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ko wrote:
你故意漏掉十分......(恕刪)
前面已經說過了..那邊原本是後門..
您怎麼沒說印度跟泰國的...
淡水老街那樣搞有其他路可以走嗎??
0053 wrote:
這並不是只有店家抗議...(恕刪)

leojungle wrote:
整理的很詳細,辛苦您...(恕刪)


0053 wrote:
問題點1:官員預想的是人從漁人碼頭來,而不是淡水捷運站來,為何人從漁人碼頭來?有網友說了:淡江大橋通了,全省遊客會走台61/64經過大橋到漁人碼頭遊憩,並且把車停在漁人碼頭轉乘捷運遊玩淡水。
問題點2:目前遊客熱點是從淡水捷運站來,如此大部分人會直接走進旁邊的老街往紅毛城方向遊覽,會有多少人下捷運轉乘輕軌直衝漁人碼頭?
問題點3:上行往紅毛城除了淡水站,中間只有在文化路重建街口一站,這個點,除了當地人回家會在此下車,觀光客不會特意涉足。
問題點4:輕軌只有為了觀光考量,沒有想到當地人需求,老街段的C型路權是一大考驗,捷運局規劃人、車、輕軌大家一起走,有網友說輕軌來了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閃,輕軌車輛只有2.65公尺寬,大家讓一讓就過了,實際情況是,老街中正路巷內早上到中午是市場,因為大家會騎車或是搭公車來買菜,因此中正路會有停放機車的需求,另外一般日上班時段,中正路也是民眾的通勤路線,所以不是單純只有觀光客與當地店家會使用,尖峰車流量不低;再來談上行中山路的部分,當地人都知道中山路路幅較窄,連人行道都窄,且公車路線很多,機車更不用講,這是一條重要聯繫道路,再擠入輕軌,如此行車寬度必然影響,再者在淡水捷運站中山路中正路交叉的部分,還要加入輕軌慢速迴轉,該路口紅綠燈等待時間會加長,道路服務品質亦必定下降,另外假如網友所講車道縮窄不會影響太多行車安全與流量,那麼為何以前就不拓寬人行道,讓大家行的方便呢?
問題點5:老街中正路段,一但發生擦撞事故,整條癱瘓,後方車輛也無法迴轉。
問題點6:老街如何施工? 簡報只提了自己的輕軌土建部分,中正路地下管路遷移所需規模沒提到,只寫了需要12個月?? 管路從中間移到旁邊,施工範圍就不小了,應該不只有中間5米寬
(恕刪)
0053 wrote:
紅樹林的人次量其實無...(恕刪)
0053 wrote:
這跟輕軌老街段是一樣的故事啊,好像國外場景套下去,就會變得好棒棒一樣……但沒實地瞭解,其中是很多不一樣的狀況,不是可以直接套用
leojungle wrote:
根本就不一樣好嗎⋯⋯...(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