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腳斷層再活動對台北的影響
內文提到
當模擬規模6.5 以上的地震發生時,地表
下陷最深可超過1 公尺;當模擬規模7 的地震發生時,地表下陷最深可超過2.1 公尺,在北投、關渡、蘆洲、五股、泰山與新莊一帶都有地形下陷到海拔0 公尺以下的情況,此面積可達40 平方公里,這些區域有直接受到暴雨或潰堤河水而發生洪災的可能性。

山腳斷層是一條活動性高,且具有左向滑移分量的正斷層(石瑞銓等,2004)
清康熙三十三年之『康熙台北湖』可能為山腳斷層活動所造成台北盆地的洪泛災害(謝英宗,2000)
藍色區域能避開就避開吧
但文章不能只看前, 或只看後, 要全部看完, 最好連結論也一起看
======================================
6斷層活動性
前人研究
由於台北盆地的形成與山腳斷層的陷落有關,因此有關山腳斷層之活動歷史,大致上可以台北盆地開始陷落的時間當作斷層開始活動的時間。由於林口台地之沈積來源為古新店溪(林朝棨,1957),台北盆地之陷落造成林口台地堆積之終止,台北盆地開始接受沈積物的時間必須晚於或相當於林口層上部之堆積時間。田蓉禮等(1994)認為林口層海拔標高120公尺以上所發現大量的安山岩礫石,其岩性屬於觀音山第一層及第二層安山岩;而觀音山第二層之核飛跡年代為0.47Ma(田蓉禮等,1994),鉀-氬年代為0.43Ma(莊文星、陳汝勤,1989),故保守估計台北盆地開始接收沈積物的年代應晚於0.5Ma。此外台北盆地內的地層,尚未發現受到觀音火山及大屯山活動的擾動,僅在新莊層下部發現一火山灰,故判斷此火山灰是大屯山或觀音火山活動較後期之產物,又大屯火山之後期活動年代在0.2~0.29Ma(曹恕中、宋聖榮,1994;Wang and Chen, 1990),觀音火山之最年輕年代在0.3~0.4Ma(莊文星、陳汝勤,1994),因此我們可以推得台北盆地的形成應是在0.4Ma以內。
由本所之鑽探資料顯示,斷層兩側的地層落差達到700公尺左右,並且推斷山腳斷層劇烈活動的時期可能距今一萬年以前,且應屬於高活動度的斷層,但在最近一萬年或稍短時間內斷層活動幾已停止(林朝宗,2001)。
蘇泰維等(2003)檢視成子寮剖面SCF-5及SCF-6井岩心,在深度60公尺以上部份,各層次之岩性極為相似,沒有明顯錯動,且可與中央大學鑽探結果相比對,採自SCF-5井深度58.78公尺之碳樣,定年結果為9,870±110BP;SCF-6井深度58.89公尺之碳樣,定年結果為9,590±60BP,且這個深度以上的沈積物幾乎可呈水平向西延展至盆地邊緣,因此推測山腳斷層最近1萬年來,似乎沒有明顯的再錯動。
黃韶怡(Huang, 2003)分析成子寮、五股、樹林等地山腳斷層兩側的岩心紀錄,並配合詳細之定年資料,認為在一萬四千年內斷層的落差至少有十公尺,其間至少可辨認出3次古地震事件,分別為11,100年前左右、9,100~9,300年前及8,400~8,600年前,分別各記錄到2.3公尺、3.3~4.5公尺及3.7公尺的垂直位移量(圖二十二)。
有關郁永河(1697)「裨海遊記」記載康熙33年(西元1694年)的大地震是否與山腳斷層有關,目前仍無定論,一派學者認為該次地震地面陷落大致不過5公尺(林朝棨,1957),之後關渡水隙以內成一大湖,後人稱之為「康熙台北湖」,因此認為此次地震為山腳斷層最近一次的活動;但亦有人考證康熙台北湖之淹沒範圍與文獻資料,認為並無法確定與山腳斷層有關(李錦發等,1999),也由於目前並無找到任何斷層崖的遺跡,有人認為斷層崖不應在300年內就消失,因而懷疑1694年的事件與山腳斷層有關(林朝宗,2001)。
有關斷層活動一次的陷落量,有人推估大致為5公尺以內(林朝棨,1957),也有人推估約2~5公尺(Huang, 2003)。有關斷層的滑移速率,林朝宗(2001)假設斷層形成於50萬年前,而最大陷落量為700公尺,則斷層長期滑移速率約為每千年1.7公尺;黃韶怡(Huang, 2003)利用鑽探岩心與定年資料,所計算出斷層中段過去1萬年內的垂直滑移速率約為每千年1.8公尺。
總結
由以上的結果來看,對於山腳斷層最後一次的活動時間看法相當分歧,可能在1萬年前就已停止活動,也可能在數千年內尚有活動,也有可能三百多年前是最近一次活動。此外對於斷層的滑移速率也尚不明確,必須留待後續的持續調查來取得相關資訊。
=================================================================
以上資料參考來源: http://fault.moeacgs.gov.tw/TaiwanFaults/PageContent.aspx?type=C&id=45
一千年後, 小弟都不知道去那裏了

另, 依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的台灣活動斷層資料顯示, 最適合居住的地點應該是桃園以北, 或是屏東枋寮一帶
宜蘭最優, 完全沒斷層
http://fault.moeacgs.gov.tw/TaiwanFaults/PageContent.aspx?type=C&id=12
Brilliant99 wrote:
一千年後, 小弟都不知道去那裏了
另, 依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的台灣活動斷層資料顯示, 最適合居住的地點應該是桃園以北, 或是屏東枋寮一帶
宜蘭最優, 完全沒斷層
感謝Birlliant99網友的資訊
的確桃園以北在台灣有地震活動紀錄以來, 斷層活動相對比中南部少很多!
所以眾多住在北部的網友應該可以安心不少, 但應該也不完全是高枕無憂
山腳斷層是確實存在的, 利用鑽探岩心與定年資料,所計算出斷層中段過去1萬年內的垂直滑移速率約為每千年1.8公尺。
但這不表示斷層一定是一千年後才會活動....
所以台北捷運才在新莊線設了防水隔艙閘門
捷運系統新莊線是第一條通過斷層處之捷運路線,首開國內地下車站(隧道)設置防水隔艙閘門之先例;期能阻絕災害,保護乘客及電聯車等捷運相關設施。
所以個人結論是
即使住在山腳斷層上, 你這一輩子遇到山腳斷層錯動的機率還是非常的小
但是若能防患於未然, 能避開山腳斷層的房子應該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