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鐵地下化恐拖16年~經費若拿去建捷運綠線還有剩~


雪人Q wrote:
你不認為不可行但實際上什麼?
朱的版本在任推了8年就是沒成功
更別說地下化這個議題搞了幾十年
多少的討論研究與妥協溝通才有現在版本定案
背後原因不是你舉例那裡可以我們這裡就不行那麼簡單
不然怎麼不說大陸可以我們也可以,不如說杜拜好了
建議虎大所認為的可行後面要加個時間
這樣才能你顯示你撰文的專業
這時又不得不推我的磁浮
預計公元2100年前可以完成
百年建設不可馬呼要就做最好
還是希望得到大家支持大哭
...(恕刪)


是阿 有遠見是很好 但是他自己都說過讓朱在做一任也未必能實現的遠見 不就是畫大餅 ?
吳砍掉林園大道確實是要扣分 他的功勞在並沒有因為要"高架+林園一次到位" 而讓高架又往後延

要有遠見大家都很會說 我提的政見是
趁著捷運綠線及藍線延申施工 要把桃園跟中壢 火車站方圓2公里全部重劃 火車站十字軸幹道60米
真的不需要多說什麼

愛批評的簡簡單單什麼羊腸高架化就被抗議成這樣了

要多拆遷一百多戶的地下化就不會被抗議噢?

還是有抗議的就不拆 拆沒有抗議的 或沒有組成協會的?

協會成員難道是因為喜歡地鐵所以支持地下化嗎?

明擺著就是不想被徵收嘛 會長自己就是

現在還被人鼓吹說 家的後門或前門可打通變前後店面

利益變的這麼龐大 誰願意被徵收?

然後鐵路立體化要去除的平交道

一百年後依然在那邊

我們依然會看到平交道事故

這樣的結果 絕對不是憑空捏造

這是現在進行式
雪人Q wrote:
另外,我也不認為朱...(恕刪)


OK啊,在我認為的可行方案後面加個時間,這是合理且專業的要求我接受,
地下化方案,時間一定不短,我粗估重跑流程+工程施作要16年,先講好,粗估的!
參考高雄臨時軌2006年開工,預估2017年完工通車,工期11年,
桃園的臨時軌臨時站已開工4年,所以工期應該還有7年,
按之前高架化時程,提案3年、環評4年、核定2年。
從2016開始~2032年完工通車
這是按照高架派估出來的悲觀時程,(如果有誤請告知)
樂觀時程,我認為應該要把9年的流程縮減至4年,這才能展現DPP政府的效能
也就是2028年完工通車。

(第一),這時程肯定無法短期內完成,但一來這是鐵路地下化本來就費工,
(第二),完工後,桃園市中心軸線地帶多了一條25米的道路,按照羊腸版高架的做法,根本沒有此道路,要另外再做,何年何月才能達成?我當然知道鐵路高架省錢工期短,但以桃園人的性格,大概做完這一條高架後,鐵路沿線就是繼續維持這樣而已
(第三),朱版60米好不容易已提案出去,又適逢KMT中央地方雙執政再加上議會佔絕大多數的完全執政天賜良機,竟被吳志揚給破掉了,怪誰呢?就算後面還是羊執政,delay 50個月,一任四年到2018也做不完,
再給四年到2022,也沒人有把握,土地徵收問題搞不定
(第四),如果鄭這四年內沒有具體成果,2018有候選人出來說他要做朱版的60米園林大道,可以在四年任內解決土地徵收問題,我願意支持他。我可以支持朱版60米園林大道,可以支持鄭版地下化,但就是不支持沒有都計配套的羊腸版高架。


另外,我剛看到Geek Chen大有一篇po文被刪掉了,其中情緒發言的部分我就不回應了,僅針對說:我初來乍到就沒有尊重他在這裡多年資歷一事回應。
我從朱任內就已在這裡註冊,那時大多在縣府論壇裡活動,偶爾會在Mobile01裡po文;吳志揚剛上任關掉縣府的論壇後就頻繁來這裡了,算一算應該也有六年以上的資歷,但為了讓我的帳號與另一論壇一致,所以最近改名,因此註冊時間被reset,所以看起來我好像是菜鳥,其實一點也不是,而且老實講,我六年前剛進來同時期的大大們都不是現在跟我過招的這些大大們,所以我不知你這樣要稱做資深大大還是菜鳥。但我觀念是這樣,資深的不見得po文就有說服力,菜鳥講話不見得就沒內涵,有沒有本事,我看他文章就看得出來了。

另外有一種人每一篇寫起來好像真的一樣,但累積數篇,從其歷來的發文軌跡就可看出不一致。所以不要怪我調出歷來大大們的po文資料,這些資料都是大大自己講的,我沒修改任何字,用這種方式來檢驗一個人最準了,大家也可以用這種方式檢驗我。像有人就是這樣被我從台城挖出好多篇自相矛盾出來,中途變節的po文出來,無法自圓其說就索性都不回應質疑,開始死纏爛打,這倒是之前Mobile01裡頭較不會出現的狀況。我的檢驗方式及觀察就是如此,僅供參考。
Tiger_Hsiao wrote:
第四,如果2018有候選人出來說他要做朱版的60米園林大道,可以在四年任內解決土地徵收問題,我願意支持他。我可以支持朱版60米園林大道,可以支持鄭版地下化,但就是不支持沒有都計配套的羊腸版高架。...(恕刪)



天啊,這個Tiger網友竟然說想讓鄭文燦開始跑地下化2016開始重跑流程,
如果2018有人提朱版園林大道,他又要轉向,這就是Tiger大的說服力、內涵跟本事啊.


變來變去的,桃園人啊,
Tiger網友的台鐵立體化真的是百年大業啊,跑了20年不夠,再跑16年看看,
中間隨時可以再轉向,重新再來一遍....

被延誤的機捷、綠線都不知道何時才可以確定啊,
工程賠償賠不完、今年的研究投入、明年可能打掉又重來

過去18年,國民黨、民進黨都執政了超過8年了,無論哪一個黨都一樣,工期都沒比較快,
未來也不可能保證某個黨能長期執政.

要陪這種人玩來玩去,真的是蓋不完啊
rogerhsu1121 wrote:
天啊,這個Tiger...(恕刪)


少在那裡瞎攪和了!
我一向就是說朱版園林大道或鄭版地下化都是我可以接受的方案,但我就是不接受羊腸版高架,你要沒看清楚,去認真爬一爬文再來;
我不會像你那樣先挺朱批吳,到後來又變成挺吳批鄭不挺朱,你只是在挺吳志揚而已。
變來變去的是你;我跟你是不同的人。
我要是有那麼多說過的話,前後矛盾,我早就乖乖躲起來了,哪會像你這樣...

從2016開始執行有錯嗎?現在還沒開始,這16年期程能偷跑嗎?你工作經驗上都沒做過專案嗎?
唉…真不知怎麼說你耶,也不認真看,立場又變來變去,被抓那麼多包,你都解釋不清,再回覆你只是浪費口舌抬舉你而已。

前一篇都講說吳志揚上任沒多久關掉縣府論壇時才頻繁來這裡發文的,怎還要我提2009前,你去找吳志揚要好嗎?你實在很不認真看耶,只顧著自己亂發文!還學我show me咧,自己都秀不出東西來,真是邯鄲學步!

Tiger_Hsiao wrote:
少在那裡瞎攪和了!...(恕刪)

我一直以來的立場就是不管誰執政,已決定的高架化就持續執行到完工通車,
園林大道被取消,很扼腕,但可以另外執行.不要影響高架化工程本身
只對事,不對人,沒有挺不挺誰,
我要規勸你的發言,不要亂扣別人帽子,少點政治上的算計,我只對桃園本身論事



可不像你一下擁護2016地下化,如果下一個2018又有朱版園林大道,你又要擁抱另一個人大腿.
這麼矛盾,你怎麼還不躲起來呢?

變來變去的,投資、賠償的問題有考慮過嗎,
延誤到其他機捷、綠線的問題有考慮嗎?
認知錯誤,被糾正了又錯,回答不出核心的問題,只敢敲邊鼓,扣帽子
你這樣叫你做過專案?我開始替你擔心了.

你不能接受沒有園林大道的高架化,
那1997開始~2009年核定這12年之間你有反對過嗎,
這期間的方案都是你所謂的羊腸版,這12年中你到底有反對過嗎?show me..
別再把責任往別人身上推了. 你要別人列舉,我也列出來了,
同樣的話問你,你自已怎麼就列不出來呢?

Tiger_Hsiao wrote:
朱版60米好不容易已提案出去,又碰到KMT中央地方雙執政再加上議會佔絕大多數的完全執政天賜良機,竟被吳志揚給破掉了,怪誰呢?就算後面還是羊執政,一任四年到2018也做不完,再給四年到2022,也沒人有把握,土地徵收問題搞不定...(恕刪)


說到這個,
KMT單在桃園鐵路議題上相對是要打屁股
KMT從2008-2014這六年完全執政,馬+朱-吳都在位
高架化進度遲緩,這真的是說不太過去,
希望之後主政者能快點推動鐵路立體化...

KMT對桃園比較明顯的作為是
1.多功能展演中心->朱跟馬爭取的,早期規劃的流行音樂中心被扁改到南港去
2.青埔棒球場->朱跟馬爭取的,早期規劃的青埔大巨蛋規畫被扁改到台北去
3.五楊高架->馬積極推動,早期五楊高架在DPP時代被用一堆理由拖延
4.綠線捷運->KMT時代通過綜合規劃,通過國發會審議



Tiger_Hsiao wrote:
少在那裡瞎攪和了!...(恕刪)


虎大專業的評估好像少了點什麼

你指的是排除所有問題後只要16年

但現在是要打回原行全部重來

徵收等不確定問題還是在

這又要花多少時間




雪人Q wrote:
虎大專業的評估好像...(恕刪)


你是說可行性評估嗎?我把它算在提案內。
我這人一向不是很仔細,有甚麼缺漏的你直接講沒關係

徵收我是比較樂觀看待,因為自救會的人也贊成地下化,所以徵收應該較不會有吳志揚的問題,
我認為徵收問題應該是鄭與吳最大的差異點,鄭在這方面要沒有明顯優於吳之處,還要像吳拖那麼久,那鄭也不用混了。
我知道自救會的歐吉桑或許不會了解得那麼清楚,搞不好到時真會拆他們的房子。
老百姓可以不清楚,但市府一定得清楚,若到時要拆人房子,我想應該是要給比較好的條件,
這就牽涉到政治手腕上的問題了,我沒有能力講這些,但我是這麼認為的。



話說,最近公司附近怎麼老是有XX在亂X,我在忙著,老是在一旁XX,X得人無法專心。
要不是有XX法,真想下去X它兩腳。

我這是在講我公司附近的事!
為避免讓01困擾,刪除掉敏感字眼
Tiger_Hsiao wrote:
你是說可行性評估嗎?我把它算在提案內。
我這人一向不是很仔細,有甚麼缺漏的你直接講沒關係恕刪)


嗯......很不仔細的評估.受教了

到最後一樣都是拆房,而且拆的更多,
你可以樂觀的看待,執行時呢?追根究底,徵收戶就是不想被拆而已,
繞了一大圈,遇到的問題都是一樣的
這就是我講的,先解決徵收的問題再來說吧.

至於有人喜歡做暗喻之類的人身攻擊,那涉及了個人修養及水準,這種無聊口水,我就不跟進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