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建捷運對當地居民來說,算是好事嗎?


豬年...豬頭啊... wrote:
那要去桃園縣政府問那...(恕刪)

桃園縣府是提捷運啊
你要是反捷運應該去嗆他們
怎麼會是在這裡呢?
豬年...豬頭啊... wrote:
人家吃洩藥,自己至少...(恕刪)


桃園離高雄大市至少有三百多公里,人口結構中有不少是中南部北上謀生(職)而落地生根的,並不能與高捷劃上等號。擘畫重大交通建設,改善人民生活本來就是政府責無旁貸的事。

高捷的問題不在人口的數量,而是民眾多數使用交通工具的習慣還沒有適應過來,假以時日,高捷不見得會屈於劣勢(如果排除人謀不臧這塊)。況且桃園民眾使用多重交通工具來通勤的為數不少,有了真正跨市中心區的捷運,通勤民的適應期會比高捷短上許多。回收率會將會比高捷快一些。

北捷公司前幾年並沒有攤提捷運局的建造成本,營運前幾年採運建成本分離的方式,直到路網陸續完工通車,民眾的信心與習慣也逐漸建立,才有如倒吃甘蔗的成果。隨著加入營運路線的車站,列車數量的增多,廣告收入的加乘效果驚人。

都會區的大眾捷運系統是一個永續建設,不可能一建好馬上就要求回收,須搭配陸續完工的路網及民眾使用習慣的培養,北捷公司到現在也還沒完全把所有建造成本攤提完畢。扣除須逐年攤提的成本,帳面上的盈餘還是落到北捷公司的員工及股東身上(雖然政府與國營事業單位還是北捷公司的大股東),並沒有全部優先拿來攤還建造成本。

直接拿高捷比桃捷真的不能類比。只因為高捷經驗就認定桃捷一定會虧損所以連一條穿越市中心區的捷運都不能蓋,對廣大的桃園的通勤族來說有失公允。
捷運不是唯一解決方式
可是只丟了這一句
是否太過輕鬆了

大家不是不知道這個道理
可是討論了這麼久
也提了這麼多建言
到這個節骨眼還有別的辦法嗎
1.公車專用道--
桃園市區除省道外幾乎都是2線道
更別說鄉下的八德了
2.拓寬道路--
整個桃園縣到處充斥著斷頭斷尾的路
要是能拓寬舊不會一堆這種路了
3.培養公車人口
上下班時間班班塞爆
客運公司還是不肯加車加路線
甚至虧錢路線還要丟給政府養

以上幾點
難道不能讓您體會桃園縣民交通的痛苦程度嗎



豬年...豬頭啊... wrote:
那要去桃園縣政府問那...(恕刪)
桃園捷運吵了好多年了...立委的話喔(觀望)
住在桃園的鄉下人......
對那種抱持著
"先把公車搞好"的心態很感冒

先問問提出這些點子的人
平常有搭公車的習慣嗎?
還是這些點子只是在網路上天馬行空的幻想
只是替別人設想的點子
認為公車增班其它人就一定會去搭?
然後自己不搭繼續騎車

我是只贊成興建捷運跟公車一起並行的
無論是在台灣哪個城市都一樣
所以我在討論高捷 台中捷運 台南捷運 一直到桃園捷運
立場都一樣
在台灣大眾運輸族群是很特別的
可能會去搭捷運但不一定會想搭公車

當你把焦點只針對在公車上
下場可能只會更慘
一堆空車在路上自high
然後塞進原本車流量就有問題的馬路

但就算如此
我還是會盡量搭乘公車
雖然台灣的公車系統真的很不友善
這點已經不是"先把公車搞好"就能解決的
應該是要砍掉重練才對

badstudent wrote:
對那種抱持著"先把公...(恕刪)

同樣的道理可以套用,
認為蓋捷運其它人就一定會去搭?
然後自己不搭繼續騎車。
面對壞事的態度,決定了你心情的高度; 做人的態度,決定了你名聲的高度; 做事的態度,決定了你成就的高度。
badstudent wrote:
對那種抱持著"先把公...(恕刪)

因為喊蓋捷運很簡單 最好連南投都蓋 豈不又有成就感又方便
高鐵也來環島一圈如何?
說都很簡單 聽起來都很先進又方便
但實際上不是只有要不要蓋的問題
是蓋了之後效率的問題
日本在1990年代經濟泡沫之後
為了提振經濟改善交通
瘋狂在日本道處蓋高速公路
增加政府支出 支撐經濟 也認為可以健全完善交通
結果瘋狂蓋的結果 到後來蓋太多
很多地方蓋了之後效率不彰 也市每年在賠錢維護
蓋捷運不是唯一可以解決問題的方式
尤其在政府財政赤字很嚴重的情況下
如果政府有錢 不要說桃園捷運
全台連磁浮都蓋我也不反對
目前考量政府財政及改善交通
公路 公車系統必須"先"改善
甚至培養了大家搭乘大眾運輸的習慣
捷運當然就沒有不蓋的理由
沒有爬就想跑?
實際問題不是說蓋就蓋
跟核能問題類似 說廢明後年就廢?
說蓋 明年就蓋?
公車弄得很好 方便卻沒人搭 都是空車?
套用同一理論 捷運就不會空?
公車的路網較綿密 有彈性 站距短 如果系統弄得好
我不覺得會比只有一條線的捷運效率差
而且你沒弄清楚一件事 為什麼大家不喜歡搭公車
就是目前公車系統不好 車子老舊不好坐 候車站簡陋不方便
車廂與候車亭間的電子系通資訊要暢通 例如我在候車站
我大概可以知道下一班車約幾分鐘到還距離幾公里
我在車上就算我是外地人 我也可以知道下一站站名是什麼
才不會搭過頭 等等
就是不好所以大家不是很愛坐 更應該要改善!
所以我想回應樓主 有捷運當然對桃園居民是好事
但其他方面(例如虧損 效率不彰 事故多等等)
就不關我事 是中央跟地方政府的事
G-PLUS wrote:同樣的道理可以套用,
認為蓋捷運其它人就一定會去搭?
然後自己不搭繼續騎車

我說過了
就連讓我感覺這麼不友善的公車環境
我都會搭乘 用行動給大眾運輸一個機會

捷運更不用說了
如果有,我一定會搭乘

我還是想問 提出"捷運不需要,先把公車搞好的人"
如果公車真的搞好了自己願意搭乘公車嗎?

newplaza wrote:
因為喊蓋捷運很簡單 最好連南投都蓋 豈不又有成就感又方便
高鐵也來環島一圈如何?


照這種的模式
日本那霸也不用蓋輕軌了
好加在日本人幸運的很

只要討論到某城市建設捷運的話題
就會有高鐵環島一圈.環島捷運這種話出現

高鐵環島 => 先搞定東部鐵路電氣化吧
環島捷運 => 目前只有大台北有持續興建捷運,我看是環台北捷運才是真的

其實捷運就跟鐵路一樣
都是軌道運輸系統
怎麼到了台灣
好像要大都市才一定有資格興建?
真是想不透

捷運跟公車是要並行的
而不是悶著頭只朝單一路現去進行
大眾運輸是互補而非競爭

我想問一下,國外的大城市是先蓋捷運才有城市,還是城市發展到非蓋捷運不可時才蓋捷運
R6.2 wrote:
桃園市人口密度還比舊...(恕刪)


桃園會比舊高雄市區人口密度高
這是那裡來的數據
我是鳳山人移居台北多年現在住桃園武陵高中附近
我長期訂購人口統計電子報
我的數據卻跟你說的完全相反
我將舊高雄跟桃園生活圈相連的地區做個比較
舊高雄市區加上鳳山市
因為鳳山與高雄市隔一個高速公路基本上生活圈是相連的
兩者相加土地面積約當180.25平方公里 人口約182萬人
桃園縣人口比較集中的地區扣掉楊梅市跟沿海還有靠山的鄉鎮
只留桃園市,中壢市,八德市,平鎮市,蘆竹鄉,龜山鄉,這些生活圈相連的城市
土地面積約當345平方公里 人口約145萬人
由上面數據可以得到
舊高雄市+鳳山市人口密度=10000人/每平方公里
桃園縣六個鄉鎮市人口密度=4200人/每平方公里(如加上楊梅市密度會更低)
我覺得桃園台鐵高架化可以先預留綠線的空間
但我覺得沒有必要現在就做因為桃園的人口真的沒有那麼集中東一塊西一塊的
市區往外環道走三公里內都還有田地跟空地土地開發跟本還沒有飽合
重點是未來道路要先預留起來做大一點等十五年後人口密度提高了再做
那時候台鐵高架化捷運化也完成約五年了再評估是否有必要興建
高捷是BOT跟台北捷運是不同的
北捷花了約當5000億興建一年扣除營運人事費用也才賺約10多億
連續賺300年都賺不回來
高捷BOT還要自已籌資政府只是出部份且路網尚未完成才兩條
才開通幾年不知大家是在批評什麼台北捷運也不是一開通就賺錢
也是經過很多年的經營跟後續路網的建設還有轉乘的搭配才有今年的成績
在經費的欠缺之下高雄有今天的發展大家真的要多給鼓勵
雖然沒有住在高雄但我還是以身為高雄人為榮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