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建物成本很必要嗎?

看到有人在努力討論建物的成本,
不論他在乎的是建造或取得成本,
我認為想買房的人,這些成本都應該僅僅是參考而已,其意義不大,
如果太在乎房間前手的建造或取得成本,那就會陷入繆思了。

有人認為瞭解建物成本,就可以推論出建物合理的底價,但這是在房價漲高後,買方一廂情願的想法.
若房子成本一坪18萬,但當週邊成交價來到20萬元時,賣方會樂於以低於20萬以下賣嗎?
反之,若房子成本一坪18萬,但當週邊成交價來到15萬元時,買方會樂於以高於15萬以上買嗎?
成交價是由買賣雙方同意後決定的,所以即使知道賣方持有的成本也僅僅是參考用的,並無法以此推論出房子的底價。
試想新北市或台北市10多年的取得成本,幾乎是現在的5-6折左右,若你考慮到前手持有成本,那幾乎就不用買房了。

或許你會說建商建造成本或是投資客取得的成本是剛剛發生不到一、二年的事,房子前手怎可以有如此暴利,
但你知道路邊販售水果的,他水果是昨天剛批發進貨的而已,但今天的零散售價通通都是成本的一倍,
路邊賣的牛肉麵或義大利麵,調理好後,一碗麵的售價也遠遠超過成本的一倍以上,
成本僅僅是參考,想買時不用太在意,當然房子總價遠遠高於水果價格,買房需要好好考慮,但前手的成本並不是重點,
你若想買房,要考慮的是市價,也就是現在的價格,其衍生出來的考量是現在的時點有必要一定要買嗎?或現在想買嗎?

或許過二年,房子市價跌到比10多年前更低,那時你會在乎或可憐房子的前手或投資客,賣房後都是虧損的嗎?
既然二年後若房價崩盤時,你不會在乎或可憐出售房屋的前手;現在若你想買房,也不用考量前手的取得成本,也不用抱怨或在意前手是否有暴利了!。

ddt135 wrote:
瞭解建物成本很必要嗎?
看到有人在努力討論建物的成本,
不論他在乎的是建造或取得成本,
我認為想買房的人,這些成本都應該僅僅是參考而已,其意義不大,
如果太在乎房間前手的建造或取得成本,那就會陷入繆思了。



要買的買不起

要賣的賣不掉

所以 這是新台幣的問題

ddt135 wrote:
瞭解建物成本很必要嗎...(恕刪)


覺得不是必要,連參考都不知如何作比較。只能說高興就好,各取所需。

且成本有很多沒算到,除了土地成本與建物營造費用外,還有建物建築師設計費、建物營造監工費、代銷費、廣告費、內部營運成本、各式規費...等等等。

另算成本有用?沒用,成品作得出來才是重點,
阿宗麵線,一碗成本多少,賣多少?
麥當勞勁辣雞腿堡,一個成本多少,賣79單點?
更不合理的台積電,滿地的矽(砂子)那麼便宜,給人代工收那麼多錢,賺那麼多...
建商已經跳票,要跑路了,這時候知道成本去殺價或許有點效果.

不能說完全沒有用.
樓主,您講的都正確,建物成本對於買房的確不是重點,

但如果多了解建物成本,對於推動都更有很大幫助。



長期以來都更一直推不動,絕大多數都是比例問題,

而比例問題可以用簡單的分子分母來說明:



建商分得比例 = [分子:建物成本+管銷利潤] / [分母:新成屋銷售價]

都更比例計算機



當分得比例能被概估出來,

就有機會讓獅子大開口的地主知所進退,

也可讓追求暴利的建商提早被看清,

對於都更談判有加速的效果。
如果說勉強要有用,那也得算的正確才有用,原來的算法明顯有很多成本沒算到。不能說你沒算到,商人就沒那個成本吧!
買賣不重要。建物成本只有建商和地主分配比例是非常重要。不然有非常多的老舊屋改建時地主被建商抗了。

這種合建案。的建造資金又來自地主土地借金。建商只是付銀行利息。

renewhouse wrote:
樓主,您講的都正確...(恕刪)
多了解建物成本,對於推動都更有很大幫助。+1
還是有其必要吧
在心裡有一個底,知道在哪個價格買入或賣出,至少沒有賠或買貴
當然不太可能會到達自己心目中那個價格,但也是盡量求接近
不會自己在那邊hold太久,結果過了那個時間

也正如樓上的大大所說,尤其都更超級重要

我家這棟也是很多開發公司來談都更,我們如果什麼都不了解,結果可能會被建商坳了
或是太沒有行情概念,造成獅子大開口,對方認為無利可圖,都更也會破局

ddt135 wrote:
瞭解建物成本很必要...(恕刪)



是可以加減了解,不過用途不大,因為不會影響建商要賣的價格,建商賣的是"時價"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