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海新市鎮- 房事討論區 ( II )

odko wrote:
你故意漏掉十分......(恕刪)


前面已經說過了..那邊原本是後門..

您怎麼沒說印度跟泰國的...


淡水老街那樣搞有其他路可以走嗎??
請願取消林鄭家族的英國護照.https://reurl.cc/VaWZqQ
0053 wrote:
這並不是只有店家抗議...(恕刪)


整理的很詳細,辛苦您了,
雖然也有不少版友不贊成輕軌進老街,
但我認為一直把問題放在輕軌進老街會怎麼樣是無解的,
大家何不把眼光放遠一點?

這是台北交通查詢系統的紅樹林與淡水捷運站資料,
紅樹林出站人次在還沒過完的108年是335萬人左右,
相較107年的253萬,整整上升了近80萬人,
按目前月均來看108年結束時紅樹林出站人次應該就會比107年整整多超過130萬人了吧,
大家覺得是什麼原因呢?
雖然我對政府公佈的淡海輕軌綠山線半年運量有244萬這數字有疑慮,
但也不能否定淡海輕軌有助於帶來人潮的效益,
當然政府的做法是尊重當地民眾的聲音,
但我覺得如果現在去否定這些可能性,也許5年之後老街的人就會開始後悔了。
我覺得淡水老街那邊已經塞到暴了不應該再把輕軌整個拉進去。

我覺得跟捷運一樣拉到外圍就好。

我上個月才去,擠死了。
leojungle wrote:
整理的很詳細,辛苦您...(恕刪)


紅樹林的人次量其實無法證明觀光人潮移往新市鎮或是漁人碼頭,反而比較能證明新市鎮及紅樹林的通勤人口增加以及經由該站搭乘大眾交通的人次增加。因為反推108年1~12月,淡水站全年可達13,460,474人次(未考量12月份節慶及跨年影響),其實淡水站人次量與往年差異不大,可說是誤差範圍;所以你看到的單站人次表只表現出了紅樹林人次量大增,每月多出11萬人次。

輕軌運量沒有分站統計,只有全線總量統計,全線108/2~108/10運量251萬人次,全線平均每月279,791人次(平均每日約1萬人次上下),這是全線11站的總合,如果實際搭乘,可以發現到了淡金北新、新市一路及淡水行政中心這三個站,上下車人數較多,可以說明這都是日常通勤需求為主,也因為如此影響淡水捷運站之人次稍微下降,因為紅樹林分攤了一些原本到淡水捷運站的人次。

其實一直繞在輕軌繞老街振興觀光,我倒覺得應該有其他方案可以討論,像是綠色電動E-SHUTTLE 可以hop on hop off之類,不用大興土木、也不用花大把鈔票也不是一條路?

不是排斥輕軌,只是適不適合。

再說就算不進老街,觀光客會放棄老街、紅毛城、海關碼頭這些景點?這些景點就GG了?且就算坐輕軌只到漁人碼頭,漁人碼頭也有公車可以到各歷史街區景點,這不會造成行程中斷,且也跟假設的藍海段一樣的營運線路。
也有人說輕軌比公車準點,拜託,都C型路權了,跟人車一起走,也等紅綠燈,還準啥點?這也是藍海段漁人碼頭到淡水,獨立路線營運的原因,避免影響後面綠山線準點發車。(營運模式如下圖)


有人擔心淡水老街會因為輕軌不進來而沒落,我倒覺得這不會是主因,反而一個觀光景點的軟體才是核心...
這也是全臺老街要有所特色區分的,不然現在全臺老街幾乎一個樣,實在不好。
看看站前英專路夜市,其實還蠻熱鬧,這也不需要輕軌進去就很吸引人啊,晚上都是人潮~~
另外麗寶漁人碼頭BOT這案我也覺得經營得很不好...商場幾乎是空轉...希望它在輕軌站通車後能有所改變
0053 wrote:
問題點1:官員預想的是人從漁人碼頭來,而不是淡水捷運站來,為何人從漁人碼頭來?有網友說了:淡江大橋通了,全省遊客會走台61/64經過大橋到漁人碼頭遊憩,並且把車停在漁人碼頭轉乘捷運遊玩淡水。
問題點2:目前遊客熱點是從淡水捷運站來,如此大部分人會直接走進旁邊的老街往紅毛城方向遊覽,會有多少人下捷運轉乘輕軌直衝漁人碼頭?
問題點3:上行往紅毛城除了淡水站,中間只有在文化路重建街口一站,這個點,除了當地人回家會在此下車,觀光客不會特意涉足。
問題點4:輕軌只有為了觀光考量,沒有想到當地人需求,老街段的C型路權是一大考驗,捷運局規劃人、車、輕軌大家一起走,有網友說輕軌來了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閃,輕軌車輛只有2.65公尺寬,大家讓一讓就過了,實際情況是,老街中正路巷內早上到中午是市場,因為大家會騎車或是搭公車來買菜,因此中正路會有停放機車的需求,另外一般日上班時段,中正路也是民眾的通勤路線,所以不是單純只有觀光客與當地店家會使用,尖峰車流量不低;再來談上行中山路的部分,當地人都知道中山路路幅較窄,連人行道都窄,且公車路線很多,機車更不用講,這是一條重要聯繫道路,再擠入輕軌,如此行車寬度必然影響,再者在淡水捷運站中山路中正路交叉的部分,還要加入輕軌慢速迴轉,該路口紅綠燈等待時間會加長,道路服務品質亦必定下降,另外假如網友所講車道縮窄不會影響太多行車安全與流量,那麼為何以前就不拓寬人行道,讓大家行的方便呢?
問題點5:老街中正路段,一但發生擦撞事故,整條癱瘓,後方車輛也無法迴轉。
問題點6:老街如何施工? 簡報只提了自己的輕軌土建部分,中正路地下管路遷移所需規模沒提到,只寫了需要12個月?? 管路從中間移到旁邊,施工範圍就不小了,應該不只有中間5米寬
(恕刪)


問題1~問題3,對於上下行路線問題,個人認為淡水老街人已經夠多了,路線引導為先去漁人碼頭再繞回老街可以舒緩老街人潮,當然對店家大概不是好事,不過上下行方向調整應該不難,如果改為逆時鐘方向就可以得到在地鄉親支持,我覺得市政府同意的機率不低

但最大的問題還是在問題4、6(中正路就算沒輕軌,車輛擦撞也是癱瘓),施工對當地交通的影響
若真的蓋輕軌,公車的路線應會做調整
幾乎每台公車往捷運站的公車,都會在華南銀行也停一次
明明距離很近,多停那個路口對交通的影響也很大
兩台公車停在華南銀行,就準備等下一個紅綠燈才能過
趁機會調整一下沒甚麼不好

不知中山機車停車場、淡水中正市場機車停車場目前使用率如何
拆掉重蓋能否解決機車停車需求
說沒考量到當地人需求,當地人也可以用輕軌通勤,或搭到漁人碼頭、國賓、美麗新、淡水行政中心
如果覺得開車、騎車更方便,就是個人想法的不同

不經過老街沒甚麼好可惜,現在的老街有甚麼值得觀光的地方?
可惜的是沒辦法串回捷運淡水站
當然,沒辦法取得共識就不要蓋,走河岸應該也是困難重重
不知道先蓋到紅毛城的可行性高不高

過幾年再看看,搞不好觀光客真的認為漁人碼頭、八里好棒棒
人潮轉移一部份,到時候再蓋阻力也許較少
0053 wrote:
紅樹林的人次量其實無...(恕刪)


其實你們的討論都太理性。但是觀光客就是要玩,好玩,新鮮,這些跟理性一點都沒關係。人是習慣動物,剛開始老街進駐一堆像夜市的店,一堆人也是像你們這樣很理性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都對也都不對。可是隨著日子過去,大家越罵越少,越罵越少,,,越罵越少,,,,,,越罵越少,,,,,,,,,,,,,,,,。現在那種像夜市的店更多了,人潮也沒因為這個而變少,前兩週人又多到爆。來玩的人就只為了自己爽自己方便,好玩而已。雖然理性上看悲哀,但這是事實。

拿斷掉的新市一路這事看,拿為了買早餐一堆車臨停這事也來看,再拿更多類似大家不爽的事來看,blah blah blah的。時間一久還不是也慢慢從狠罵、幹譙、常罵,偶爾罵,最後算了....。誰敢說自己沒碰過看過這樣的發展?

所以我覺得就是凡事最後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和平衡點。蓋成怎樣根本無所謂,最後那個結果大家都會慢慢習慣跟它共存的。只是苦了一堆沒在賣淡水房子和非偏愛藍色執政的那些人而已。

最後分享一件前陣子在淡水河岸那裏看到的事情:"一堆人前面走的時候在唸在罵河岸走道怎麼垃圾亂丟....",後來過了許久,這票人買了吃的玩的,要丟垃圾但是找不到垃圾桶,就隨手放在椅子旁邊。是放得好好的啦?但是難道把東西隨便找一個地方放得好好的,就不叫做丟垃圾嗎? 我分享這個實際看到的狀況是想說:其實來玩的人就是為了求方便、好玩、好爽而已。大家在這裡討論到三代以後,結果也不會太多改變,老天爺總是最後會融合出一個結果,而且通常都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

以上個人心得,參考就好。
0053 wrote:
這跟輕軌老街段是一樣的故事啊,好像國外場景套下去,就會變得好棒棒一樣……但沒實地瞭解,其中是很多不一樣的狀況,不是可以直接套用


leojungle wrote:
根本就不一樣好嗎⋯⋯...(恕刪)


我一直認為,這問題是多方向的,每一個立場都有他的利弊得失,端看我們要怎麼樣去做取捨而已。

輕軌進入老街,牽動影響的層面太廣泛了,所以整個評估更需要慎重其事。從工程的角度來說,輕軌施工期間對老街的影響其實是可以降到最微乎其微,不影響他們日常的生意和生計的,但是建造成本及工期相對會高一些,但我認為也都還在可被接受的範圍。
但是輕軌進入老街之後的影響 ? 目前在台灣卻幾乎沒有參考的範例。但可以想見的,從紅樹林進入老街之後,車速肯定不會太快,也就是說這一段才更像是觀光列車的存在。所以在建構漁人碼頭到紅樹林段的同時,何不先引進電動車,試辦這條路線的接駁,以掃除店家及路人的疑慮。

以目前輕軌的搭乘日常,必須要說真的很多很多人,搭乘人數也在持續的往上攀昇。而且相信日後會有極大數的租屋族,選擇輕軌延線的房子,來降低可能的通勤成本。所以長期看來,綠山線的未來是可期的。所以對一開始先以運輸為主,提高收益的策略,我是相當支持及認同的。

而美麗華,就目前來說,平日及假日的用餐時間,人還是相當的多的,電影城一樓的遊樂間,更是許多大、小朋友留流忘返的地方。幾個小朋友的遊樂區更是充斥著小朋友的歡笑聲,讓從旁邊經過的我都瞬間覺得幸福滿滿。但是目前看來,好像看電影的人還不是很多,即便是週日下午的冰雪奇緣 2 ,也只坐了一半的人而已。
但我現在很喜歡在那附近散步,順便看人打籃球,這景色一下子讓我回到了在波特蘭時的悠閒,只能說能住在新市鎮,真的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啊。
新北市交通局12月起將於淡海新市鎮新市六路二段設置無人自動駕駛電動巴士周邊設備,明年1月起開始不載客測試,預計最快明年3月始能載客。
淡水創全國第一自動駕駛電動巴士城市,引進一輛約可乘坐20人無人駕駛中型巴士,從新市六路二段單線往返淡海輕軌崁頂站和淡海美麗新廣場,途中行經兩個號誌路口,來回路程約1.2公里,時速20公里,行車時間約6到10分鐘,配合輕軌系統提供運輸服務,預計每20分鐘一班。


輕軌藍海線漁人碼頭到淡水捷運站這一段路線設計,問題在:
1.路網必需與淡水捷運站相連接,這是整體運量考量,也是捷運局最在意的..
2.路線行經老街影響層面太大,在地商家及居民最在意的...
解決之道,或許可考慮從新生街口文化中心附近到淡水捷運站,中山路全線採高架方式,輕軌淡水站採高架車站,位置設在公車總站廣場,車站之間以空橋連接,這樣施工腹地夠大,完工後地面層原來交通影響也不大...
淡水捷運站前廣場是淡水的門面,藉興建輕軌的機會重新調整都市地景更是值的期待...

如果因涉及路線變更,需重新提可行性評估或修正都市計劃,即使完工期往後延也是應該的...
mummypipi wrote:
新北市交通局12月起...(恕刪)


中山路全線採高架方式的話不如就直接沿伸到紅樹林站.甚至是竹圍站,對於車輛調度維修也更方便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2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