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階級應拒絕高房價
* 2009-11-13
* 中國時報
* 【張金鶚、花敬群】
當好不容易看到總裁、主委與部長等政務官們發揮專業判斷與良知,正視當前房地產市場之問題根源與結構,也期待以健全房市(或房價)為出發點,同步處理稅制改革與強化財政等長期結構問題之際。很遺憾,理性官員的良策美意未能適時獲得受苦民眾的強力支援。
房價過度炒作導致的金融、經濟與社會危機,一年多來的全球公演都還沒正式謝幕,Encore、Bravo聲卻已經此起彼落的大呼小叫起來。似乎,一年多來發生過的慘事已經不是慘事,導致那些問題的貪婪惡事也都不再是惡事。
自認理性的專業者這麼說:「高房價只是台北市少數豪宅的現象,台灣多數地方的房價很合理。」「在經濟沒有明顯好轉之前,不能讓市場再去承受房價下跌的衝擊。」「台灣住宅自有率近九成,房價下跌會讓七百萬家戶資產縮水。」實際狀況是,台北市的房價負擔壓力在世界各城市的排名屬於前一○%,近幾年很多農業縣市的房價也悄悄上漲,雲林、南投、苗栗等縣也因所得水準較低,平均房價所得負擔率已經超過台北縣。專家們只對自己買不起的房子喊貴,不知全台人民都已深陷高房價困境。
另一個事實是,過去幾年來建設公司早已賺足現金,近幾年來上市櫃建設公司的資產增加了數千億元,他們未出售的餘屋即使以成本價(非市價)再打七折出售,以當前的資金狀況也撐得住。經濟環境有沒有好轉與房地產業的存活一點關係也沒有,因為這五、六年來房市根本還沒真的壞過,業者已賺得飽飽的。
第三個事實是只擁有一間房子或沒有自有住宅的家庭占絕大多數,房價一直漲,讓換房子與買房子的成本大幅攀升,換不起與買不起的痛苦與居住品質的降低才是人民的夢魘。房價越低對中產階級與所得較低家庭才更有利。
不少購屋者是起初恨房價高,又害怕房價一直漲,於是咬牙進場購屋。買了房子後反而開始渴望房價快漲,心中對市場的炒作氣氛報以歡呼。這樣的行為很像所謂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長期受害者最後會認為加害者是對的。台灣的房市發展已經讓許多民眾染上這種錯亂的病症。
如果想買房子或想換房子的中產階級或所得較低者,在房價已明顯過高時「忍痛進場」,那房價就會獲得支撐而不易修正,然後其他可憐的民眾就必須用辛苦儲存的多年血汗,去填補怎麼也填不滿的炒作空間。如果中產階級們相信自己的理性,認為不合理的價格不可能長久存在,那房價勢必會獲得修正,民眾也可較輕鬆購得合宜住宅,我們辛苦工作的心血也不用被炒作者踐踏。
最重要的事實是,現階段是近十餘年來房價風險最高的時刻,房價隨時都可能明顯下跌,購屋隨時都可能產生明顯虧損。因此,等待房價合理修正後再購屋,才是利人利己的上策。
在目前不合理高房價情況下買房子,確實有點損人不利己的味道。既然政府不想幫人民,市場又是如此不合理,人們則當自救,拒絕不合理高房價。
(張金鶚為政大地政系特聘教授,花敬群為玄奘大學財金系副教授)
--------------------------------------
依照80/20法則
是否百分之80的人,都是在房價高點進場?
買房是大事,希望大家三思,別衝動
alogi wrote:
中產階級應拒絕高房價...(恕刪)
不用擔心, 也不用費心....
房價的演變脫離不了 養 套 殺 三步驟
養
低利率環境, 政府房貸補助, 建商媒體炒作議題, 銀行放款浮濫....
這些都是養房價的過程中必備的元素.
在這段期間內不管民眾如何哀號, 學者如何警告...
只要政府像現在這樣同流合污, 房地產是不會下跌的(

房價會一直漲, 一直漲, 一直漲....... 就算房價高到自住客買不起了還是會繼續漲.
只要市場還是瀰漫房價續漲的預期心理, 房子再多還是不夠賣的.
套
等自住客完全買不下手, 滿場都是投資客
房價漲幅漸小, 投資客進場速度也減緩
這時就套上了
標準的徵兆就是房產廣告滿天飛, 但房屋租金卻一直降...
這段期間往往長到難以估計....
直到某個政府窮盡資源也挽救不了的突發事件發生前(政權轉移不算, 都被兩邊下注了)
套著的還是套在那, 想買的依然買不起.
殺
某個突發事件發生, 大眾相信政府絕對搞不定
這時完蛋的通常不只有房地產.
通常養的越肥, 套的越久..... 殺的就越過癮.
因為假性需求的規模是無法估計的.
目前看來應該是養的很肥了, 但套的似乎還不夠多.
大家有沒有興趣一起來套套看呢

如果不想被套, 那這段時間也可以用租的
租金超便宜, 而且還會繼續便宜下去.
目前多留些錢在身邊會比留一堆石頭在手上安心啦.






笑掉大牙的內容
資本主義社會,絕對不會是完美天堂中的制度,
不過卻是人類社會目前最能接受的制度.(搞不好以後過度到共產天堂)
房價的高低,或許有許多不同立場,不同見解
然而市場決定一切,房價高嗎?這些年又漲了多少呢?五成?六成?應該沒有吧.
相對的,石油漲了幾倍?黃金又漲了幾倍?
如果豪不尊重市場的力量與機制,長期來以自己的觀念判斷來論定
明明判斷錯誤,還要高呼是"市場錯了"
到最後僅僅是以自我堅持來決定一切,,讓人很難不以為是為了面子問題.
所有立論基礎就僅僅是自我立場,難怪"永遠猜錯",成為反指標.
任何資產財漲多會跌,跌久會漲,是個通則,
沒有人能期待房價"永遠上漲"
問題只是能否客觀,理性,來看待,來判斷,來預防
如果只是為堅持而堅持,自己不斷作出錯誤預測
自己丟臉事小
害人失去適當買房時機,害人無數,該當何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