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鐵加糖 wrote:
....犧牲自己的一點私利,成就公眾的利益...(恕刪)

如果是犧牲你的私利,成就財團的大利呢?你要不要?

好好的住在市中心,地一挖把你全家趕到市郊,然後每一次進市中心,就看你家住了幾十年的地,現在是某某財團的金店面,這樣很爽?

chen0043 wrote:
要談理想~~以台灣的...(恕刪)


杜拜紅線是完全地下化 , 圖面的的是綠線, 有約一半是地下, 一半是高架 . 本人曾參與此工程.
我是不知道你遭到什麼樣的對待?
但我想表達的意思就是如此,因為每個人在意的都只是自己的私利,
所以也就成了這個社會最大的問題。

你以為個人犧牲私利是不得了的事情,
卻認為財團必須犧牲,人民不用。
認為財團必須有社會責任,而人民沒有。
認為財團必須為國家犧牲,而人民沒有。
我知道這個社會存在很多不公平的事情,
但是很多不公平的事情,並不在於財團與人民,
而應該在於事件的本身,有時候自私的是財團,但有時候自私的人民有不在少數。
理盲的鄉愿 只要看到需要人民犧牲的時候 就看不見事件的本身
而無法做出理性的理解判斷。
對!有些時候為了公益,的確你必須犧牲自己的一些權益,只好到市郊,
看到自己住了幾十年的地,現在是某某財團的金店面。是的!有些時候,
這樣的情況是會發生的。如果你真的能理性的去探究事件內容本身,也許
你會看到如果那塊地自己住,永遠都只能這樣,但是因為自己犧牲了,
成就了這個繁榮的城市,榮耀了這個城市,而感到光榮!
但 希望你有一天能知道,這個社會能不斷的進步到今天這樣,是有很多人犧牲
來獲得大家的進步,成就國家的成長的,不是憑空而來的就可以達成的。


erc wrote:
如果是犧牲你的私利,...(恕刪)

如果是犧牲你的私利,成就財團的大利呢?你要不要?
我想應該來個桃園地下化及高架化的公民投票,要怎樣做由桃園多數人決定,而非由少數決定

在說個人也比較贊同地下化,許多國家在鐵路進入城市內,通常都地下化,而非地上化,
理由很簡單,地下化以後,上面還可以蓋馬路,但是地上化,沒有馬路,如果如前面的說法
要設計橋上搭橋,那說真的還真的很難看,不用懷疑,這種馬路建設,與其看到還倒如看不到
看看台北人,人家捷運出口可以從大樓出現,若是搞高架化,桃園到處看到的都是高架橋,
人家台北市當初也是一堆高架橋,也是為了省錢,但是到最後寸土寸金的時候
搞地下化是唯一的選擇,桃園要做正確的事情,花錢花了高架,到最後還是會選擇走地下

kang19780315 wrote:
在說個人也比較贊同地下化,許多國家在鐵路進入城市內,通常都地下化,而非地上化,
理由很簡單,地下化以後,上面還可以蓋馬路,但是地上化,沒有馬路,如果如前面的說法
要設計橋上搭橋,那說真的還真的很難看,不用懷疑,這種馬路建設,與其看到還倒如看不到
看看台北人,人家捷運出口可以從大樓出現,若是搞高架化,桃園到處看到的都是高架橋,
人家台北市當初也是一堆高架橋,也是為了省錢,但是到最後寸土寸金的時候
搞地下化是唯一的選擇,桃園要做正確的事情,花錢花了高架,到最後還是會選擇走地下


台北車站就是地下化的失敗案例 (地下化之後沒有擴建的腹地)

原始規劃4個月台的台北車站,因為高鐵沒有腹地增建車站,只好從台鐵撥2個月台給高鐵

導致台鐵自己在台北車站的運能不足,列車班次和誤點問題無法解決



以下是WIKI的內容

過去鐵路地下化「萬板專案」中,作為臨時線路興建的台北—萬華段南隧道,早已經預定未來將移交高鐵使用。不過由於現有地下化的台北車站原本規劃為專供台鐵使用,相關單位一度認為有必要在原有的台鐵車站之外,單獨新建高鐵車站,因此並未針對台北車站及週邊的規劃進行修正。但高鐵局重新評估設站計畫後,卻發現難以另行興建車站(南隧道直接連結地下化台北車站股道,附近的地下空間又已經用完)。造成日後台鐵必須交付台北車站四個月台當中,南側的兩個月台、以及相應的四線股道給高鐵使用,且松山—台北段南隧道也必須連帶交付。[22]

台鐵認為自身運量極大,兩個月台不足以應付需求,所以只願意交付一個月台與兩線股道。但許多專家評估後認為:高鐵需要兩個月台才能正常營運。確定政府必須遵守其與台灣高速鐵路公司間的合約後,為了降低交付月台與股道可能造成的衝擊,台鐵先行縮減月台使用,改為現今的運用模式;此外也減少列車班次。後來受到台鐵員工臥軌抗爭(第二次臥軌)影響,又暫時恢復為使用四個月台:南下列車由第二月台到發,北上列車由第三月台到發,第一、四月台則作為臨時月台。2004年4月5日,台鐵正式將兩個月台與四線股道永久轉交給高鐵使用。
國產車和賓士讓你選你要哪台?重點是錢啊!

地下化的好處大家都知道

桃園到內壢之間除了車站附近外軌道兩旁都是稻田,人口密度不高,走地下化有經濟效益嗎?能跟台北市都會比?


經濟效益 經濟效益 經濟效益

如果錢多到花不完,當上面說的是廢話

先不論專業技術跟美觀與否的問題
直接討論最重要的"經費"問題...

談錢雖然傷感情,但是這是最重要需要面對的...
我直接講結論...

桃園鐵路地下化的總金額花費(1500億)=桃園鐵路高架化經費(300億)+雙層快速高架化道路(600億)+綠線捷運部分經費(600億)

問個最簡單的
假設今天中央政府最後跟地方政府攤牌...
就total總共1500億經費...中央出六成地方自籌四成
就問所有桃園居民...

請問要一個鐵路地下化的建設(需20年)
還是要一個鐵路高架化+快速高架道路+綠線捷運(需10年)

就這麼簡單...

chen0043 wrote:
balvino wr...(恕刪)


我是小黃司機,我贊成先求有再求好;每當假日或雨天只要載兩組乘客去桃園火車站就飽了(真痛苦)!地下化或許很完美,但時效性對桃園真的比較重要。想想幾個死亡平交道-大湖路-建國東路-永豐路-興仁路⋯既訂的規劃先完成吧!桃園人沒時間再繼續耗下去了~
地下化

高架化

支持市區地下化,交區高架化,不能短視近利,造成後人的負擔。
蓋了又拆,拆了又蓋,要就一次做到定位。
barry590404 wrote:
我是小黃司機,我贊成...(恕刪)


請問一下"桃園人沒時間再繼續耗下去了"這句話的數據從哪來?

桃園人的時間? 還是你的時間? 是自住客? 還是..投資客的時間?

再延四年好像是世界末日一樣....我看不出來延四年對一般自住客

的影響有多大?

以往都用汽機車交通的自住桃園人~會因為再延四年有捷運就感覺到世界末日嗎?


高架化浪費的空間更多~都市綠化更少~都市市容更差~交通道路更窄~

周邊住宅有電磁波干擾~有噪音干擾~隱私干擾~最後..."房價未必會更好"!

唯一的好處? 就是經費少一點~時間多個幾年~投資客轉手快一點!!

但是以幾十年~甚至百年都市計畫而言~高架化設計造就了次等建設的都市!!


別國家用次等建設~為何台灣要學其他國家次等建設? 很簡單~台北仁愛路幾米寬?

好像80米吼? 拉兩條高架捷運線在台北仁愛路上看看~還是他兩條捷運線在敦化北路看看~

高架真的比較好? 好啦~~~~大放送~~~~拉三條高架捷運看看啦!!!

自己去想像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