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 人云亦云 的言論, 不能說沒有特例, 但是太極端了, 不能拿來當成通例, 有些版友會以為只有他自己最聰明.頭腦最清醒, 別人都是傻瓜.
在這一年內我買過房子, 也賣過房子, 我的感覺只有一個, 沒有人會是傻瓜盤子, 誰都想買低賣高, 每一筆交易之所以能完成, 哪一件不是買賣雙方各自斟酌再三.考慮所有可能因素後才做出的決定, 以為自己最聰明.頭腦最清醒的人, 那就坐壁上觀啊, 當然可以避免掉危機的風險, 但是也可能喪失掉更好的機會, 這些都是個人的自由選擇, 重要的是, 沒有必要在那邊跟著人云亦云. 危言聳聽, 至少我看到的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要是真的能證明市場確實普遍如其所述, 那就拿出真憑實據以昭公信吧, 別再唯恐天下不亂.
mb75sh wrote:
先聲明.在下非投資客.年近四十.九月底才帶著妻小在桃園總算買下屬於自己的房子.
從八月初股災開始.後續經過政府準備實施實價課稅...到近期又公告台灣空屋率創新高.一連串的利空打擊.也剛好順勢讓我以理想的價位.買到了現在的這間房屋.但憑心而論.我依然看空台灣的房地產....
只是~~看空歸看空.那..又如何??房屋畢竟是生活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即使在未來的有朝一日開始下跌.但這所謂的"有朝一日"是多久??半年??一年??或是三年??我只知道在這"有朝一日"到來之前.我還是要用租金幫房東繳他的貸款.
這一兩個月裡.看了mobile01裡面許多對房地產的評論.坦白說~裡面的言論已經著實令人不敢恭維.有詛咒房仲燒炭自殺的.有開口新莊新成屋跌至10/p以下的.有說半年後房屋半半價的.先不論未來的房價漲跌與
否.只想誠心的請問這些發言的網友.可能嗎??如果以上的這些有可能實現.台灣要面臨的是多大的經濟崩潰.
受牽連的又是幾百萬的中產階級??若一旦發生.這樣的經濟動盪成本也絕不是這些發言的網友能置身事外.
平心靜氣的希望網友的討論能用真實的層面來分析或判斷.而不是以自身仇視的眼光來評論.任何一段評論都有可能造成許多人錯誤的判斷.
在下無能.年近四十才一圓成家夢.房價的漲跌與我無關.畢竟我要的只是屬於自己安身立命的地方.但要我半年後.以半價或是半半價出售...別傻了.慢慢等吧
這與仇恨或妒忌一點關系都沒有吧....不知道為何你會有這種想法.
現在的房價,說真的...已經不是一班上班族可以負擔的了.
把房子當投資商品在炒做...其實很怪.
atoss888 wrote:
這與仇恨或妒忌一點關...(恕刪)
這影片中是兩個完全極端的案例吧, 怎麼可以拿來類比呢, 一看就知道是有特殊目的的, 刻意在誤導大眾視聽.
一個是扛著一整個完整家庭的壓力, 有妻子跟一群孩子, 工作型態也不是目前社會多數主流類型; 另一個是抱持遊戲人生的心態, 完全沒有家庭成員拖累. 當他存夠錢到下一個國度時, 我猜想連那位女友也只是他在台灣的 "租賃品" 之一吧, 兩個案例主角的人生基本態度就天差地遠了, 怎麼可以比較.
片尾那段更是明顯地是在刻意誘導讓人民對政府不滿, 他說如果有一個國家可以讓你看上一間房子就能租一輩子(大意), 導出片中男主角立刻回答說他不會願意再自己買房子的結論, 而兩個國家市場經濟結構的差異有多鉅大都沒有探討 (如果在台灣有此規定, 失去了可以選擇當成一種投資理財工具的市場誘因, 那麼誰還願意買房來出租, 在無利可圖的狀況下, 結果只會造成想租屋的人找不到房子租, 變成更嚴重的社會問題) , 這樣的連結實在似是而非, 把問題過度簡化了, 其實兩國人民的根本人生態度就不同. 文化社會觀念各異. 法制環境差異更大, 需要多少相關環結的配套, 沒有澈底瞭解精髓, 只知道東施效顰, 最後又是弄得四不像, 這種煽動式的資訊宣傳, 我個人非常不推薦.
jong_tony wrote:
這影片中是兩個完全極...(恕刪)
真的是極端的影片
不過也看出德國人,就算來到台灣
也是過他們習慣的生活,一樣可以過的很快樂!
就是租房子過日子,遊戲人間
但台灣人就是一定要有一間房子,當然結果就是滿吃力的
之前也看過關於健保的影片
不過主要是說美國健保的問題
就是從美國人去看國外健保
其中主要就談,日本、台灣、德國
就是他們最想學習的!特別是台灣
應該是全世界最便宜的健保,幾乎家家可以負擔
沒錢負擔的中低收入戶,政府也會幫忙
不過討論到最後,美國還是無法學習台灣、日本或德國…
這之中的利益實在太大了,太難改變
而這德國人來台灣租房,完全不生小孩不結緍,一直玩的生活
而台灣人是結緍生3個小孩,又買房…
我實在看不出來,為什麼最後能導出德國房價10年只升1%的結論

照理應該去德國,找幾戶一般的家庭看看
德國人買房租房的生活如何才對
另外台灣的買房,也不只台北市而已…走出台北市的話
中南部的透天和公寓,很多不到200萬的
這影片只能說明,今天這德國人,如果換成台灣人
一樣不生小孩,只租房子
再台灣一樣可以過的,跟他一樣快樂自在
jong_tony wrote:
這影片中是兩個完全極...(恕刪)
沒錯, 對於這種拿橘子去比蘋果, 又兼斷章取義式的報導, 實在太容易去誤導大家的想法. 還這麼大費周章地去採訪, 拼湊成這麼一套, 甚至會讓人覺得是這個記者故意去引導大家的不滿情緒, 而忽略正確的思考.
每個地區的房市都有其背後很多的背景因素, 你要去比德國, 那要不要拿美國, 日本, 韓國, 甚至剛開始學資本主義的大陸來比一比? 你如果認真去比較過, 你就會發覺, 我們最多只能學其中的某些教訓, 但是根本沒法比, 也沒法抄. 這種簡化式的思考, 忽略整個社會, 文化, 習俗上的差異, 然後就引導大家去以為只要政府肯做, 沒有甚麼做不到的, 所以現在種種的壓力, 不合理現象, 都是政府的錯, 跟老百姓自己都沒關係. 這種不負責任, 片面型的報導, 不僅沒有參考價值, 還得小心不要被記者誤導, 引發出錯誤的情緒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