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我在大安區住15年, 信義計畫區住2年, 在板橋工作5年, 2個妹妹還是念治理, 現在住在曼哈頓
=> Live in Manhattan, so?? Means know Taiwan real estate market better?? Got an apartment at 5th. or Central Park Ave. could overlook central park?? Money talks, you know.
我不是想拿有錢人來壓, 但如果你可以有管道了解,, 你會知道台灣的有錢人 做外銷的, 或台商, 幾乎都只住在台北市, 有錢的住仁愛路, 敦化南北路, ,大直重劃區,信義計畫區 , 比較沒賺那麼多錢或有風水考量的還是住大安區,信義區和民生社區...幾個巨富級的的老闆滿手信義計畫區的豪宅, 等到買到滿了以後沒地方買, 才去買新板
=>這邏輯怪怪的??如果通的話,就閣下觀察可否推論紐約有錢的人只住Manhattan?? 住Long Island, Jersey city的都是窮光蛋?? 在台灣全國的富豪全集中台北市的仁愛、敦化南路上?? 如果你已經有你說的管道,能不能麻煩將500大企業的老闆跟高階經理人的住所分布統計讓我們大家開開眼界一下??下這麼強的必然論點還是拿實際數據來說勝過自己認為。
新板的問題跟信義計畫區一樣都是投資客比例很高的地方, 你在想想新板的投資客都是怎麼樣的等級? 不是口袋較淺, 就是當地靠內需市場或地主富裕起來的人, 我從來都沒說新板一定不會漲, 只是去剖析裡面的成分, 新板特區只有信義計畫區一半的價值,
=>我只知道投資客只要是能獲利的地方都去,如果有人告訴我投資南極大陸或甚至太空某個星球不動產可以獲利,我想我也該好好準備做功課,不知道這樣是不是比新板的投資客等級更低還是更高??我相信新板有來自台北的投資客,信義計畫區亦有台北市以外的投資客參與投資,就投資而言,我相信利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哪裡有錢賺我往哪裡去,只要合法,不知道這有什麼等級的差別。
信義計畫區的腹地比新板特區大很多, 商圈繁榮成熟, "外商"企業總部進住, 還有一大堆上市櫃公司的老闆,如果投資客未來想倒貨, 去接新板的人就只是因為北市超漲買不起(現在就是), 去接信義計畫區的人多半會是大陸人, 大陸人基本上是不會買新板特區的, 如果你了解香港的房地產, 大陸人買房純粹是炫耀性直非常高, 他們認的是那塊大家都懂得門牌(信義計畫區 仁愛路 敦化南北路), 不值炫耀的東西他一眼也不會看, 這就是為什麼信義計畫區漲的時候永遠都會超漲
=>去接信義計畫區的多半是大陸人,不買新板特區,這有什麼邏輯的必然性??我只知道大陸人連高雄、台中、桃園等地都積極布局投資,倒不曉得逐利投資的大陸人為何對於特別要對某些地區如果有投資獲利機會需要自絕於外?? 文中提到香港,大陸人投資香港不動產純粹是炫耀性非常高,就閣下所觀察,不知道以下地方閣下是否熟悉??選幾個香港代表地區如新界天水圍、上水、粉嶺、火炭、馬鞍山等地方都住哪些人,這些房是誰買?? 香港的司徒拔道、麥當奴道,跑馬地的藍塘道、樂活道又住哪些人,誰買?? 太古城與美孚新城又是住哪些人,誰買?? 最後,中國政府駐港辦公室又設在什麼地段?? 能炫耀又能投資增值的自是人人追逐,若只是炫耀而打算賠錢無所謂的,我不知道這樣的人有多少就是了。
再者, 台灣的經濟非常不妙, 勞保100%注定要破產, 大陸人口紅利消失, 我們的代工業即將失去利基, 你覺得接下來倒貨會是價格往上還是往下的機率高? 如果往下到同理, 口袋淺的先撐不住, 大家比較不想要的先倒,靠內需市場做生意的先倒, 所以我才說新板特區只有信義計畫區的一半...全球大環境也不會多好,美國少了選舉效應, 沒有這麼多利多, 股票也到頂了, 全球將來也不會太好,加上美國2014年有可能會升息(全球熱錢從市場撤出回留美國), 台灣不會連帶影響嗎...
=>上一段說大陸人要投資也是投資信義計畫區,所以信義計畫區房價支撐較新板為強,怎麼這裡又說大陸人口紅利消失,如果照這樣說,豈不是信義計畫區的大陸人房價支撐重要條件盡失?? 怎麼會提出一個不存在的對於信義計畫區房價支撐的論點?? 2014年美國升息,我是不知道這個論述出自何處,只是即便升息,就代表熱錢要回流美國,這個道理倒是新鮮了;澳洲等許多地區的利率條件目前都較美國為高,倒也還不見資金湧向這幾個地方,從近期來看反倒是流向亞洲眾多地區,如中國、南韓、香港、台灣等等,最近9A總裁砸錢穩定匯市與南韓央行以匯率進行競爭可是有目共睹的。
最後, 總結一下我的論點, 不論是新板平均50幾萬, 信義計畫區平均100多萬, 都是投資客堆積出來的!!!!! 以台灣的人口紅利和台灣GDP來看房地產本益比根本過高, 既然都是泡沫, 走多頭市場的時候一定是強勢股最強, 泡沫破面的那天一定是弱勢股最先跌...不是不同意板橋的建設, 只是以大環境來說 是該好好深思這個問題
=>總的論點有講跟沒講好像沒有什麼差別,本來還有點期待想要好好深思的,只是讀完後發現論點太多又與結論無關,一時也不知從何處深思起。
小小聲明:小弟對新板未來房價沒有任何看法與立場。
就閣下觀察可否推論紐約有錢的人只住Manhattan?? 住Long Island, Jersey city的都是窮光蛋?? 在台灣全國的富豪全集中台北市的仁愛、敦化南路上?? 如果你已經有你說的管道,能不能麻煩將500大企業的老闆跟高階經理人的住所分布統計讓我們大家開開眼界一下??下這麼強的必然論點還是拿實際數據來說勝過自己認為
"就我的個人觀察" 紐約的有錢人"幾乎"都只住在曼哈頓, LOng Island,2008年以前確實也是高房價的票房保證,但金融海嘯過後, 上網查察就知道成交量和價衰了多少...是紐約跌幅最重的城市之一,在查察看hellskitchen,chelsea,upereast這些地區的房價平均跌最少,彈最快.., 我有個朋友2006年買進近新成屋70萬美金, 現在開55萬還出不掉...至於我說富豪集中在這些地方,說的是"幾乎"...要我拿出數據我還真的沒辦法...我知道的人我也不想提供...所以我閉嘴瞜
我只知道投資客只要是能獲利的地方都去,如果有人告訴我投資南極大陸或甚至太空某個星球不動產可以獲利,我想我也該好好準備做功課,不知道這樣是不是比新板的投資客等級更低還是更高??我相信新板有來自台北的投資客,信義計畫區亦有台北市以外的投資客參與投資,就投資而言,我相信利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哪裡有錢賺我往哪裡去,只要合法,不知道這有什麼等級的差別。
做好功課是必然的, 同意, 在容我解釋清楚一點我的論點,如果認同"我的了解"口袋較深的富豪居住在我提的北市精華地段, 那"大部分"站在風險管理的角度, 是不是會先從熟悉的地方開始投資,"大部分"發財以後的人要開始置產, 是不是會考慮到買這個房子以後會不會有機會自己住, 或者給自己的兒女等之類的, 買完後才會開始做功課買不熟悉的地區"作純投資",(而且富豪都不會把所有財產壓在單一投資(房地產)..這是很多人無法作到的,或許還放大財務槓桿下去操作...富豪的房貸是因為利率低,把錢貸出來套利),所以我說的等級差別是指"口袋深度",沒有合不合法的問題 = =
去接信義計畫區的多半是大陸人,不買新板特區,這有什麼邏輯的必然性??我只知道大陸人連高雄、台中、桃園等地都積極布局投資,倒不曉得逐利投資的大陸人為何對於特別要對某些地區如果有投資獲利機會需要自絕於外?? 文中提到香港,大陸人投資香港不動產純粹是炫耀性非常高,就閣下所觀察,不知道以下地方閣下是否熟悉??選幾個香港代表地區如新界天水圍、上水、粉嶺、火炭、馬鞍山等地方都住哪些人,這些房是誰買?? 香港的司徒拔道、麥當奴道,跑馬地的藍塘道、樂活道又住哪些人,誰買?? 太古城與美孚新城又是住哪些人,誰買?? 最後,中國政府駐港辦公室又設在什麼地段?? 能炫耀又能投資增值的自是人人追逐,若只是炫耀而打算賠錢無所謂的,我不知道這樣的人有多少就是了。
這個我就承認我真的筆誤了抱歉...我想說的是, 大陸人多半都"只知道"信義計畫區(最好的東西), 甚至很多"只知道"帝寶和文華苑@@....所以他們會"先"買信義計畫區"才"考慮新板(同我邏輯 他們指的是有錢的大陸人, 已經在自己國家或香港擁有地產),甚至覺得信義計畫區沒有投資價值就不買台灣了!!!,所以我才推論信義計畫區200萬_新板才會到100萬,接下來你說的地方我真的都不是很清楚...或許是我自己的迷思吧...身邊經常接觸的大陸朋友和工作夥伴和合作對象多半是這種心態...
上一段說大陸人要投資也是投資信義計畫區,所以信義計畫區房價支撐較新板為強,怎麼這裡又說大陸人口紅利消失,如果照這樣說,豈不是信義計畫區的大陸人房價支撐重要條件盡失?? 怎麼會提出一個不存在的對於信義計畫區房價支撐的論點?? 2014年美國升息,我是不知道這個論述出自何處,只是即便升息,就代表熱錢要回流美國,這個道理倒是新鮮了;澳洲等許多地區的利率條件目前都較美國為高,倒也還不見資金湧向這幾個地方,從近期來看反倒是流向亞洲眾多地區,如中國、南韓、香港、台灣等等,最近9A總裁砸錢穩定匯市與南韓央行以匯率進行競爭可是有目共睹的。
我提到的大陸人投資台灣, 是指有很多閒錢的大陸人, 可能買完香港,日本(我還真的滿多認識的大陸人在日本置產...),或世界各地後, 才來台灣,我說的人口紅利指的是低層的廉價勞工因工資調漲和少子化政策逐漸消失,影響到百萬台商在大陸設工廠的利潤,再來經濟問題,和9A總裁這類的事...我的論點不算太另類吧...建議你讀幾本王柏達寫的書, 還有摩根史丹利總裁寫的誰來拯救全球經濟
=>總的論點有講跟沒講好像沒有什麼差別,本來還有點期待想要好好深思的,只是讀完後發現論點太多又與結論無關,一時也不知從何處深思起。
抱歉...我真的該檢討了...
我的總結幾個"個人觀點"
1.台灣經濟會越來越差,房價不會再往上
2."如果"會好也是信義計畫區永遠大幅領先50%
3.要崩的話新板比信義計畫區"快一點"
4.房價漲跌不只是看地方有沒有建設, 還要顧慮到大環境
5.新板特區腹地太小...洞距太近...
在此真的感謝你的回應...可以接觸到不同意見真的很有收穫,...而且我才發現我對香港房地產有多陌生@@....馬上著手研究 哈哈
不過就停這再了...最終還是出於好意希望自己的意見可以幫助到經濟狀況不像富豪般可以隨便買的又想置產的人...但沒想到一回覆就停不下來...所以就停在這為止了
vincentkoh wrote:
你說區
我不是就說信義計畫區跟新板特區嗎......
雜七雜八的論述是因為你看不懂吧?
我再說的是房價,當然要用大環境去比較阿= =
誰跟你否認新板特區的發展已經結束了?
只是我的論述是 價格問題 如果上 計畫區更有價值 如果下 板橋會先崩
房價崩了, 便宜了 自然就會有人進場承接, 自住客的比例就會上升
新板特區的生活機能也會更加完善
我的觀點是....不是有建設, 又夢想, 房價就可以無線上綱
所以請把房價和未來建設分開來談...
而這邊要談的其實是房價
所以請搞清楚狀況吧.....
您可能看文章要仔細些.本版主題指的區,是指板橋區,我前面也提到過:
"板橋市","板橋區".
您說的東西沒什麼好不好懂的.再來,我前面也寫過,我看的是新板的發展,
而非房價.同樣的,我還是回到我的原點,我只是指出您思考上的盲點,如此
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