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增加年收入60-200萬,200萬-400萬,400萬以上3個部分來比對其中的差異。
https://changweite369.blogspot.com/2021/11/2009-2021.html



根據3張圖表各區在圖表位置中的差異,
林口區在新北市中為年收入60-200萬者最受喜愛的地區。
年收入400萬以上者把板橋區的鑑估值拉到最右側。淡水區也拉高其鑑估值。
之前說的林口區是舊市區替代首選應該也沒有錯啦。
有任何錯誤或建議請告訴我,謝啦。
SHTM wrote:
以上面第三張圖表來看
1.若是我們固定在相同的建物面積下,假設看200-220平方公尺,可以發現新店、板橋是最高價
2.若是固定在鑑估值,假設是24000-30000,則林口相對的面積最大
這代表什麼?
代表想要大坪數的人在相同的薪資水準下,就只能往外圍區域走,不管是哪種薪資水準都一樣
而外圍選擇有林口、三峽、淡水等地,為什麼林口總價偏高的案件較多,這可能跟開發的產品型態有關
林口:價格帶款,小坪數到大坪數一應具全,且訴求造鎮、未來長期發展等,大坪數廣告打的大,在台北常常看到廣告看板,自然會吸引想要大坪數的人過去
三峽:以大學城為主要訴求 ,多半是小家庭需求,喜歡好的居住環境,文教氣氛,因此規劃上坪數多半沒這麼誇張的大,總價當然較低
淡水:更不用說,除了部分景觀宅有機會賣高總價給有錢人外(這也是為什麼高價品略高於三峽),基本上產品就是訴求低總價,那都沒產品了,鑑價資料怎麼可能會出現高價
結論是,林口是不是首選還是要看自己的需求,基本上林口對於收入看起來沒有很大的差異,反倒是反應他提供各類型的產品比較完整
至於一般所得的人,則是除了林口外,還有很多低單價或低總價的替代選擇
航向未來 wrote:
言之有物,雖然多維度比較難解釋,但還是瞧得出端倪
林口確實是大坪數愛好者的首選,全台購屋坪數最大「林口」,這在兩年前就有這樣的新聞報導,這跟產品規畫有關,但也跟家庭人口數,平均年齡有關,林口也是新北最年輕的區,林口是育兒的天堂,小孩多平均年齡自然年輕,小孩多坪數需求當然比較大!
林口的鑑估值不論在哪個收入區間都是偏高的,鑑估值高,自然能貸的金額就高,所以新北房貸金額最高竟在林口
這些當然都不能證明林口的收入跟其他區有沒有很大的差異,只能說林口人選擇了不一樣的生活方式與更天寬地闊的生活!
但,要看收入不就有現成的統計嗎? 林口的家戶收入位居新北第一不是已經好幾年了?
而且這趨勢看來會持續擴大,不信? 那就再看幾年囉!
航向未來 wrote:
言之有物,雖然多維度比較難解釋,但還是瞧得出端倪
林口確實是大坪數愛好者的首選,全台購屋坪數最大「林口」,這在兩年前就有這樣的新聞報導,這跟產品規畫有關,但也跟家庭人口數,平均年齡有關,林口也是新北最年輕的區,林口是育兒的天堂,小孩多平均年齡自然年輕,小孩多坪數需求當然比較大!
林口的鑑估值不論在哪個收入區間都是偏高的,鑑估值高,自然能貸的金額就高,所以新北房貸金額最高竟在林口
這些當然都不能證明林口的收入跟其他區有沒有很大的差異,只能說林口人選擇了不一樣的生活方式與更天寬地闊的生活!
但,要看收入不就有現成的統計嗎? 林口的家戶收入位居新北第一不是已經好幾年了?
而且這趨勢看來會持續擴大,不信? 那就再看幾年囉!
krissijr wrote:
林口2009年-20...(恕刪)
SHTM wrote:你的同事,這樣看來就是bios,
我的同事會往林口去的,多是因為有較多兒女或有跟父母同住需求,需要較大的居住空間,除此之外,絕大部分都是選擇第一環,但這些資訊很容易就被過往的原居民所稀釋(所得方面)
SHTM wrote:所以你同意重畫區所得相對高? 是因為如果經濟能力允許,多數人還是選擇買新房? 還是因為愈來愈多人喜歡重劃區的整齊街道與環境?
如果要比,就把新北市重劃區全部攤出來看,會發現重劃區的所得都相對高,因為新房多較能夠過濾雜訊
航向未來 wrote:
沒錯,你的bios以前可能代表比較大的需求,因為你應該在台北工作,而台北提供了最多的就業機會,但,世界正在改變!
WFH成永久趨勢?曼哈頓調查:僅28%勞工重返辦公室
WFH後遺症?美國掀起大離職潮 2021-10-19 11:58 聯合新聞網 / Cheers
覆水難收的遠端工作:史無前例的員工抗拒潮
節錄重點
美國經過疫情的洗禮,愈來愈多人選擇離開辦公室,選擇在家工作,就算不能一周5天在家,也更多人選擇混合式的工作,也因此超過三分之一受訪雇主預計,曼哈頓的商辦空間需求將在未來五年內下降,13%雇主預料旗下紐約人力將會減少。
Partnership for New York City總裁兼執行長Kathryn Wylde表示,遠距工作型態在後疫情時代留存,「關於維持紐約工作崗位和辦公室一事,將面臨長久性的重新考量」。
當前紐約市辦公室空置率達18.6%,創下30年來新高。根據紐約州主計長Thomas DiNapoli近期發布的一分報告,紐約商業地產的總價值大跌286億美元或16.6%,可能使紐約市本財政年度減少高達17億美元的房地產稅收。
再加上線上購物興起,元宇宙等概念發酵,疫情衝擊下已經對房地產趨勢產生了不同以往的變化
krissijr wrote:
你舉的例子根本沒在台灣(台北)發生!
超越東京!台北市辦公室空置率2.7% 躍全球主要城市前段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