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以我個人想法...從台北市往外擴散...
我的認知會跟著北捷往北投淡水(北)/新店中和(南)/松山汐止(東)/板橋土城(西)來走...
當初找房子也是跟隨這些方向往外找...
壓根都沒想到要隨著台鐵的方向走..

這樣反而會被套在框框中跳不出來...
(未來應該會多兩個方向一個往蘆洲三重過去..一個往林口機場過去)
不過我想兩者捷運蓋不蓋中央自有打算...
但若是把蓋不蓋歸咎為中央對淡海與桃園的大小眼...
我想應該也是過於偏頗...
大家都知道桃園綠線通過之處等於是北桃園目前的命脈...
但是兩份計畫不論討論的過程如何精彩...最後一頁還是回歸到工程造價...
一個是8百多將近9百億...一個是不到20億..
出錢的人真的很難完全拋開現實而選擇理想...

我還是認為目前要讓中央買單只能將桃園綠捷拆成多段分段施工...
也就是按照北捷棕線->紅線->藍線的模式把運量帶起來...
並且大幅降低分段工程的造價..
skuldy wrote:
門牌效應在台北是很有...(恕刪)
所以現在問題是造價, 自償率不重要了是嗎??
其實我覺得或許自償率與造價都不是重點
重點只在於桃園 "不受重視" 而已~
不過我覺得真正有趣的地方是
假如因為綠線造價太高, 所以中央無論如何都 "不可能" 興建
那為什麼要給民眾這個夢想呢? 為什麼要有送審被退再送審這些動作?
一直在不可能的建設上面轉來轉去虛耗時間?
如果是因為不爭取會被罵
所以中央與地方聯合上演一齣戲來愚弄民眾
卻因此虛耗掉桃園其他交通建設的時機
(如新闢北桃園幹道系統, 或是其他改善交通的方法)
那麼這種政府又豈僅僅是 "無能力無魄力" 足以形容?
當然最後有點陰謀論

不過北桃園交通急速惡化的同時
捷運又太貴, 拓寬市區道路也不可能, 新闢幹道又沒規劃
那你這個縣政府到底有什麼對策??
【中央社╱台北縣11日電】
朱立倫表示,捷運路網是一切建設的基礎,不論是北縣環狀捷運、捷運萬大線、土城線延伸頂埔,都希望中央、地方不分黨派一起長期及延續性推動。行政院一定會通過經建會昨天核准的淡海輕軌「綠山線」建設規劃案。
周錫瑋還說,「若要講成果,那跟我周錫瑋有沒有關係?過去,有哪一個中央政府照顧到台北縣?現在中央推動北縣建設,是還給我們公道。」
啊, 什麼時候才還桃園公道啊, 北縣連人口最少的淡海新市鎮都可以有捷運, 桃園那麼多人, 到台北上班的人也很多, 怎麼就是不肯蓋 (別跟我我機捷, 那根本是蓋給台北人去機場用的)
長久以來發現, 綠營執政會照顧綠營的縣市, 藍營執政就照顧可能生變(例:北市,北縣)或綠營的大縣(例:台南), 結果桃園這種藍營派張三李四都會選嬴的縣, 變成爹不疼娘不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