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想請問各位 買房坪數上面的算法(陷阱)?

目前看上一物件

所有權40坪(小數點省略) 公設比33%
實際坪數27坪 公設坪數13

代銷寫給我

實際坪數27坪 再拆細一點
主建物 23.2坪
附屬建物 2坪
雨遮 1.65坪

-------------------------------------

雨遮的1.65坪 應該算在實際坪數內嗎?

未來房子需要買賣,例如在591上面

我應該登入所有權40坪 主建物27坪 還是主建物25坪?


這好像也影響我現在單坪的價格


--------------------------------------
麻煩請努力鞭策我吧 謝謝

PS我用CAD拉一下尺寸實際可使用的室內坪數(不含陽台才21坪左右) 天阿
雨遮是每戶專屬的吧? 也登記在權狀內的坪數吧?? 所以算應該等於室內坪數的單價?! 不過現在只是更細分開來, 讓買家知道室內坪數到底是多少來決定跟使用需求有沒有相符吧!
我也一直想知道,每坪的價格,分母用哪個下去除。


qwe15173 wrote:
目前看上一物件 ...(恕刪)
用所有權40坪計算喔,若有車位坪數,還要拆開來計算才準,因為車位坪數比較貴~~


qwe15173 wrote:
目前看上一物件 ...(恕刪)
之前有個新聞是。

"雨遮明年新制 新建照不登記不計價"

有關建物雨遮及屋簷之登記及計價方式,市場上將出現「一國三制」的情況:

2011年5月後~2018年1月1日前取得建照之預售案:

(一)預售時計價方式為:可登記、不計價

(二)成屋後轉售時計價方式為:可登記、可計價

2018年1月1日後取得建照的新案:

(三)預售時計價方式為:不登記、不計價

成屋後轉售計價方式為:不登記、不計價

-----------------

那這樣來講,是不是再更後面個2-3年買比較划算?
還是說到時建商還是會把單坪的價格拉高?
qwe15173 wrote:
那這樣來講,是不是再更後面個2-3年買比較划算?
還是說到時建商還是會把單坪的價格拉高?

個人覺得總價還是會跟市場行情相符!單坪售價也只是數字的計算方式不同而已吧!? 不過每戶雨遮不同或公設分攤坪數不同時, 若不登記, 那講難聽點若大樓以後要重建, 該怎麼分配每戶坪數呢??
建商是做生意, 他們只看總共收多少錢, 總共付出多少錢, 所以坪單價對建商一點意義都沒有.

未來兩三年坪單價是漲是跌, 是看買賣雙方有沒有達成認知一致, 所以跟雨遮一點關係都沒有.

如果是要賣的, 591要填多少也是隨你, 多數人都會問雨遮幾坪, 但如果可以遇到盤子你就賺到了.

如果是自住要比價, 則建議拿掉雨遮下去除, 因為你不能住在雨遮或在雨遮上設置物空間.

真左維 wrote:
因為你不能住在雨遮或在雨遮上設置物空間.


有的建商會在雨遮部分做個歐格鋁, 然後可以將分離式冷氣主機置放在雨遮處, 不影響大樓外觀又多了一個空間使用吧!
意思是,權狀40坪-雨遮1.65坪再用總假去除 才是真的要比的價格?

公設 附屬建物 還是算在裡面
qwe15173 wrote:
目前看上一物件 ...(恕刪)

隔壁有住人就是坪數要用牆中心算,如果是公用走道就是牆外圍
http://home.appledaily.com.tw/article/index/20161210/37479607/build/%E5%BB%BA%E7%89%A9%E7%99%BB%E8%A8%98%E7%89%86%E5%A3%81%E5%8E%9A%E5%BA%A6%E7%AE%97%E5%85%A5%E5%9D%AA%E6%95%B8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