知道,現有的車廂設計,載客量約160人左右就已經相當擁擠了,和設計搭乘人數約240人有不少的差距。所以即便是尖峰時段密集發車,其使用效率也會大打折扣。所以若套用這個模組而列車以160人容量來計算尖峰時刻的人數,若僅以綠山一來看的話,大概也就是落在11000~13000之間而已。而中、長期若僅以綠山一、二線來看,合理的目標應該會在每日18000到20000人次左右。這也是為什麼當輕軌捷運局局長在受訪時表示輕軌的運營目標,包含每日40000人次,及初期目標每日14000人次時,我認為兩者所對應的基礎是不一樣的,即前者應是包含了綠山線及藍海線每日承載的最少人數,而後者應該是泛指綠山線的初期運營目標而已。而從某一個角度來看,綠山線直到9月份各項配套措施才趨於完整而已呢。雖然輕軌採車廂國造,但現行車廂確實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希望捷運局及設計單位,可以正視這個問題,提供更友善友好的空間給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